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這條著名老街,故事不少,你去過嗎?

2024-05-22     愛濟南新聞客戶端

在濟南緯四路與緯五路之間有這樣一條巷子,兩旁老建築林立,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與人間煙火氣,這裡就是萬紫巷。

萬紫巷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04年濟南開埠之前,百年時間匆匆流轉,如今的萬紫巷褪去了昔日的繁華,隱沒在現代都市中。近日,記者走進萬紫巷,探尋歷史縫隙中的故事。

寧靜

正午時分的萬紫巷略顯安靜,記者從東面走入巷子時,巷口啤酒鋪老闆王先生正在店門口乘涼。

「我這店已經開了三十年了,從小就生活在這裡。」王先生看著路邊繁茂的大樹,眼裡滿是回憶。「這裡以前特別繁華,以前這個地方還掛著萬紫巷這三個字,不過現在已經拆了。」在與王先生的交談中,一幅獨屬萬紫巷的繁榮畫卷漸漸浮現在記者眼前。

明清時期的濟南老城有處叫五里舖的「城中村」,因為有一條泄洪溝在此經過,又逐漸改稱為「五里溝」,而也因為五里溝附近有水灣和大量荒地,有不少商販和農民來此售賣他們的農副產品,還有的直接在此「安營紮寨」,久而久之形成了集市。又因為交易都在凌晨開始,所以也被人們叫做「夜貓子市」。《老濟南商埠瑣記》中就有相關記載:「20世紀30年代前後,五里溝有了眾多的店鋪,儼然形成了一個小商業區。」

公開資料顯示,1904年,濟南開埠,五里溝以農戶村莊的形式保留下來,1905年,清政府令濟南政府將此處用為外國人專用商場,德國人在此建造了一座四面長廊,定名為「萬字巷商場」,也成為濟南最早與西方貿易的場所。新中國成立後,萬字巷更名為「萬紫巷」,意為萬紫千紅,前程似錦,並一直沿用至今。

曾經這裡是濟南最大的綜合農貿市場,老商埠的「菜籃子」,各種肉類、蔬菜和副食品一應俱全。萬紫巷西街上還有濟南冷食糖果一廠,夏天製作雪糕、冬天製作糖果,街上小販穿行,十分熱鬧。

但如今,萬紫巷繁華不再,只剩一些物流、冷鏈的倉儲,還有和王先生一樣零散的商戶。「這裡以前多麼繁華,現在這樣太可惜了,希望能好好發展起來。」王先生衷心期望著。

涅槃

記者還在萬紫巷西街發現了一家漢堡店,店內裝修風格十分現代,遠遠看去與整條街有些格格不入。記者走進店裡時,恰好有兩名外國顧客來店裡就餐,店長用不太熟練的英語向顧客作了簡單介紹,然後熟練地走到廚房區製作漢堡。

店長考拉(化名)是名不折不扣的95後,看到萬紫巷轉型的商機後,考拉和合伙人一起來到萬紫巷西街開了一家漢堡店,因為真材實料、美味實惠而廣受好評,漸漸成為萬紫巷裡的網紅店鋪。

「很早就聽說過這裡的歷史,也很喜歡這邊歷史的氛圍感,加上房租比較便宜,我們就把店開在了這裡。」考拉告訴記者。

大學學習計算機專業的考拉,因為對音樂和美食的熱愛結識了另外兩名合伙人,三人一拍即合,開下了這間小店。小店經營的時間比起萬紫巷漫長的歷史似乎微不足道,但卻承載了三人對未來和生活的希望。

萬紫巷城市更新項目公告對房屋徵收範圍進行了明確規劃:

東至緯四路,西至緯五路,南至經二路,北至經一路。

擬將萬紫巷項目分為南、北兩個地塊,南地塊擬將文保、歷史建築通過「征而不拆」方式進行徵收,用於文創、餐飲、民宿、特色商業使用。

北地塊擬進行適度開發,新建部分商業辦公樓。

儘管萬紫巷繁華不再,但百年歷史積澱依舊留在每個人心裡,經歷風霜的巷子不僅見證了濟南商埠的變遷,更記錄了城市的發展。萬紫巷不該被埋沒,也不會被埋沒。

2024年市中區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市中區將適時啟動萬紫巷、大觀園東片區前期準備工作,實現上新街歷史文化街區全面升級和開街營業。

(來源:山東商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d0711983df7becf2a35c82a0f359a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