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海淘」食品常見問題

2023-05-06     貨之家

原標題:跨境電商「海淘」食品常見問題

Q:為什麼我在跨境電商平台上看到有些是從保稅倉發,有些是從海外發貨?

跨境電商進口模式主要分為兩種:網購保稅進口(海關監管代碼1210,簡稱「BBC模式」)和直購進口(海關監管代碼9610,簡稱「BC模式」)。網購保稅進口模式是企業提前將相關商品進口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保稅物流中心(B型)進行備貨,待消費者下單後商家從保稅倉發貨給消費者。直購進口模式是消費者下單後,商家直接從海外發貨給消費者。

Q:海關如何對跨境電商進口食品安全開展監管?

按照《關於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商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海關總署公告2018年第194號),海關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實施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責令相關企業對不合格或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的商品採取風險消減措施,對尚未銷售的按貨物實施監管,並依法追究相關經營主體責任;對監測發現的質量安全高風險商品發布風險警示並採取相應管控措施。

Q:最近通過某跨境電商平台購買了國外某知名品牌的嬰幼兒奶粉,但我收到的奶粉沒有中文標籤,查閱原文(英文)標籤,發現其中的部分營養指標也不符合我們國家的食品安全強制性標準,這會不會是買到假貨了?

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對跨境電子商務直購進口商品及適用「網購保稅進口」(監管方式代碼1210)進口政策的商品,按照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監管。跨境電商企業應承擔商品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並履行對消費者的提醒告知義務,會同跨境電商平台在商品訂購網頁或其他醒目位置提示消費者,消費者確認同意後方可下單購買。告知書應至少包含以下內容:

1.相關商品符合原產地有關質量、安全、衛生、環保、標識等標準或技術規範要求,但可能與我國標準存在差異。消費者自行承擔相關風險。

2.相關商品直接購自境外,可能無中文標籤,消費者可通過網站查看商品中文電子標籤。

3.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僅限個人自用,不得再次銷售。

如發現相關商品存在質量安全風險或發生質量安全問題時,跨境電商企業應當立即停止銷售,召回已銷售的商品並妥善處理,防止其再流入市場,並及時將召回和處理情況向海關等監管部門報告。

海關提醒,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形式入境的預包裝食品,不強制要求加貼中文標籤,由於食品具有特殊性,建議消費者在正規電商平台進行購買。

來源:黃埔海關12360發布

註:文章及圖片除原創外均精選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意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貨之家提供保稅倉儲、進口報關等一站式跨境進口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83cee63ce9b688c6c5f4c3b5dee0b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