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怪話:有多少「健康」需求,是人為創造的?

2024-08-19     觸樂

觸樂怪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新一期「怪話」,小羅開了天窗(圖/小羅)

我日常使用的手機有兩部,一部承擔了絕大多數通話、工作、購物、娛樂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主力機」;另一部其實不能完全算是「手機」,因為我沒給它插Sim卡,安裝的應用只有瀏覽器和幾個閱讀軟體,算是「讀書機」,休閒時間,我會用它看看電子書,追追網文,刷刷同人論壇。

除了使用範圍,這兩部手機還有一個明顯的差異:主力機就是市面上常見的智慧型手機,讀書機則是一款墨水屏手機——顧名思義,墨水屏就是使用了電子墨水技術的螢幕,具體原理網上可以查到,我就不詳述了,總之,從外在表現來看,它是一種模擬真實紙張的螢幕,非常適合閱讀。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最熟悉的墨水屏設備正是各種閱讀器,比如Kindle。國內也有不少生產電子閱讀器的廠商,產品五花八門,令人目不暇接。在向消費者宣傳時,這些閱讀器除了能「讓人不受打擾、專心閱讀」之外,還有一個重要賣點是「護眼」,因為墨水屏本身不發光,背光也是打在螢幕上再反射進人眼,不像其他手機、平板那樣把螢幕發的光直接射進使用者的眼睛。

如果只讀已經下載到本地的書,Kindle其實還能用(保護套是一個朋友手工製作的)

坦白地說,我就是為了護眼功能,才會額外買下這些墨水屏設備的。先是Kindle,哪怕它一直被吐槽「蓋泡麵」,但直到現在,它的螢幕仍然是看起來最舒服的。當然,這種舒服的代價就是使用體驗一塌糊塗——名義上,Kindle支持不少種電子書格式,但假如你想把自己的書發送到它那兒,就非常麻煩,大大影響閱讀積極性。後來,Kindle退出中國市場,我也就棄用了它,僅僅在手機里保留了個App,以資懷念。

但書是要讀的,眼也是要護的。在朋友推薦之下,我買了一款墨水屏手機。對於我來說,它只要能和Kindle一樣,能讀書,續航時間別太短就可以了。然而實際上,從開始了解墨水屏手機,到最終確定買某個型號,我才發現有許多人一直在試圖讓墨水屏成為真正能夠滿足「主力機」需求的手機。

我目前用來讀書的墨水屏手機

比如,一些型號的墨水屏手機有著彩色螢幕(看上去和彩色印刷的報紙效果很相似)。又如,廠商會採用種種手段讓手機在播視頻、玩遊戲時看上去儘量不那麼卡頓——一些測評博主甚至會試圖用墨水屏手機運行《原神》。不僅如此,墨水屏還能做成顯示器,同樣宣傳「護眼」。我曾經動過「買一個專門用來工作」的念頭,但這個念頭在看到售價的第一眼就煙消雲散了。

當然,實話實說,廠商們的努力雖然可敬,在我看來效果卻很一般,畢竟出於墨水屏本身的技術限制,看視頻已經非常艱難,玩遊戲就堪稱雙重摺磨了。而墨水屏顯示器更是完全無法作為主要設備來使用,除非你的電腦僅僅用來做基礎文字工作,哪怕對圖形、視頻等等方面要求稍高一點,它就難堪重負。

墨水屏顯示器的價格讓我望而卻步

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也不禁回想起,自己對於「護眼」的需求到底是不是個偽命題。墨水屏能從技術上讓眼睛的壓力更小,這一點我倒是不懷疑,但問題在於,我用Kindle和墨水屏手機看書的場合大多是在床上躺著,而「躺著看東西」對眼睛的損害也不小;除了看書,我平時用平板看視頻、玩手機遊戲的頻率也很高(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為了工作),墨水屏對這些事兒顯然沒什麼幫助。

再誇張一點說,我的近視也不是智慧型手機造成的,反而在用了這麼長時間智慧型手機之後,近視度數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提升。從這個角度看,墨水屏設備到底是真護眼,還是給自己一些心理安慰,又或是它促使我改變了一些生活習慣、進而覺得「變得健康了」,還不好說。

與墨水屏護眼類似,有些時候,我會覺得許多關於「健康」的需求,其實是人為創造的。不論是一段時間之前的保溫杯泡枸杞、大廠員工的免費健身房,還是各種健康食品、便攜按摩儀,乃至社交平台上大量「馬了不做」的養生小竅門,都是這樣。

我並不是說它們有什麼問題,追求健康對於每個人都很重要,然而我們也都知道,最有益於健康的其實是更好的生活方式——不那麼「卷」的工作、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心情。如果難以做到這些,所謂的「健康」設備們就會顯得有些尷尬,也有些苦中作樂:我們改變不了別的,只能改變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8ea0ff6a9cf297f890607e10faa8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