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的相聲越來越沒勁了,不是他不愛相聲了,因為他的角色變了

2020-08-06   得著說

原標題:郭德綱的相聲越來越沒勁了,不是他不愛相聲了,因為他的角色變了

從2005年開始聽德雲社相聲,如今聽得最多的,依然是當初「北京相聲大會」和郭德綱、于謙合說的十多年前的段子,其次才是「雲鶴九霄」四科當紅幾位的相聲。

想來,對德雲社的不忘初心,不過如此吧。

最近幾年,郭德綱的新段子聽過一些,不管是歷年的開箱、封箱返場,還是鋼絲節這樣的重要商演中的攢底小段,起初聽著還是那麼嘎巴脆,細想起來,無論是于謙老師一家人對中國相聲界的貢獻,還是借著現場砸掛捧諸位新人的段落,總覺得有些似曾相識。

熟悉郭德綱早期段子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系列、「你」系列,憑藉網絡這個平台和屌絲文化這個潮流的迅猛傳播,郭德綱改編版傳統相聲火得一塌糊塗。

究其原因,充滿了市井氣和調侃意味的段子裡,塑造了一系列「我」的形象,遭遇的就是平頭百姓的身邊事,經過藝術誇張和諷刺戲虐的加工之後,段子中的「我」變得栩栩如生、葷味十足。

正因為郭德綱于謙老師的段子,跟普通老百姓的關係太密切,再加上當時的郭德綱一門心思的醉心與相聲創新、創優,台上使出了百分百的力氣和能耐,才讓德雲社和郭德綱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吃得上飯、過得了日子,有了搞商演掙錢的資本。

如今,偌大的德雲社人才濟濟,八支隊伍星光璀璨,年輕的相聲藝人們撐起了國內商演和海外巡演,收穫的溢美之詞與真金白銀毋庸多言。說到底,當初因「出走門」被認為「青黃不接、馬上要完」的德雲社活過來了,活得比所有人的預期都好得多得多。

這時的郭德綱,終於熬出來了。畢竟,當初郭德綱是德雲社的牌面,對外拚命賣力氣使活,為了增加曝光量和關注度,上綜藝、演影視劇、接商演折騰一大圈,才奠定了如今年輕一代德雲社藝人,大紅大紫的康莊大道。

我相信,哪怕如今諸事纏身,作為德雲社班主的郭德綱,對相聲的熱愛一絲一毫都沒有減弱,不過,如今的郭德綱,角色正在悄然轉變,他依然是德雲社的牌面,但他更不樂意看到,自己這棵大樹的碩大樹蔭,遮擋住正在蓬勃生長、開枝散葉的「小樹們」。

看著他眼中的孩子們紛紛長大成人、獨挑大樑,這種發自內心的欣慰之情溢於言表,如今的相聲舞台上,他寧願甘做這些年輕藝人的綠葉,不去搶他們的光芒,在必要時挺身而出、解決紛爭,這才是身為班主、身為師傅、身為領路人的位置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