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潼區門岩村:打開這扇門,就是好日子——

2020-06-29     美麗臨潼

原標題:臨潼區門岩村:打開這扇門,就是好日子——

新農村的好日子是怎麼樣?雨過天晴歡笑農忙,田間地頭播撒希望。6月23日天剛放晴,陝西西安臨潼區穆寨街道門岩村上宋組建檔立卡戶王衛衛兩口子趕緊電話叫人,搶時間給自家地里的西紅柿「掐秧」「綁苗」「搭架」。

蔬菜基地上班的群眾裝箱發貨。

我要回去給大家干點實事

門岩村是臨潼區有名的省級貧困村,2016年7月,西安市委政研室與該村結成了幫扶對子,第一書記朱自成和單位同事成了脫貧攻堅戰線上的戰友。在扶貧初期,他發現村上貧困戶有「等靠要」「小富即安」等現象。但2017年11月,他遇到了薛建鋒,這個從門岩村走出,在城裡有公司、每年輕鬆收入過10萬元的「能人」,讓他看到了門岩村的希望。

「人家不沾親帶故,一門心思為鄉鄰,為啥我不能回去給大家干點實事呢?」當時村級班子青黃不接、後繼無人,駐村工作隊找到了薛建鋒。不想,他爽快答應了,但全家人都反對,最後薛建鋒還是堅持自己的決定。憑著對村情村貌的熟悉和家鄉這片土地的熱愛,薛建鋒當選為村委會副主任。

地處驪山深處的門岩村,具有生產山區大杏、核桃等雜果和晚秋西紅柿等反季節蔬菜的地域和氣候優勢。為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門岩村通過「黨建+公司+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合作模式,「量身定做」具有門岩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引進真愛集團發展有限公司,投入資金200萬元為起動資金,在上宋組以每畝每年600元流轉村民土地102畝為資產,農戶參與到改革當中變股民,統一經營,發展蔬菜產業種植,讓獨特地理優勢轉變為規模生產、科學生產、高效生產和村民尤其是貧困戶們增收的優勢。

第三眼井出水時他們臉上都是淚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在靠天吃飯的門岩村更是如此。「打脫貧攻堅戰,要從基礎設施開始。」面對困擾門岩村祖輩的飲水難題,2018年4月該村打響了飲水戰役。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鬆散的沙土層,第一眼井因打不出水而宣告失敗,第二眼又因水量太小而結束。2018年10月,第三次380米的深水井終獲成功,出水量達到每小時14方。甘甜清澈的井水噴涌而出的瞬間,被群眾親切稱呼為「黑蛋書記」的朱自成和薛建鋒眾人,雙手捧著水,滿臉是淚……

隨後,建設抽水泵站,修建蓄水池,架設配套供電設施,鋪設主幹、分支輸水管道、安裝滴灌配套設施……門岩村266戶1007人千百年來的生活飲水、農業灌溉難題徹底解決了。

明年這片地我還想承包

王衛衛(左)在承包西紅柿地里忙碌。

「朱書記,明年這片地我還想承包,可不能讓別人搶走。」因學致貧的王衛衛,2016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三變改革」後,王衛衛被聘任為蔬菜產業基地技術員,並自己發展3畝西紅柿,喜獲豐收。看到育苗免費提供、滴管鋪到地頭,嘗到甜頭的他「盤算」著:「把地盯緊,今年一切順利,掙10萬元不是問題。」

「脫貧攻堅『拔窮根』,關鍵還要靠產業。」朱自成說,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基礎,2020年3月,駐村工作隊在下宋組流轉土地100畝,建成百畝柿子溝,申請區扶貧項目資金190萬元,栽植尖頂柿子90畝,火晶柿子10畝,現已完成栽植任務,成活率達97%。門岩村也成為臨潼區達到兩個以上支柱產業的唯一村子,全村通過發展白皮松、柿子樹等經濟林木和黃瓜、西紅柿、辣椒、秋葵等安全無公害蔬菜產業,形成「產+銷」一體化。

得益於產業扶貧和就業幫扶,兩年來,公司分別給15個貧困戶分紅820元和1000元,為當地群眾蔬菜基地「上班」工資支付60餘萬元。農戶每年享受分紅,日子越過越好,門岩村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4525元增加到2019年的11000元,家門口上班的日子成了現實,門岩村在鄉村振興的幸福大道上越走越寬。

作者:王三合

編輯:暖 暖

責編:胡 迪

審核:胡 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mWX_3IBd4Bm1__Y0M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