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近代史的朋友們一定對一所學校十分熟悉,他就是誕生過很多名將的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在整個近代史中可以說是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不僅為我國提供了許多軍事人才,還讓許多新思想走進了軍隊,讓許多軍人都明白了當兵打仗的意義。
可是,胡宗南在當年報考黃埔軍校時差點因為身高問題被淘汰,這是怎麼回事呢?
嚴格的黃埔考試
在1924年,孫中山為了加強革命力量決定聯手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創建一所培養具有堅定革命意志的軍校。於是,在這所學校創建之初就規定了嚴格的審查制度。
當時黃埔軍校招生一共分為三部分,首先就是各個省進行初次的考核,其次就是在整個地區中再進行一輪考核。兩項考試結束以後,篩選出來的考生就會來到黃埔軍校進行最後一輪的考試。
黃埔軍校的考試並不是單純的考軍事技術和軍事理論,還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文學水平和對當時局勢的看法。
可以說是如今素質教育的軍事版,就是這樣嚴格的考試,依舊有許多年輕人在得知以後踴躍報名。無論是遙遠的西北地區、東北地區還是北洋集團控制的京津魯等地區,都有許多有志青年想方設法地報名考試。
1924年3月,黃埔軍校第一期考試正式開始,從各個省篩選出來的精英被分配到了廣東各個大學中,進行了三天的考試。
這次考試相較於前面兩次初試,還增加了一項資格審查的項目。這個項目主要是對考生的身高、體重以及視力、肺活量等方面進行一個篩選,篩選合格以後才能夠進入考場進行筆試。
來自各地的七百多名考生來到資格審查的地方,他們站成幾個大列然後由考官來回審查身高體重不達標的,一旦發現立刻揪出喪失筆試資格。
此時在人群中一位身高一米六的考生夾在兩個一米八的考生中間顯得十分另類,巡查的考官很快就發現了他,一看此人的身高根本不符合要求,便伸手就將他從人群中揪了出來。對這位考生說道:「你的身高和體重根本不符合《招生簡章》規定的要求,你不適合當兵,再選一條別的路吧。」
考官的話無疑是告訴這位考試自己將與黃埔軍校無緣,可是此時的考官並沒有意識到,他所拒絕的是未來的黃埔名將之一的胡宗南。
擺脫束縛四處遊歷
胡宗南出生在浙江的一戶比較富裕的家庭中,雖然父母讀書不多但是胡宗南十分聰明伶俐,他被父母送到私塾以後很快就掌握了四書五經。
在小學畢業時以縣城第二的成績考入吳興中學,在吳興中學裡,胡宗南對於新思想也是十分樂意接受,他所有學科都以十分優異的成績結業。
按照胡宗南的能力,他完全可以考取當時的北京大學。可是因為家裡無法再支持胡宗南讀書,他只能前往當地的一所小學擔任老師。
年少的胡宗南自然不想被這種從一而終的生活束縛,他想要讓自己的生活有一些新的起色。不過家裡的包辦婚姻和學校老師裡面的明爭暗鬥讓胡宗南心灰意冷,他決定離開家鄉上外面的世界闖蕩一番。
在遊歷到上海的時候,胡宗南見識到了社會巨大的變化和中國面臨的危難。從朋友口中胡宗南得知了黃埔軍校招生的事情,他在朋友的資助之下報名了黃埔的考試。
在胡宗南報名的這場考試中,負責招生工作的就是毛澤東。不過當時胡宗南並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位怎樣偉大的人物,他見到毛澤東以後絲毫沒有怯場,並且將自己通過這些年來所見所聞匯總起來的結論告訴毛澤東:十年之內中日將會爆發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毛澤東對於這位年輕人的話微微有點驚訝,他便讓胡宗南說明其中的原因。胡宗南根據當時中國的形勢以及日本的發展情況作出了詳細的分析,毛澤東聽到以後也是十分贊同,他便讓胡宗南通過考試,並親自給他前往廣州的路費。
動用心思通過考試
前面兩場考試都通過以後,胡宗南十分高興,在他看來自己已經一隻腳踏進了黃埔軍校。可是到達廣州以後,胡宗南在得知黃埔軍校的招生標準以後立刻心灰意冷。
首先就是「年齡關」,當時黃埔軍校只招收十八歲以上二十五歲以下的男子,而此時的胡宗南已經二十八歲,完全不能參加考試。
不甘認命的胡宗南便在報名冊上悄悄將自己的年齡改小几歲,便順利通過了篩選。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考察身高時吳宗南再一次落選。身高無法改變,胡宗南頹廢地坐在地上痛哭起來。
哭了一陣以後,胡宗南站起來質問道:「憑什麼拒絕我參加革命」,考官頭也不回地說道:「和你說了,身高不符」。
胡宗南聽到這句話後立即反問道:「誰說只有個子高的才能參加革命,拿破崙只有一米五不也橫掃歐洲,孫文先生不到一米七不也領導我們推翻了清王朝,廖仲愷先生也不高,不依然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嗎?他們參加革命時也是根據身高篩選的嗎?」
胡宗南一系列發問讓考官啞口無言,看到考官示弱,胡宗南繼續說道:「為什麼中國的革命一直止步不前,還不是因為你們定的這些條件讓許多有志報國的青年無處伸展」。
其實,胡宗南大鬧考場並不是宣洩情緒,而是想要通過將事情鬧大,讓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讓黃埔軍校難堪。
考場的主要負責人廖仲愷很快就知道這件事,他走到胡宗南的面前說道:「這位同學,你說得對,如今我們的革命就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個子矮一點無所謂但要身體好、成績高。我批准你參加考試,看你是不是我們需要尋找的人才。」
小結:
胡宗南的成功其實我們通過他參加黃埔考試就難發現一二,他不僅對中國的局勢有著十分理性和明智的看法,而且善於琢磨人心,正是因為這一特點才讓他在眾多的國民黨黃埔學生中脫穎而出,成為了蔣介石的「嫡系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