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文天祥的榜樣,當眾暴打逆臣遇害,自中唐始被列為忠烈之首

2023-04-11     尋根拜祖

原標題:此人是文天祥的榜樣,當眾暴打逆臣遇害,自中唐始被列為忠烈之首

朱泚沒想到,在他登基之前會遇上血光之災,更沒想到,那個差點要了他性命的人,竟然是他最敬重的段秀實。

大唐建中四年(783年),由於朝廷處置不當,引發了震驚天下的「涇原兵變」,唐德宗驚慌失措逃離長安。幽居在家的前涇原節度使朱泚喜從天降,亂兵們一致擁戴他黃袍加身。

皇位的誘惑誰能扛得住?朱泚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興奮之餘朱泚想到了一個人——段秀實,要是能得到他的支持,大事可成。

段秀實是誰?朱泚為何如此看重他呢?

千年老二,「剋死」五位領導

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大唐催生了一大批戰功顯赫的將領,跟這些人相比,段秀實顯得有點平庸,但他卻以另一種方式,讓自己光芒閃耀。

段秀實一生輔佐了七位節度使,是個不折不扣的「千年老二」。有意思的是,他輔佐的七任領導中,有五位死於非命。

段秀實年輕的時候好讀書,曾經有機會以明經入仕,他卻以立功報國為志向,從而放棄了這個機會,轉而投身行伍,效力於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的帳下。

夫蒙靈察很賞識段秀實,將他提拔為安西軍別將。可惜的是,後來夫蒙靈察在安史之亂中被叛軍殺害。

高仙芝繼任安西節度使後,段秀實曾經追隨他參加了著名的「怛羅斯之戰」。

這是一場讓後世軍迷們耿耿於懷的慘敗,在敗退過程中,李嗣業棒殺數百名堵住逃生之路的友軍拔汗那部,因此遭到段秀實的怒斥。

封常清是段秀實的第三位領導,在征伐大勃律的戰爭中,唐軍差點掉進敵人的伏擊圈,虧得段秀實的提醒,讓唐軍避免了被圍殲的危機。

後來在潼關守衛戰中,高仙芝和封常清雙雙遭遇唐玄宗的冤殺。

唐肅宗即位後,李嗣業奉命率領5000安西軍,到靈武參加平叛戰爭。這位曾經遭到段秀實強烈批評的悍將,挑選的幫手居然就是段秀實。

這就是李嗣業的可貴之處,他心底無私、胸懷博大,認定段秀實是人才,視之為左右手,軍中的後勤供應、士兵招募訓練等一應事宜全都委任給段秀實。

遺憾的是,李嗣業後來犧牲在了鄴城之戰中。段秀實聞訊,請人將李嗣業的靈柩迎回河內,耗盡個人所有的私產替李嗣業舉辦了隆重的葬禮。

繼任的荔非元禮認為段秀實是個既有才華,又有大節的義士,於是同樣以段秀實為節度判官,負責軍中後勤和參謀工作。

三年後,軍中發生譁變,荔非元禮被殺,一大批將佐跟著遇害,唯獨段秀實以恩信著稱,亂兵們圍著段秀實跪拜,不敢加害於他。

連續五位上司都死於非命,難怪後世有人戲稱段秀實就是上司的剋星。但有人就不信這個邪,此人就是繼任節度使白孝德。

白孝德與段秀實長期共事,他上任後依舊延續了前幾任節度使對段秀實的信任,任之以度支、營田使、都虞侯、涇州刺史。

在此期間,段秀實幹了一件事讓他名聲大作。

彼時,郭子儀的兒子郭晞的軍隊正好也在涇州。郭晞所部軍紀敗壞,他們仗著郭子儀的勢力為非作歹,殺人劫貨、掘墓挖墳,甚至殺害孕婦。

有一次,郭晞部下砸爛酒肆,還殺了酒店老闆。段秀實太歲頭上動土,他下令逮捕並處死了十七名肇事者。此舉激怒了郭晞,他整頓大軍,準備與段秀實火併。

段秀實不慌不忙,令跛腳老卒替他牽馬,逕自闖進郭晞的軍營。士兵們聞訊,立刻手執武器將段秀實團團圍住。

段秀實大笑:「對付一個跛腳老頭用得著這麼多人嗎?我這不給你們送人頭來了嗎?」接著他突然變臉,大聲呵斥:「你們敗壞郭家的名譽,難道是郭公子對不起你們,還是郭大帥對不起你們?讓郭晞出來回話!」

郭晞被鎮住了,乖乖出來迎接,段秀實卻板起面孔訓斥道:「閣下放縱部下作惡,皇帝要是追究起來一定罪及大帥。大帥功勳卓著,你卻毀了令尊大人的一世英名,只怕你郭家大禍將至。」

郭晞大汗淋漓,連連謝罪。當夜段秀實留宿軍營,郭晞親自披甲替他守衛,第二天又鄭重其事地登門向白孝德和段秀實謝罪。

軍隊襲擾地方自古就是頑疾,段秀實所在的部隊也是如此,但自從他擔任都虞侯以後,以強力手段打擊不法,全軍為之震動。

後來白孝德因居喪而離職,馬璘成了段秀實的第七位上司。

馬璘對段秀實的敬重無以復加,他奏請朝廷加封段秀實為「開府儀同三司」,軍中事務無論大小,皆與段秀實商議,並委任他為節度留後(代理節度使)。

大曆三年(768年),馬璘差點遭遇譁變,段秀實靠出色的智慧替他化解了一場危機。

由於經常調防,士兵們不堪其苦,有個叫王童之的刀斧將乘機勾連部分將士,約定以更鼓為號,發動叛亂。

段秀實偵查到了消息,但不知道參與人都有誰,於是他心生一計。當夜,他找了個藉口將更夫大罵一頓,然後命令他每更延長几刻。

這一來,時辰全亂了,才敲到四更天就亮了。王童之等人氣得抓耳撓腮,搞不清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於是重新約定,第二天縱火燒草料場,以救火為名發動叛亂。

當夜火光一起,段秀實卻嚴令:誰也不許救火,違令者斬!王童之和他的同夥們急得上躥下跳,全都暴露了。

大曆十一年,馬璘病逝,軍中和節度府數千人奔走號哭。段秀實卻下了一道堪稱最沒有人性的弔唁細則:誰在前堂接待客人,誰在後堂主喪,衙兵在哪裡哭喪,百姓去哪裡弔唁,送葬時不同的人只能送到特定的位置,喪期大街上膽敢交頭接耳立刻抓捕……一切事宜詳細到令人髮指,就差規定哭幾聲,用多高的調門了。

段秀實不是閒得蛋疼,而是得到報信,有人可能會趁馬璘病逝發動叛亂。他當機立斷,提前採取行動,將幾個嫌疑人或外放、或調離崗位、或遣送朝廷。又對喪禮嚴格管控,雖繁瑣了些,但不殺一人,安全地度過了危險期。

得罪楊炎,失位涇原

馬璘死後,段秀實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終於甩掉了「千年老二」的帽子,接管了節度使的重任。

您可能會問,段秀實很有才華,為何眼看曾經的部下一個接一個後來居上,他卻當了那麼長時間的二把手呢?

原因很簡單,那是一個戡亂時期,節度使以軍事為主,段秀實的才華更偏重於治理,而不是軍事。他缺少軍人的粗獷,氣質接近於士人,因此作為二把手負責後勤保障、作戰參謀和地方治理更符合他的特長。

段秀實就任節度使期間,發揚簡樸之風,他不納小妾,不蓄樂伎,不積家財,一心撲在事業上。

唐代宗曾經召見段秀實,那一次會談,段秀實現場畫圖,將防區內的山川水文、地理圖形、關隘險阻,以及攻防策略講得清清楚楚。

節度使們大多是「練杆子」,從來沒人有如此清晰的戰略思維。唐代宗耳目一新,龍顏大悅,當即賞賜他豪宅一座,封戶百戶。

段秀實雖然沒有獲得驚天動地的戰功,但他對涇原軍的貢獻非常大,且被大多數人低估了。

我要補充交代一下這支軍隊。

涇原軍的前身是李嗣業從安西帶出來的安西、北庭四鎮兵馬。這支隊伍長期離開駐地作戰,沒有固定的駐地,因此被稱為「行營節度軍」。

這支部隊從關中打到關東,又從河南打到河北,又轉戰河東、朔方,像一個江湖浪子,四處漂泊。

白孝德接管時,這支隊伍才得到兩塊固定防區,即邠州和寧州,改稱「邠寧軍」。馬璘繼任後,又調防涇州和原州,改稱「涇原軍」。

這種格局導致涇原軍將士很辛苦,同時長期沒有固定防區就撈不到油水,內部很不穩定。

很顯然,這種狀況從某個角度上講有利於朝廷,但對節度使來說治理難度很大,這就是涇原軍幾次面臨譁變危機的原因。

段秀實在任期間,憑藉出色的治理才華,一手硬一手軟,總算穩住了這支隨時爆發的火藥桶。

遺憾的是,宰相楊炎私心太重,因為段秀實反對他在春季修築原州城,竟然慫恿唐德宗剝奪了段秀實的軍權。

自從段秀實離開,涇原軍就譁變頻發,最終釀成了「涇原兵變」。

笏擊朱泚,為國捐軀

朱泚與段秀實都出自於涇原軍,有共同的根基。同時,二人都遭到了不公正待遇,是一根藤上的苦瓜,因此朱泚天真地認為,段秀實很容易與自己構成「命運共同體」。

豈料,段秀實卻讓朱泚的使者吃了閉門羹。兵哥哥們脾氣爆,他們乾脆跳牆闖進段家,強行將段秀實架到朱泚的面前。

朱泚興奮過度,腦子多少有點不清楚,他居然高興地說:「公來,吾事成矣。」

段秀實卻冷冷地說:「公本以忠義聞天下,今變起倉卒,當諭眾以禍福,掃清宮室,迎乘輿,公之職也。」

你小朱同學一直以忠義聞名天下,面對譁變,應該明辨是非,平定叛亂,迎接皇帝回宮才對啊,咋還心裡長草了呢?

朱泚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卻沒退燒,依然信心滿懷地認為老段跟自己同病相憐,一定可以爭取,這麼說無非是「當立」,給自己貼點金唄。

朱泚哪裡知道,段秀實在出門前就已經跟家人訣別了。因此,當段秀實在背後捅刀時,朱泚完全被蒙在鼓裡了。

段秀實利用熟悉涇原軍的優勢,策反了劉海賓等幾個老部下,並且盜得印符,偽造調令,將朱泚派去「迎接」唐德宗的軍隊調回。

此舉挫敗了朱泚以奉迎皇帝為名,除掉唐德宗的陰謀。由於手段極為隱蔽,朱泚居然沒有懷疑到段秀實的頭上。

為了剷除朱泚,段秀實又和劉海賓共同制定了針對朱泚的刺殺計劃。

那天,就在眾人商議朱泚登基細節的時候,劉海賓悄悄接近朱泚。很不幸,劉海賓的舉動引起了朱泚的警覺,不等他拔出靴子裡的刀就被發現了。

眼看行動就要失敗了,段秀實突然暴起,他奪過別人的笏板,大喝一聲「反賊碎屍萬段」,照著朱泚的腦袋就狠狠地砸了下去。

朱泚下意識地抱住頭,笏板砸在額頭上,鮮血直流,二人扭打在一起。

「泚舉臂衛首,秀實格拉之,洶洶然。李忠臣馳肋泚,泚素多力,才破其面,逆徒噪集,秀實、海賓遂並見害。」

朱泚捂著鮮血淋淋的臉,大聲喊叫:「段公是義士,不要殺了他。」但已經晚了,段秀實倒在血泊之中。

段秀實遇害後,朱泚居然「哭之甚哀」,以三品官禮節厚葬了他。

而流浪在奉天的唐德宗也如喪考妣,痛哭了很久,當初解除段秀實涇原節度使的職務,是多麼糟糕的一件事啊!

第二年,唐德宗下旨追贈段秀實為太尉,加諡號「忠烈」,同時令官府給段秀實樹碑立廟,永世祭祀,並親自撰寫碑文。

從這一年開始,各個朝代但凡褒獎忠烈,赦書節文形成固定格式,必定以段秀實為首。

段秀實還是文天祥的偶像,獄中的他寫下《正氣歌》,其中謳歌段秀實說:「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3cecc7acf10f98d3fccd23df16a2d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