沒有多爾袞,順治當不上皇帝,為何順治不領情

2022-07-29     仲安筠

原標題:沒有多爾袞,順治當不上皇帝,為何順治不領情

在清朝被稱為皇帝的共有12位,除此之外還有1位身份比較特殊,雖然沒有皇帝之實,卻也被尊為''義皇帝'',算是享有了皇帝之名。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想到了,這個人就是多爾袞。其實在皇太極駕崩之後,清軍得以繼續向關內推進並定都北京,他在其中的功勞是最大的。然而順治卻對他毫不領情,把他整得很慘,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很多人說到此事,都是感到矛盾的。因為在皇太極駕崩時,順治年紀尚幼,在皇位爭奪中根本沒有優勢。當時風頭最勁的,除去豪格就是多爾袞了。也正是這位皇叔在關鍵時刻,提出了由順治當皇帝的妥協方案,這才使得順治輕而易舉地得到了皇位。按理說他應該對多爾袞是感激不盡的。

儘管多爾袞也有稱帝的雄心壯志,但當時的時勢不允,使得他退而求其次,當上了攝政王。也正因為他的顧全大局,使得皇位的爭奪,並沒有影響到清軍順利入關,並進而統一全國。在談到他的功績時,這些都為他加分不少,畢竟當時揮師南下的清軍,正是在他的主導之下。

對於順治來說,由於他此時年紀尚幼,只需坐在皇宮裡慢慢長大,江山社稷這些,完全用不著他來著急。然而他對於多爾袞卻充滿了強烈的仇恨,這裡面的原因無非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就是隨著南明政權被滅,覺得可以高枕無憂的多爾袞,也開始變得居功自傲起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有了諸多的僭越之舉。

第二個方面,就是他與孝莊的關係。如果說在順治幼年時期,多爾袞做些什麼出格的事,順治只能是無可奈何的話。那麼隨著他的年紀增長,對於母親與多爾袞攪和在一起,就顯得特別的氣憤。儘管從孝莊的角度出發,無非也是為了以此來拴住那匹野馬,保全兒子的皇位。

第三個方面,多爾袞的暴政,越來越不得人心。與皇太極頗為擅長剛柔並濟之術不同,多爾袞更迷信強權和暴力,在他的強力打壓之下,造成了很多無謂的流血犧牲。順治從樹立自己的權威,維護清朝在百姓中良好形象的角度出發,多爾袞也是最好的開刀對象。

因此不難理解,為何順治會在多爾袞剛去世的時候,在厚葬的同時,給予他成宗的廟號,而在群臣檢舉揭發多爾袞的謀逆之舉後,又很快地發動倒攻清算。其實如果沒有皇帝的授意,又怎麼會有那麼多的人敢跳出來反對這位事實上的義皇帝呢?之前的一切,都只不過是順治覺得時候未到而已!

備註: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3f736d853fc69748017f18ecbbd21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