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白茶時,春茶與秋茶哪個更值得推薦?老茶客說出3點區別

2023-07-22     小陳茶事

原標題:買白茶時,春茶與秋茶哪個更值得推薦?老茶客說出3點區別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天傍晚,坐在窗邊喝茶看雨。

淅淅瀝瀝,點點滴滴,天地昏蒙。

李麻花突然問我:「你記得下一個節氣是什麼嗎?」

記憶有點模糊,是什麼?夏至?芒種?

要說一年裡對節氣最敏感的時期,當屬春茶季和秋茶季了。

每一個節氣,每一天,心裡都挂念著太姥山上茶樹們,冷不冷,熱不熱,缺不缺水……

而自從入夏以後,也就暫時忘卻了這件事。

她公布答案,明天大暑,過完之後,下一個節氣就是立秋了。

歐買糕,時間居然過得這麼快?!

不過,福州的天氣基本與二十四節氣無關,不按常理出牌。

往年,夏天整整從五月一直延續到國慶,而最近這幾年,甚至要熱到11月份。

別說立秋,到了白露,還依然有「秋老虎」。

所以,上次老S來,特地問了他今年秋白茶的情況,他的回答是:「未知數。」

如果能采,就想辦法采一點,做一點。

可若是天公不作美,如同去年那般極端,一直熱,一直旱,那今年秋季的白茶,估計又要斷檔了。

光是想一想,就心痛到無以復加。

《2》

如果說,人類世界的法則是「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

那麼,在植物的世界,則完全相反。

眾所周知,農作物是靠天吃飯的。

也就是說,對於氣候變化和天氣事件,是極度敏感的。

加上最近幾年,總是會遇到極端天氣,茶葉減產或許會成為常態。

相比福鼎白茶,去年武夷岩茶的乾旱情況,更加嚴重。

聽專家們說,全球變暖是大勢所趨,在這種背景下,人類將長期面臨更變化多端的天氣系統。

強度、頻率,今後都會加大。

所以,現有的白茶,不管春茶還是秋茶,都且喝且珍惜吧。

挑挑揀揀,最終只會無茶可喝。

先前遇到一位新茶友,很糾結,在春白茶與秋白茶之間猶豫不定。

實在選不出來,遂來問村姑陳二者的區別,順便推薦一款適合的給他。

這個問題,挺專業的。

表面上看,僅僅是採摘季節的區別。

一個是在春天采的白茶,一個是在秋天采的白茶,就這麼簡單。

其實不然。

春天和秋天,有不同的物候特徵,它們產出的白茶,也各有風情。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春茶季一般開始於每年的3月中下旬,持續四十幾天。

不算長,也不算短。

並且,在這段時間裡茶樹要經歷不同的溫度變化,從乍暖還寒的初春,到萬物復甦的清明,再到春陽明媚的穀雨。

按照採摘的先後順序,分別是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

立夏的前幾天,太姥山上基本上就看不到人採茶了。

春茶季,也就正式宣告結束。

福鼎的夏天不採茶,這是民間慣例,因為夏季溫度太高,加上茶樹經歷了一個春茶季,需要調整狀態,休養生息。

彼時,即使採茶、做茶,成品的品質也不高,賣不出好價錢。

況且,還會影響到秋茶的品質,更是得不償失。

因此,大家一致決定,等到秋天再采白茶。

從二十四節氣上來說,立秋,標誌著秋天的開始。

在北方,早已是秋高氣爽,層林盡染。

可在我們福建地區,立秋節氣依然延續了夏天的高溫,秋老虎特別猛烈。

要一直等到白露前後,夜裡的氣溫才會慢慢降下來,也就是俗話說的「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

與秋白茶有關的節氣很多,包括白露、秋分、寒露。

某些特殊的年份,我們還採到了特別特別特別稀有的霜降牡丹。

因為已經是深秋了,臨近冬天,氣溫低,茶樹的葉綠素含量豐富,生長的速度也不似先前狂野了。

它們用盡剩餘的力氣,緩慢地發育芽頭和葉片。

長出來的品相,不像是壽眉,妥妥的是一芽一、二葉的白牡丹。

春牡丹與秋牡丹,便是白茶界的一對姐妹花。

如果能各自收藏一批,將來必定是一款珍品,只有讓旁人羨慕的份。

《3》

在愛茶之人心裡,春茶和秋茶是不分伯仲的。

只有區別,沒有好壞。

除了採摘季節不同以外,外觀、香氣、滋味也各有特徵。

大家可以根據以下的描述,來挑選適合自己的白茶。

首先,從外觀上,春茶的個頭更小巧精緻。

由於白毫銀針是白茶樹一年當中,最先生長發育的,芽頭飽滿緊實,白毫密布,一旗一槍。

接下來採摘的白牡丹,一芽一、二葉,葉片細長瘦窄,芽頭秀挺,像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氣漸漸熱了,葉片變得寬而圓,芽頭也變瘦了一些,一芽三四葉,便是春壽眉。

相比之下,秋茶略顯粗獷。

尤其是秋壽眉,大多數的芽頭,都是細而瘦短的,葉片更加搶眼。

而且,秋壽眉的顏色,像是兵哥哥的迷彩服,是以綠色為主的五彩色。

粗略數來,有磚紅色、黃褐色、墨綠色、灰綠色等等。

假如你是一位「外貌協會」,特別看重茶葉的外觀,更喜歡芽頭多的白茶,那肯定是首選春茶了。

不過,相對來說,春茶的價格也更貴,特別是白毫銀針。

一分錢一分貨,這是亘古不變的市場原則。

其次,從香氣上,春白茶的香氣更加清瑩、柔和,帶有春天燦爛的草木芬芳的氣息。

幾乎包含了所有春花和春草的香氣,野草、蘆葦、狗尾巴草、茉莉花、晚香玉、緬因花、水石榕、七里香、柑橘花、鴛鴦藤、白花蛇舌草……

清新雅致,更符合春白茶的身份特點。

秋白茶的香氣,則更加簡單直白,張揚奔放。

秋天的氣候比較乾燥,雨水少,陽光多。

如此一來,便積累了更多外放的香型物質,甜花香和草藥香交織融合,像一團濃厚的香霧盤旋在我們身邊。

最後,從滋味上,春白茶更突顯「鮮味」。

不管是白毫銀針、白牡丹還是春壽眉,芽頭和葉背上都覆蓋著濃密的白毫。

正是這些白毫,蘊含了豐富的茶氨酸,讓茶湯喝起來更加鮮爽淳和。

而且,春白茶中還有大量的葉綠素、茶多酚等,整體就是給人一種清郁難言的風格。

至於秋白茶,果膠物質多,更突出「醇感」。

湯水稠而滑,滿滿的果凍感和膠質感,更符合老茶客的喝茶喜好。

倘若還是選不出來,那就各買一罐回來,對比著喝吧。

親自喝過,才不會後悔自己的決定。

《4》

寫到這裡,村姑陳忍不住去拿了一泡2021年的霜降牡丹。

用最常見的白瓷蓋碗,最普通的公道杯。

本來泡這類稀有的白茶,向來都很有儀式感,要換上與心情、天氣相搭配的茶具。

然而,今天卻沒有。

因為霜降牡丹本身,就是極其特別的存在了。

在這樣一個炎熱又多雨的盛夏,空氣中氤氳著泥土的青氣和雨後的濕氣。

喝一泡來自那年深秋的白茶,是一件舒爽又愜意的事情。

感受天高雲淡,秋高氣爽,天朗氣清。

你們說呢?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8d14316e0c29e7fa565ee25a4cefc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