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農產品的價格總讓人有一種偏高的感覺,有時候,即便趕上了豐收時刻,卻依舊覺察不到大批量上市帶來的一點點降價感覺。現在正是一年裡最忙的農忙時候,農民在地里越忙越收穫,心裡就越高興,因為有的忙就是高產,收成不錯。
不過高興那只是一時的,發愁的事情也不少。近些年來的豐收季節,隨之而來的往往是農產品收購價格的下跌,豐收的喜悅並不能換到真金白銀,讓很多農民在豐收的時候心情一直壓抑。不指望能賣個多好的價錢,也盼望著不要價格暴跌。
今年種植核桃的農民就在發愁,以前核桃都是價值很高的經濟作物,極少遇到降價。但是今年卻出現了價格暴跌,這核桃收了之後,農民又為銷路發起了愁。
雖然核桃在地頭價上跌了很多,但是超市價格卻依然堅挺,超市裡核桃價格有特價9.9元一斤的,但是一看就屬於殼特別厚的那種,用工具還得費點勁才能吃到的那種。超市裡品相好一些,容易扒開的,價格都在每斤15元以上,甚至在25元以上。
這時候就讓人納悶了,超市賣的不便宜啊,也沒看出降價苗頭,怎麼地頭收購價如此低呢?更何談發愁銷路一說呢?
核桃其實零售成品只占銷售的不太重要的一個小部分。像是核桃露飲品,各種口味堅果核桃的風靡,才是核桃市場價格的風向標。也正是有這麼大的消費人群存在,使得核桃有一定的受眾保障,價格很難有大的波折。並且家庭消費中堅果類的消費比重雖然遠不及肉蛋奶,不過一直是在上升的。可以看出堅果的消費市場一直在增長。
我們有理由相信,市場上核桃價格不菲的同時,收購價格下落,很可能是收購商的壓價遊戲。這在很多農產品的收穫季都司空見慣了,用惡意壓價讓自己的利潤空間擴大。
有人總結說:收購商只要在收穫時節第一次把價格壓得很低,那農民的心理上就會接受今年核桃價格低的事實,並且把核桃期望值價格也降低。這樣,即便是第一次收購時候沒有收到足額的核桃,後續只要稍微抬一點價格,就會收到很多原本要花高價才能收購上來的核桃了。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農產品都限在了這種收購迷局中,也有去年表現不佳的「選手」,今天轉身走入高端的,舉個例子,就說洋蔥吧。
豐收後的農民心態已經很平靜,因為他們心中這洋蔥肯定是難賣出去的,沒想到還沒收完,地頭上就來了人搶著要。現在洋蔥在市場上基本是8元左右,收購價也接近1元。這和去年的價格一毛錢比起來,真是身價翻倍了。
其實洋蔥的漲價,也是有原因的。今年洋蔥的原產地印度,受到了天災,使得洋蔥大量減產。印度的洋蔥出口給很多國家,為了保證本國的需求,印度只好減少了出口,這樣就使得洋蔥在世界上的供應量大為減少。供應緊張使得國內收貨商四處尋找貨源,為了拿到貨源,不得不下大價錢搶購。
國內洋蔥與印度剛好相反,得到了大豐收,農民本來沒指望會賣到多麼值錢,不過印度的天災正好成全了國內洋蔥的高價,今年的國內洋蔥也沒人挑三揀四了,只要是洋蔥,就有人要,甚至是搶著要。
不過,這種漲價是不可複製的,畢竟天災不是年年有,洋蔥的高價只是一次偶然,相信不出意外的話,明年洋蔥又要面臨低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