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引發了很多人關註:一名二年級的小學生考試沒達到媽媽的不低於95分,被媽媽「丟棄」到路邊的新聞引發很多人關注。
一位二年級小學生,因為媽媽要求她每次考試都不能低於95分,否則會受到媽媽的懲罰,結果孩子這次考試,有一科沒達到媽媽的要求,媽媽批評孩子之後,仍然不解氣,索性把孩子放到路邊不管孩子了,自己開車回家了。
多虧民警幫助,最後聯繫到孩子的媽媽,但是媽媽氣還沒有消除,仍然不願意去接孩子,並明確表示:「這樣不爭氣的孩子,我不要了!」
也許有的家長認為,這個媽媽要求孩子考95分以上,其實這個要求並不過分,因為有很多言論說,小學三年級之前,孩子每科都考滿分才是正常的。
但是,對於孩子學習成績的要求,我們還是要從長計議,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定。
那麼,網上流行的說法:孩子在小學三年級之前每科都考100分,才算正常?實際上這種說話靠譜嗎?
首先了解孩子一二年級考試成績的影響因素
1、小學一二年級考試成績主要和在學前班學習的內容有關
孩子小學一二年級的知識點很多都和幼小銜接班學習的內容重複,所以說,對於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來說,進入一二年級之後學習起來會非常輕鬆,再加上老師的鞏固,知識點會掌握得更牢固,所以考試時候,輕而易舉都可以靠100分。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考試成績基本上也就差幾分,滿分的孩子也非常多。一般平均分也是97-98分之間,孩子稍微一努力一認真就可以考100分。
2、進入小學二年級,孩子的考試成績初步出現兩極分化
進入二年級後,孩子的成績會稍微拉開距離。今年我家大寶進入二年級之後,他們班的成績高分和低分出現兩極分化現象。
高分依然是經常性考滿分,但是低分有個別孩子出現不及格現象,通常95分是個分界點。
3、廣泛的閱讀讓孩子各科成績都突出
我分析了下他們班成績總是考得比較好的幾個同學,基本上是有良好學習習慣,比較喜歡閱讀的孩子,我家大寶性格外向開朗,從一年級開始就擔任他們班裡的正班長,他們班的一個副班長是名小男生,他們兩個成績並駕齊驅,基本上保持在前兩名,兩個人成績不相上下。
我家大寶是典型的「小書蟲」,閱讀範圍廣,對閱讀的痴迷程度可以說是讓我到了「無奈」的地步,不管在家裡什麼地方,都要捧著書看,飯桌上三令五申不准看書都達不到效果。
他們班副班長也是非常喜歡閱讀,閱讀涉獵的範圍也比較廣。
所以語文成績他們兩個基本上不相上下,不分伯仲,基本上班裡語文第一名第二名就是他們兩個。
4、一二年級考試成績和孩子細心程度有關
我們都知道,一二年級孩子考試時候容易粗心,特別是一年級孩子,一般分數都是差幾分,分數差別就在粗心和細心之間,所以,這個時候,孩子即使偶爾沒有考得不理想,家長也不要著急,查漏補缺就可以了。
另外,可以引導孩子以後做題時候細心些,可以設定小小的獎勵,如果不再出現粗心的情況,可以獎勵孩子最感興趣的東西。
5、和孩子每個單元知識點掌握牢固程度有關
其實孩子每個單元的考試,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太理想,僅僅和本單元知識點的掌握牢固程度有關,家長不需要對孩子每次的考試成績那麼緊張,更不要因為孩子一兩次的考試不理想,就對孩子大發雷霆,就像文章開頭那個媽媽一樣,因為孩子一次沒考好,就把孩子丟路邊「不要」孩子了。
面對小學一二年級孩子的考試成績,我們家長不妨這樣來做
第一、家長要明確孩子這個年齡段成長的心理特點
一年級孩子是進入小學後,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適應階段,對小學生活充滿好奇卻又很難專心聽課,更需要家長引導才能養成良好的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二年級孩子是從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從可塑性轉為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更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鼓勵、關心和真誠的幫助。這個階段的孩子在心理上主要表現為下面三點:
1、情緒不穩定
2、個性差異大
3、自控力不強
所以,只有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家長才能更好地幫助和引導孩子。
第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作業習慣是關鍵
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之後,首先要養成的就是良好的作業習慣和學習習慣,所以,這個時候孩子的考試成績並不是家長最應該關注的。
孩子良好作業習慣培養好了,在孩子以後的學習中,家長不但可以省心很多,孩子自身也受益匪淺。
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業習慣,不妨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1、讓孩子首先適應並接納每天做作業的習慣;循序漸進讓孩子適應小學生活;
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作業興趣;
3、營造良好的做作業氛圍,家長要有耐心,不要急躁;
第三、培養並鼓勵孩子閱讀,讓孩子愛上閱讀,對以後各方面學習都有助益
現在很多家長都知道閱讀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真正在這方面下功夫的家長為數並不是太多,很多是順其自然的態度。
這樣的話,想要孩子愛上閱讀就比較困難,相反,孩子更容易被手機等電子產品吸引。
孩子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一旦養成,書籍就成了孩子生活中的必需品,並且這個習慣會伴隨孩子一生。
閱讀習慣從近處來說,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小作文的寫作能力。
閱讀量大和閱讀量少的孩子,在語文測試中表現最為明顯,有的孩子可以很順暢地使用各種成語,而有的孩子寫幾句乾巴巴的話之後就沒有什麼可以寫了。同樣語言表達的豐富性也差別很大。
第四、家長要平常心態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不要對考試成績太過敏感
孩子在小學階段,最應該培養的能力是什麼,我們家長首先要清楚,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要制定太多的槓槓,不要讓孩子必須考100分才行,要用平常心來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
如果家長一味只盯著孩子的考試成績,孩子的視角和注意力就會被限制。如果家長再因為成績不理想經常大發雷霆,對孩子語言暴力,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更會引發孩子對學習的牴觸情緒,孩子對學習反而越來越沒有興趣。
總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孩子都應該擁有多彩而豐富的童年時光,我們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局限於考試和成績,而讓孩子錯失這個年齡段應該成長的關鍵,抹殺孩子這個年齡段應有的色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A_6SW8BMH2_cNUgXcv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