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萬用連接公式:相似好吸引,溝通有捷徑

2022-04-07     勇叔話房

原標題:人際關係萬用連接公式:相似好吸引,溝通有捷徑

萬用連接公式:相似好吸引,溝通有捷徑

如果你是一個外向的人,你要學會控制迅速建立關係的衝動,給一段關係一個」恰到好處」的開始。如果你是一個內向的人, 你要學會露出真誠的微笑,給一段關係一個靠近的機會。

如何和陌生人快速拉近距離,這是很多人都期待自己能夠提升的溝通技巧。這個本領,民間俗稱「搭訕」 。搭訕,是建立人際關係的起點。由於對待關係的態度不同,外向的人和內向的人對搭訕的需求有著天生的差異。

心理學家在辨別一個人是外向還是內向時,參考的是這個人在關係中獲取能量的方式。外向的人,要在人群中獲得能量。他需要不斷地對外發射信號,和人互動,建立一段人際關係會讓外向的人精力更旺盛,心情更愉悅。而內向的人則恰恰相反,這類人需要回到獨自一人的狀態,才能夠恢復自己在人群和社會生活中消耗掉的精力。這類人一個人的時候,才能蓄滿能量。所以,外向的人似乎天生就擅長搭訕,而對於內向的人來說,搭訕會有些困難,他們甚至會對這種建立關係的方式有所牴觸。

內向的人學習搭訕,需要先接受自己對搭訕並不熱衷的事實,再去掌握一些事半功倍的搭訕技巧,讓建立關係的過程變得更輕鬆。外向的人也要重新審視搭訕,以避免由於性格而導致的盲目搭訕的衝動,讓衝動的搭訕變得更為理性。只有這樣,搭訕才能夠有始有終,"搭」得漂亮。

以下介紹四個萬用公式,它們對內向與外向的人都適用,幫大家搭個有品質的訕。

搭訕預備式=展露熱情+適度跟隨

展露熱情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目的是找出影響第一印象的最 重要的因素。他們發現,得體的「熱情」是良好的第- -印象的首要決定因素,而「冷漠」則是第一印象不好的首要原因。換句話說,如果你給別人的第印象是熱情的,即使你在行為上有所欠缺,也可能會被他人所忽略。相反,如果你給別人的第一-印象是冷漠的,即使你聰明能幹,他人也會忽略這些優點,對你產生不好的印象。

」熱情」意味著給人一種友好和溫暖的感覺。當今社會處于飛速發展的節奏中,越來越少的人會去等待」日久見人心」,所以慢熱者在人際交往中總要吃點兒"虧」。要想搭訕順利,還是要讓自己「熱得快"。我們可以先深呼吸讓自己平靜,然後展露出自信的微笑,用欣賞的眼光看向對方,熱情就呼之欲出。

適度跟隨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合群」意味著人們在某種意義上需要就呼之欲出。

有的人能旗幟鮮明地樹立自己獨特的"范兒」, 一出場就與眾不同。這種」獨特印象」,也是建立人際影響力的重要技巧。然而,你這個獨特的」范兒」,應該是別人心嚮往之,或者 充滿好奇和期待的,而非令人」羨慕嫉妒恨」。」獨特印象」的打造,也要考慮場合,要符合時宜。否則,"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的事情也不是沒有可能發生。在一個讀書會上, 如果一位女作家把知性、柔和的氣質,通過溫和的談吐和適宜的穿搭令人眼前一亮,一定會讓人又美又愛。然而,如果她此時大秀鑽戒或奢侈品,恐怕就難免遭人」白眼」了。

搭訕單人式=尋找共同點+了解關注點

要想進一步建立信任,使溝通更深入,你應該尋找彼此的共同點,了解對方的關注點。

尋找共同點

種族、宗教、教育背景的相似都會拉近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因為,相似的經歷、教育和信仰往往會讓人們有很多共同點。找到這些共同點,人們便會覺得彼此間更貼近了一些。

溝通中,為了尋找這些共同點,我們自然會在與他人的談話中,去了解、」打探」。談得好,親上加親;談得不好,觸及了別人的界限,結果就會適得其反。

尋找共同點的禁忌

我們都知道,年齡、收入、經歷、信仰、婚姻狀況、是否有子女都屬於個人的隱私,不應輕易去詢問。

在辦公室里,對公司、老闆和其他同事的看法,也不應被輕易談論。

安全的攀談話題

休閒話題:文藝體育、旅遊、 愛好等休閒話題很容易讓溝通變得輕鬆。這需要你在平日裡增加自己的體驗,聊起來才有感染力。

熱門]話題:需要平日留心收集時事熱點、國內外新聞。要避免敏感的政治傾向和太過犀利的個人觀點。

高雅話題:文學、藝術、建築、歷史等話題,這些話題特別適合與喜歡思考的朋友交流,但需要你對話題有基本的把握,切忌班門弄斧、不懂裝懂。

相同經歷:親身的體驗最容易引起共鳴。相同的人生經歷,在搭訕中可遇不可求。不過,為了避免出現打探他人的隱私,有關經歷的攀談最好由自己先發起。例如,在聊天中不經意地說,自己是哪裡人,家鄉有什麼風俗;自己在哪裡讀書,自己的本專業如何。一旦對方也有相同的經歷,接過話題,愉快的聊天就開始了。典型時刻:每個領域都會有典型人物、重要事件及熱議話題。如果我們能把這些人物和事件作為話題,也可以吸弓|對方的注意力。

萬用話題:如果實在不知道聊什麼合適,"天氣怎麼樣」「路上順利嗎」「吃了嗎」等萬用話題也可以。

了解對方的關注點,走進他的世界

很多人會問,在聊天的時候,聊什麼話題才能讓對方願意聊下去。答案當然是聊別人擅長的、專業的、關注的東西。溝通中,為了達成共鳴,我們可以嘗試進入對方所處的領域,-起探討、交流,從而更加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

可是,如果你對於對方關注的領域完全不了解,又該如何溝通呢?

提問題

提問是最好的方式,因為大多數人都願意講述自己擅長和熟悉的內容。」您做這行多久了?」"現在這個行業發展如何?」我們可以通過類似的一些問題,打開對方的」話匣子」,很自然地使彼此進入良好的溝通狀態。你不要怕自己問的問題太幼稚、不專業,你充滿好奇和請教的態度,是打開對方內心世界的鑰匙。如果你能提出有質量的問題,那麼對方就更會對你刮目相看。

找入口

推開對方世界的大門,總要有一個入口。這個入口最好是自然的、簡單的、沒有對錯、無法拒絕的。例如,你參加一個聚會,與對方恰好站在一起,你就可以從你們身邊的茶點開始聊起。你第-天上班,面對不認識的同事,你就可以從請教對方工卡如何使用聊起。到了客戶那裡,你可以從他的辦公室的一個很特別的布置聊起,然後再慢慢地把話題打開。

善類比

雖然隔行如隔山,但不同領域也會有相似之處,這些相似之處就容易引起共鳴。一個家庭主婦和一個項目經理,在多任務管理方面,都體會頗深。他們可以一起聊聊,忙不過來的時候怎麼辦。即使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存在差異化的地方,也會產生"互補吸引」。公務員和自由職業者如果能一起聊聊有關自由和保障的問題,想必彼此都會收穫頗豐。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bc21a3f63f3dd0ce032fb28e68304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