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瘓在床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24小時需要照料……護理一位失能老人,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意味著巨大的身心壓力。
近期,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印發了《關於加強老年護理需求評估和規範服務工作的通知》及《關於加強醫療護理員培訓和規範管理的通知》。這兩份文件對於中國超過4000萬的失能老年人來說,意義重大。
一、失能老年人超4000萬,專業醫療護理服務成剛需。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2.49億,65歲及以上人口約1.67億。
但中國老年人整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超過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
與此同時,數據還顯示,中國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是77歲,但是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也就是說,中國居民平均有近8年多的晚年生活需要帶病生存。
二、如何解決失能老人護理難的問題?
誰照顧?照顧誰?在哪兒照顧?誰出錢來照顧?一系列問題亟待回答。
1、照顧誰?
文件中明確提出,開展老年護理需求評估工作的評估對象是需要護理服務的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同時也明確了評估標準。
同時,文件中還將老年患者護理需求分為5個等級:
護理0級(能力完好)、護理1級(輕度失能)、護理2級(中度失能)、護理3級(重度失能)、護理4級(極重度失能)。
2、誰照顧?
文件中明確,提供老年護理服務的機構和人員,主要包括:
相關醫院、護理院(站)、護理中心、康復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療機構等,以及上述機構中醫務人員和護理員等。
此外,護理服務類型主要包括機構護理、社區護理和居家護理3種類型。
三、醫療護理員培訓有了國標
上述文件中明確了開展醫療護理員培訓對象的條件,同時,《醫療護理員培訓大綱(試行)》也對外公布。
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各地可以依託轄區內具備一定條件的高等醫學院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行業學會、醫療機構、職業培訓機構等承擔醫療護理員培訓工作。
此外,依照規定,在醫療機構內,醫療護理員應當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對服務對象提供生活照護、輔助活動等服務;在社會和家庭中可以提供生活照護等服務。嚴禁醫療護理員從事醫療護理專業技術性工作。
四、探索建立服務收費和保障制度
各地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探索建立老年護理服務收費和保障制度。鼓勵並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護理商業保險,以及與老年護理服務相關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為老年護理服務支付保障提供有力支撐。
來自中國銀保監會的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12月底,商業保險公司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項目約35項,覆蓋人數約4647萬。
面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針對失能老人的護理問題一直被反覆的探討,從之前的子女護理假,到後來的護理補貼,再到本次直接對於失能老人護理的相關細則和明確,都進一步的表明國家對於失能老人的關注,相信後期這部分的家庭壓力一定可以相對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