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最著名的悼亡詞之一,和蘇東坡所作《江城子》並稱雙絕

2022-03-21     適應生活

原標題:古今最著名的悼亡詞之一,和蘇東坡所作《江城子》並稱雙絕

悼亡詩詞是我國詩歌題材之一,一般是丈夫思念亡故的妻妾所作,當然,也有女子思念丈夫時所作。我國最早的悼亡詩詞可以追溯到西晉潘安的《悼亡詩三首》,對,這個潘安正是大名鼎鼎的美男子。潘安之後,有很多人寫過悼亡詞,譬如:元稹《遣悲懷三首》,白居易《為薛台悼亡》,陸遊《沈園二首》,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李清照《孤雁兒》,納蘭性德《浣溪沙》……

不過,一般人提起悼亡詞,第一反應想必就是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其實在蘇軾寫了這首詞二十多年後,賀鑄也寫了一首悼亡詞《鷓鴣天》,這首詞同樣情真意切,哀怨纏綿,很多人將之與蘇軾的《江城子》譽為兩宋悼亡詞的雙璧。

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詞人賀鑄,長相醜陋,人稱賀鬼頭,他出生貴族,喜歡談論天下事,但不喜歡權貴,因此一生過得較為慘澹,多不如意,不過因為家世的原因,他依舊娶了北宋宗室之女。趙氏女安於賀鑄給她的生活條件,勤儉持家,兩人恩愛異常,趙氏女成為他人生最親近、最鍾愛的人,只可惜趙氏女在蘇州離世,兩人未能白頭偕老。

趙氏女去世之後,賀鑄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妻子,後來故地重遊去了蘇州,想起昔日兩人在蘇州的美好生活以及妻子的容顏,就寫了這首悼亡詞。

賀鑄再一次路過蘇州閶門,一切都已經面目全非,上一次路過閶門的時候,妻子還在,而今人已遠處,當年和我一起來這裡的她為什麼就不能和我一起離開這個地方。我就像那被霜打過的梧桐樹一般半死不活,又像那失去伴侶的鴛鴦,孤獨翻飛。整個上片中都充斥著孤單、寂寞。

那晨光初露的草地,晨曦剛剛到來,草叢上晶瑩剔透的露珠兒,一會兒的時間就不見了。我獨自對著昔日我倆住過的屋舍以及你的墳塋,感慨萬千。躺在空空蕩蕩的床上,聽著雨滴打在南窗上,越發覺得憂愁,再也沒有人像你一樣在深夜中為我挑燈縫補衣裳。

「誰復挑燈夜補衣」是全詞的點睛之筆,妻子給賀鑄做得事看著只是生活中的些許小事,賀鑄連妻子做得這些生活瑣事都記得那麼清楚,更不要說清晰記得妻子做過的更多事,這一句詞無疑是讓全篇生輝,沉痛之情躍然紙上。

《鷓鴣天》雖然與《江城子》並稱絕,但是小佛個人認為《鷓鴣天》更勝一籌。蘇軾是用心靈去感懷妻子,賀鑄則是從溫馨的家庭生活中去感悟夫妻恩愛懷念妻子,更加顯得現實和真實。

參考資料:《全宋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782785849323eeb9a2eb8b3d3f4de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