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經十四年無音訊,李世民為何不急?原來生死簿早有定論?

2022-05-05     艾偉聊娛樂

原標題:唐僧取經十四年無音訊,李世民為何不急?原來生死簿早有定論?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是中國大部分人的童年記憶,儘管看了無數遍後,依舊對其中的故事情節津津樂道,可謂是影視劇中的一個經典。唐僧在《西遊記》中可以說是歷經千險才取到了真經,不得不感嘆師徒四人為取經而付出的心血。

然而,唐僧在一開始接受西天取經的時候,告訴李世民自己用3年時間就可以取得真經,但是最終卻花上了14多年才完成了這個任務。但是儘管如此,李世民並沒有怪罪,反而一點也不著急,這是為什麼呢?

李世民讓唐僧取經

李世民讓唐僧取經還得從李世民之前魂游地府之事說起。

貞觀時期,涇河龍王幻化成一個秀士和一個卜卦的打賭,那個卜卦者和涇河龍王打賭什麼時候天上會降雨。由於卜卦者實在是厲害,算出了降雨的時間,為了贏得這個賭注,涇河龍王在求得玉皇大帝的旨意後,

故意把下雨的時間和下雨的雨量改變了,便成功的贏得了賭注。

但是涇河龍王使得小把戲被卜卦者發現了,而涇河龍王更改後的雨量更是給城內外的百姓帶來了滅頂之災,很多人因此而喪命。武曲星魏徵大怒,為了懲罰涇河龍王所犯下的錯誤,決定斬殺龍王。

涇河龍王得知後,驚慌失色,

為了保全性命,求卜卦者為自己出謀劃策,卜卦者便告訴他想辦法不讓武曲星斬龍。於是涇河龍王便去求李世民幫忙。

為了穩住魏徵,李世民便讓魏徵和自己下棋,但是沒有想到魏徵打瞌睡,硬生生在夢裡把龍王給斬了,涇河龍王也因此喪命。

涇河龍王的魂魄也因此常常來找李世民哭訴,後來機緣巧合

,李世民跟著魂魄去了地府走了一遭。在地府裡面,他看到了很多自己不敢想像的畫面,凡是生前干盡壞事的都在這裡受盡折磨。

李世民想到自己雖然打下了江山,但是手上也是沾滿了無數人的鮮血,由此他心中大恐。

為了減輕自己的罪行,也為了讓涇河龍王的魂魄得以安息,他照著判官給他的建議,回到陽間後,通過做法來超度這些靈魂。

回到陽間後,李世民不敢怠慢,便舉辦了水陸法會,讓眾多高僧都來此講經做法,而唐僧正是在這其中。

或許上天早就有安排,唐僧的出現還讓觀音顯靈了,告訴唐僧身擔大任,需要前往西天求取真經。

而李世民作為一國之主,不僅感謝觀音的顯靈,更想讓唐僧去西天求取真經更好的超度眾生和地府中的亡靈。

既然人選落定,李世民不捨得問唐僧,這一去西天需要多長時日。唐僧回答道,只需三年。當時的唐僧信誓旦旦,但是沒有想到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3年不成,要14年

之所以事情沒有唐僧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是因為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便是去西天的路途遙遠,困難重重。西天取經其實是如來佛祖的意思,觀音的顯靈也是來告訴唐僧,他是天選之子,要好好地完成這個任務。

既然是既定的任務,肯定會好好考驗唐僧。因此,唐僧剛剛上路不久便遇到了孫悟空,後來又不斷地收徒,組成了師徒四人組。

但是這樣完美的組合也不是來看的,如來的用意就是讓他們一起去解決西天路上很多的妖魔鬼怪。

所以,本來只要唐僧走到西天就可以,現在卻變成了要和一路上的妖魔鬼怪周璇,唐僧還時不時被妖怪抓住,小命不保,自然是耗費了大量的時間。

第二個原因便是14年的時間早就已經規劃好的。在《西遊記》中,唐僧必須要完成八十一難才能修成正果,也正是因此,唐僧師徒四人在第八十難拿到真經後,觀音菩薩一看受難簿子上還差一難。為了湊夠這最後一難,硬生生給唐僧又製造了一難。

所以,本來師徒四人還在天上架著祥雲飛回東土大唐,沒成想一陣大風過來,師徒四人瞬間掉入到地上,

後面雖然得到了通天河了白老黿的幫助,卻因為老黿交代唐僧在如來面前說好話的事情唐僧忘記了,師徒四人還是硬生生地被老黿在半路上丟進了通天河。

所以,上天早就安排好了14年的取經時間,即使提前取到了真經,還是會遇到各種阻難,難以快速地回到東土大唐。

第三個原因便是李世民早就知道西天取經用時之長。這就要還要回到李世民魂游地府的經歷。在地府中,李世民看到了生死簿,自己在生死簿上只有13年的陽壽,為了讓自己多活一些年,他求判官多給他一些陽壽,判官答應了,但是需要李世民舉辦水陸法會,普度眾生。

既然是地府都同意加的陽壽,時間的長短必有考究。唐僧去西天取經便是帶著李世民的旨意去完成求真經的任務,如果唐僧求取真經回來了,但是李世民死了,這經取得就沒有意義了。

因此,

判官不多不少給了他20年的陽壽,一是讓他有時間遇到唐僧,遇到唐僧後,再等待14年唐僧取回真經,這時,李世民的陽壽還剩幾年,剛好可以看到唐僧講評真經,李世民也終於可以了卻自己的心愿,死後也不用受盡地府的折磨。

所以,雖然唐僧承諾三年,但是遲遲不歸,也不會讓李世民感到著急。反而,

他知道這一切早就是既定之事,如果唐僧真的三年取得了真經,那李世民更要擔心自己陽壽的事情了。

因此,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只不過作為一國之主的李世民早就參透了這中間的奧秘。與其著急,不如好好利用這14年的取經時間好好地建設自己的國家,讓國家富強,讓百姓安居,事實上,李世民也做到了。

所以,從某一個層面來說,14年是對唐僧的考驗,其實這14年也是對李世民的歷練。

懷揣著對亡靈的愧疚,他想渡眾生,更想渡自己,而這需要一定的時間。

現在再來讀《西遊記》的這些橋段,感覺只不過是在講述神話

,但其實這樣的神話才把這世間很多的故事抽象的而又具體地展現出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e39e2e227dda300e0b60770160f77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