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牌還是綠牌,2024年已經沒得爭了。
電動化的滲透率將會在今年12月突破40%,個別城市的滲透率已經突破50%,逐步放棄純燃油車已經是一個既定發展方向,誰也無法撼動。
放棄純燃油車不代表放棄內燃機,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電機、電池的出現大大提升了駕駛體驗感、降低油耗表現,核心原因是電機配合電池,能夠有效幫助內燃機規避低工作效率區間。
其實我們並沒有放棄內燃機,而是開始接受內燃機和電機更好配合的新技術路線。
過去,我們選擇普通家用車,看的是內燃機的技術標準,頂流的是以EA211為主的小排量內燃機,擁有油耗低、動力強、反應速度快等特點,在10萬-15萬級市場擁有更好的競爭力。
事實也是如此,但在電動化轉型腳步面前,優秀小排量內燃機的價值感正在流失。
混合動力系統,正在全方位代替內燃機,過去我們欣賞的是豐田THS、本田i-MMD兩大技術路線,在燃油車時代擁有更好的產品力,但定價高是這些優秀技術無法下沉到大市場的核心阻力。
電動化開拓出來更多的技術路線,解禁了混合動力系統設計、研發、生產瓶頸。讓產品定價開始重新梳理,用混合動力系統代替傳統燃油車架構,一定是未來的核心發展方向。
不久前,吉利發布了全新的星瑞L以及星越L。
其中,星瑞L定價12.67萬-14.67萬,星越L定價16.77萬-17.77萬,兩款車型使用同樣架構的3DHT動力系統,裝備1.5T渦輪增壓發動機。
以入門星瑞L為例,1.5T配3DHT動力系統, 綜合輸出7.5秒的加速能力,而饋電油耗只有4.22L。
3檔DHT的優勢是能夠在不同的車速下調整變速機構,找到更好的動力傳輸狀態,無論是市區還是高速,都能保證在動力不受限的情況下,平衡油耗和動力的表現。
的確,此次吉利發布的星瑞L和星越L都不是新能源產品,但這並不影響其在市場中擁有核心的影響力。
一方面,這兩台車的核心對手不是新能源車,而是每年依然擁有超過1400萬的燃油車產品,尤其是10萬-20萬的燃油車板塊,需求量依然很大,在面對途觀L、思域、卡羅拉等車型時,3檔DHT架構下的混動系統優勢就會更明顯。
另一方面,電動化的確是重要的發展路線,但藍牌車不可能消失,只有在藍牌車和綠牌車兩個板塊都有紮實的產品力存在,才能夠在未來的新格局中站住腳。
行業預估新能源最後的滲透率將會在60%-70%左右, 對於一家企業來說沒有綠牌車是完全不行的,因為後續的PHEV、REEV架構產品將會被重新定義,藍牌車未來的確會下滑,但不會沒有份額。
吉利的「智擎」產品路線就是為了在EV、PHEV、REEV技術路線已經確定的規劃中,再一次夯實燃油車架構分量。
這不是開技術的倒車,而是對燃油車產品的一次重要升級,未來的技術規劃中,新能源產品占比將會在吉利體系中迅速攀升,對於有一定需求的燃油車用戶群體來說,「智擎」產品的出現很有必要。
面對速騰、朗逸、CR-V、途觀L等產品時,「智擎」的科技、加速、NVH、油耗表現都要更好一些,是從合資車手中搶奪市場的重要發展方向。
這也註定了,未來的乘用車市場中將會形成一種全新的消費局面,藍牌車發動機下邊的不會是一台傳統的內燃機,而是3檔DHT這種全新的技術架構,綠牌車陣營將會繼續發展,以EV、PHEV、REEV為發展方向穩定推進。
無論是藍牌車還是綠牌車,未來都是深度踐行碳減排路線的參與者,都是優秀的產品,而非傳統內燃機,所以我真的想不出,買傳統燃油車的理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