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入中國籍的老外,「騙走」延安第一美女,為我國奉獻了一生

2022-03-03     李藝南

原標題:首個入中國籍的老外,「騙走」延安第一美女,為我國奉獻了一生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丁

中國近代時期是一個各種思想激盪的時期,中國人為了拯救國家,拯救民族而不斷的努力奮鬥。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想法,年輕人則是投身於革命與戰爭當中,用自己的鮮血拯救國家於危亡。

外國侵略者是中國在近代學期民族危機的締造者,如果沒有這些外來的侵略者,中國的社會將會有一個非常平穩的發展。然而,鴉片戰爭的炮火卻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外國侵略者則是在此時算是進入中國,掠奪這個古老國家的一切財富。

不過事有例外,也不是所有的外國人來到中國都會變成侵略者,曾經有一位外國人,他不僅加入了中國國籍,而且還為中國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這個外國人是誰呢?

一、支持中國發展的外國人

在上世紀30年代的時候,馬海德與兩位同事一同來到了中國,他們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考察在中國地區出現的熱帶病。在他們看來,古老的中國處處都是商機,他們希望通過這種病例的研究來找到賺錢發財的途徑。

當他們來到中國之後,主班的兩位同學立刻就決定打道回府。在他們看來,貧窮而又落後的中國根本沒有任何的商業機會,就算他們真的研究出了某種熱帶病的解藥,他們也不相信中國人民,中國政府會花大價錢去購買這種藥品。

在此期間,這兩位同事在走的時候還一起勸告馬海德,希望馬海德能夠跟他們一起回去。可沒想到的是,馬海德卻對這個東方國家著了迷,不管另外兩位同事如何的勸阻他就是不肯離開中國,便意圖在中國創造一份自己的事業。

馬海德出生於美國,但他其實是一個黎巴嫩人,美國是一個移民社會,其成員來自世界各地,馬海德是黎巴嫩人,當然也不是非常的奇怪。他的原名叫做喬治·海德姆,在來到陝北延安之後,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馬海德」。

其實,馬海德內心一直有建立一份世界的夢想,當他來到中國的時候,中國貧窮沒有落後的面貌,深深的刺激了他。在他看來中國落後不假,但是這種落後當中卻也隱藏著機會,他想要在中國大陸上建立起自己的偉業。

來到陝北延安之後,他被當地淳樸而又熱情的民風所影響,愛上了這個古老國家的人民。為了建立自己的事業,馬海德奮不顧身的加入到了當地的建設當中。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馬海德是經由宋慶齡女士的介紹才來到延安。在延安工作的委員,對於外國人的來訪非常的歡迎,考慮到馬海德的工作,偉人建議馬海德去延安的一些醫院裡面考察一番,看一看延安的醫院還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

有了偉人的提示,馬海德在延安各地醫院自然是暢通無阻,他深入的了解到各家醫院的狀況,對於延安的醫學事業發展有了非常全面的了解,在有了這些熱血之後,馬海德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決定留在延安,留在他喜歡的人民身旁。

延安在當時可是中國的革命聖地,吸引了不少年輕男女的目光。毅然決然留在延安的馬海德又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二、為我國奉獻一生

馬海德決定留在延安,為那裡的醫學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個決定倒是讓很多人覺得非常的意外。外國人來支持中國的發展,這並不奇怪,可要留在中國,留在這樣一個落後的社會,這確實非常讓人難以理解。

在延安工作的期間,馬海德的表現非常的好,他與中國的同志們打成一片,其生活習慣也很好的融入到同志們的生活當中,並沒有任何不對勁的地方。

出於對馬海德個人生活的關心,上級組織決定給馬海德介紹一位對象。由於不知道馬海德喜歡的女生長什麼樣子,上級組織的領導為此也是非常的惆悵。

不過,他們也不好直接去詢問馬海德,畢竟結婚這種事情非常隱私,而外國人注重隱私又是出了名的,誰也不想去出這個眉頭。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馬海德出來親自跑到上級組織里,希望可以與延安一位美女結婚。馬海德此行是來求上級領導答應他與「延安第一美女」周蘇菲的婚事。

這可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在馬海德的講述之中,上級領導明白,原來馬海德與周蘇菲之間早就已經暗生情愫。馬海德此次前來雖然是想要尋求組織的答應,但是其實周蘇菲早就已經對他芳心暗許,兩人的結合更多的是順理成章。

其實,馬海德與周蘇菲是因為治病而相識,在互動當中,兩人對對方的了解越來越深,他們也逐漸生出了對對方的喜愛之情。

在這之後,他們曾經在私下裡有過不少的聯繫。不知道怎麼回事,馬海德和周蘇菲竟然躲過了周圍同志們的目光,將這件事情隱瞞了下來。

得知兩人的事情之後,上級領導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刻就決定讓他們舉行婚禮。在延安工作和學習的人們對於生活有著非常大的熱情,在工作之餘,大家也不忘關心周圍同事們的個人生活,在大家的簇擁之中,馬海德與周蘇菲順利的結合。

結婚之後,周蘇菲給馬海德生下了一個兒子周幼馬,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生活,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不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自從來到中國,馬海德幾乎就再也沒有跟自己的父母見過面,戰亂和他所處的地方成為了他與父母見面最大的隔閡。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進入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馬海德也在這個時候加入了中國國籍,成為了一名真正的中國人,也可以說,是第一個入中國籍的外國人。

由於戰爭的結束,馬海德也在這個時候獲得了短暫的與父母會面的機會,但是在與父母見過面之後,馬海德又一次回到了中國,在那裡有他的妻子和兒子,有他心心念念的事業,他無法割捨在中國擁有了一切。

隨著我國的發展,馬海德在新中國體系當中的位置也在不斷的成長,他曾經擔任過中國的衛生部顧問,還曾經擔任過第五屆到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這些重要職位既說明了他對祖國做出了重要貢獻,也說明了中國對他的信任。

實際上,馬海德是一個很好的中外友好的例子,中國人向來非常的熱情,只要是朋友到來,中國人必然會舉雙手歡迎。外來侵略者用刀槍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但是對於真心向著中國人民的外國人,中國也會抱著最大的誠心接待他們。

總結

精神與物質向來是人們非常糾結的兩個話題,在精神與物質當中選取一個其實非常的困難。像馬海德這樣為了精神而拋棄物質的人太少,世界上為了物質而放棄精神的人實在太多。

隨著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湧入中國,並試圖在中國建立自己的事業。這雖然是一件好事,但卻也應當引起人們的警惕,中國社會並不是一個移民社會,那些想要加入中國國籍的人,有必要對他們的初心嚴加審查。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3088687d0a9c16f028e63aaa19349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