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年拳迷的青春回憶:我不是拳手,但每天都在戰鬥!

2020-09-22     拳格在線

原標題:一個中年拳迷的青春回憶:我不是拳手,但每天都在戰鬥!

時間的流逝總讓人措手不及,就好像這已然走過四分之三的2020年,留給我們更多的感慨。閒暇時整理房間,看到一堆書籍和雜誌,那裡面寫滿了我的青春和回憶。

從1995年泰森出獄後的第一場比賽開始,小學還沒畢業的我就迷上了拳擊這項運動。平日裡,除了模仿拳王的姿勢、動作,我還會想盡辦法去收集拳手的資料。

每周日的拳賽直播更是不能錯過,有時也會軟磨硬泡,讓父母允許我參與電視台的有獎競猜,打長途電話,幾塊錢的費用,在當時也算是挺高的費用。

那時,很多電視台都會轉播拳擊比賽,現在回想起來,那應該是我親歷的拳擊最繁榮的時期了。在觀看電視轉播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主持人介紹《拳擊與格鬥》雜誌,在網際網路尚未普及的年代,能擁有這本雜誌,成了我的一個願望。

那時的我是個普通的小胖子

伴隨著泰森的「世紀之咬」黯然出局,霍利菲爾德先後戰勝穆勒、比恩,劉易斯戰勝戈洛塔、布里奇斯。劉霍之間的世紀統一大戰甚囂塵上。

時間來到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年。1999年元旦剛過,人們都在為本世紀最後一個春節忙碌著。在走過街邊某個書報亭時,我赫然間發現了《拳擊與格鬥》雜誌,就這樣,這本期刊走進了我的生活。我當時還沒有實現經濟獨立,業餘愛好也很少,於是在每個月月初的幾天,騎著自行車滿大街報刊亭尋覓《拳擊與格鬥》成了一種常態。

時光匆匆,人亦老。紙字泛黃,憶少年。人近中年,特別愛回憶過去的事情,偶爾把自己留存的這些雜誌拿出來,從第一頁到廣告都重溫一遍,從中體味不同時代的印記,回憶不同時期的自己。之前說預測劉霍大戰結果,在1999年第三期雜誌中我們已經預判到了結果。如今再拿起來重讀,依然記憶猶新。

時間過得太快,但每次翻看舊雜誌,我都能回憶起那些年的拳壇和那個時候的自己。我自己珍藏了很多本《拳擊與格鬥》,有一部分被朋友借走了,有個別期沒能買到,還有幾本上學時被老師沒收了……

也是在1999年,我頭一次聽說可以從英特網上獲取比賽信息和拳手資料。我當時的條件有限,仍然只能從電視和雜誌獲取信息,但這並不妨礙我了解自己喜歡的拳手,泰森、劉易斯、霍利菲爾德、福爾曼、克里奇科兄弟、瓊斯、霍普金斯、卡爾扎格、霍亞、莫斯利、哈麥德,還有很年輕的小梅威瑟……

當時,隨便拿出來一個拳手我都能聊很久,從個人經歷到技術特點,從經典戰役到採訪發言都津津樂道。當然,這些談資都需要強大的信息儲備,因此珍藏的這些《拳擊與格鬥》,我每天都是翻了又翻,總想從字裡行間再獲得一些新內容。

時間軸從泰森退役開始出現變化,一批拳王也隨之走進不同的人生境遇。歲月無情,拳怕少壯,真不是說著玩的。劉易斯避戰退休,泰森退役,老霍為了錢苦苦支撐,從幾千萬美元的出場費跌至十萬美元一場。瓊斯從重量級回歸後便巔峰不再,哈麥德被巴雷拉擊敗即心灰意冷,只有梅威瑟笑到了最後。

那時的梅威瑟還很年輕

轉眼二十幾年過去了,社會進入到網絡和自媒體當道的時代,我也從當初的少年變成了今天的中年男。

等候一場比賽時的那種激情、尋覓一本雜誌時的那種執著、分享自己觀點品評賽事時的那份快樂……我曾試著找回上述那一切,但已不是當年的感覺。

以前需要信息量,如今信息過載,質量卻沒了。時代在不斷進步,手機電子閱讀取代了圖書,但那種在紙間觸摸、追憶過往的感覺是無法替代的。它給人一種真實不曾虛度的感覺,雜誌就擺在那裡,不會搜索無果,也不會被刪除頁面。

從少年走到中年,我一直深愛著拳擊,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這項運動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如今每到月初,我都會每天去看信箱裡訂閱的《拳擊與格鬥》送來了沒有,這已經成了一個習慣。

我從來沒有成為一名專業拳手,但拳擊卻陪伴我走過了人生的許多關鍵節點。格鬥是一種信念,每每在我艱難的時刻,我仿佛都能聽見那些擂台上傷痕累累的鬥士、那些我熟悉的面孔在對我說:站起來,不要放棄!

「我與拳擊、武術、搏擊的故事」徵稿

無論你是拳迷還是武迷,無論你是拳擊、武術從業人員還是普通愛好者,相信拳擊、武術、搏擊等運動項目一定都曾在您的生活中占據重要的位置。這些運動愛好見證了你的青春歲月、喜怒哀樂,陪伴你經歷人生的奔波、起落。

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經歷,那麼就寫出自己的故事吧。回首你與拳擊、武術、搏擊結緣的經歷,講述其與自己有益、有趣的過往,看拳習武經歷、懷念的人、難忘的往事,給自己愛好下個定義,為過往的人生做個階段性總結。

徵稿要求:

1、題目不限,文章字數1500-4000字;

2、內容真實,格調積極健康,謝絕虛假宣傳;

3、本次徵稿不設評獎,長期有效;

信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REvtHQBeElxlkkaNqf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