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憤怒的葡萄》:苦難本身,不值得被歌頌

2023-08-01     精讀君

原標題:豆瓣9.1《憤怒的葡萄》:苦難本身,不值得被歌頌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41/2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578天

我們總是在一些小說和電影中看到這樣的結局:主人公經歷磨難,帶著最初的信念和希望最終過上美好的生活。

但是,這些美好的願景在現實中能實現多少我們不得而知。

現實比小說或電影呈現出來的,往往更加殘酷。

但在這樣的殘酷現實面前,人既渺小又偉大,人可以卑微如螻蟻也能堅強如磐石。

如果人想要帶著尊嚴活下去,就必須在泥濘的困境中帶著希望一直走。

在這種看不到希望盡頭的生活里,人性中的勇敢、真誠、善良能否保持,考驗著所有正在經歷苦難的人。

美國作家約翰·斯坦貝克在《憤怒的葡萄》一書中,深刻闡釋了什麼是夾縫中求生的堅強,也披露了當時的殘酷生活現狀。

這部小說被稱為美國版《活著》,也被拍成了電影,它告訴我們:眾生疾苦各有不同,如何與苦難和解才是我們在世間生存的自處之道。

01

失去土地的佃農

喬德因自衛傷人被判入獄七年,由於在獄中表現出色,第四年就被保釋出獄了。

回家的途中,他遇到了家鄉曾經的傳教士凱西,兩人相談甚歡。

離家四年重回故鄉,喬德發現,自己的家人和家鄉早已不復從前。

老家的房子空空如也,家中的土地也被沙塵侵襲。

在老鄉繆利的訴說中他才得知,家鄉的佃戶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和房子,他們全都被迫搬走了。

喬德在他的伯父家與自己家人團聚,而彼時他們一家正準備出發前往加利福利亞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他們把希望寄托在一張果園招聘的宣傳單上,離開家鄉踏上尋找新工作,是他們繼續生存下去的動力。

他們在無良商人那裡買了一輛二手的卡車,裝滿了全家的行李家當以及全家人。

最後,離開了家鄉,駛上前往希望之地的66號公路。

在這條公路上,像喬德一家這樣逃難的家庭還有很多。

現實有時比小說更加殘酷,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失去現在擁有的一切,因此在變幻的環境面前,我們要培養應對意外風險的能力才能不被生活中突如其來的風浪吹翻

對於現代城市的生活,所謂的意外風險包括失業,疾病和負債等。

而我們在安穩的生活中,也要學會居安思危。

例如:

學習理財,讓自己有一定的積蓄應對生活的突髮狀況;

鍛鍊身體,讓自己能抵住生活中的各種壓力;

做好職業規劃,同時也要培養自己的斜槓能力。

風險隨時存在也可能會隨時到來,培養自己應對意外風險的能力才不至於在變幻的生活中驚慌失措而不知前路。

02

向西的希望之旅

喬德一家人懷著希望一路奔波向西,但是他們剛出發不久,爺爺就因病去世了。

爺爺最反對離開家鄉,到頭來連死了都沒能安葬在家鄉,而是葬在旅途中的一個無名之地。

喬德媽媽對未來充滿希望,帶著一家人離開雖是無奈之舉,但是她覺得只要一家人團結在一起就還有希望。

在他們開著那輛破舊卡車穿越沙漠時,為了能通過卡口的盤查,喬德媽媽和已經去世的奶奶躺了整晚而沒有聲張。

直到他們順利通過沙漠的第二天早上,媽媽才告訴大家奶奶已經去世。

喬德一家還沒有抵達加利福利亞,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就已經失去了繼續前進的信心。

為鼓勵大家繼續向著希望前進,喬德媽媽堅定地將全家人團結在一起。

苦難或許會鈍化人的意志並摧殘人的身體,但卻能讓一個母親具有超人的意志。

在這場希望之旅中,喬德一家最終還是沒有完整地走到最後。

喬德懷孕的妹妹羅莎夏的丈夫康尼後悔走出家鄉,在一個夜晚裡離開了他們這個大家庭,拋下懷孕的妻子,再也沒有回頭。

一切沒有變得更好也沒有變得更壞,原來整整齊齊的一家人,如今像破碎的浮萍,四處凋零飄散。

他們在前往西部的途中,聽到從西部回來的難民所描述的關於西部打工的「真相」,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決定要帶著希望前去看看。

當希望的磐石被生活鑿出裂紋,唯一能彌補這一裂痕的就是人性的溫情。

喬德一家在流難的旅途中見到了很多像他們一樣的家庭,這些無家可歸的群體組成一個社群組織,互相幫助,共同抵禦了警察對他們的無禮對待。

03

憤怒的葡萄

喬德一家千辛萬苦來到了加利福尼亞州,在這裡他們看到了大片的果園、肥沃的土地。

但這一切和他們都沒有關係,他們這些從家鄉俄克拉荷馬州過去尋找工作的人們,被當地人戲稱為「俄克佬」。

大批尋找工作的人湧進加利福利亞,而真正的工作機會卻很少。

一份寫著招聘800名工人的宣傳單被發給了將近5000人,農場主人壓低工價,剝削著前來尋找希望的人們的勞動力。

喬德一家找到一份摘桃子的工作,可一筐桃子只給五分錢的工資,全家工作一整天也只賺了不到一美元,還不夠溫飽。

在這樣供給不公平的環境下,離開家鄉的他們別無選擇,為了能夠活下去只能輾轉求生。

也有很多人帶頭組織了罷工,反對這樣的不公平舉措,牧師凱西就在這群人中。

不幸的是,凱西被警察打死,喬德看到自己的好友就這樣被打死,也選擇了成為爭取權利與警察抗衡的人。

原本這些前往西部的人們將希望寄予在採摘工作上,但是現在,被寄予希望的葡萄反而成為了絕望的葡萄。

新的希望沒有來臨,被淹沒在絕望之中的人們,從頭到尾都沒能翻身農奴把歌唱,底層的農民們被資本的魔掌無聲無息地碾碎。

喬德一家不但沒找到更好的工作,還遭遇了洪水,卡車也在躲避洪水的過程中丟失了,他們失去了一切。

那些被期待的美好未來,最終都被打破,被證明是幻想,現實的殘酷敲擊著每個來尋找希望的人們的心門。

羅莎夏在洪水中生下了一個死胎,這似乎意味著一家人新希望的破滅。

喬德一家在暴雨中前行,最終落腳在一處穀倉中。

為了救一位瀕死的人,羅莎夏依然掙扎著奉獻了自己的乳汁。

雖然身處絕境,但是喬德一家仍然保持著人性的溫良。

苦難本身,不值得被歌頌;值得歌頌的,是那些深處苦難之中仍然堅韌不屈、反抗鬥爭、仍舊心懷希望、心存溫良的人。

04

結語

一切始於希望也終於希望,但並非事事如所願,若非如此,也不能停止前進的腳步。

正如漫畫家朱德庸說:「讓我們每天帶著希望出門,如果事與願違,就再把希望帶回家,休息休息,明天繼續帶出門。」

作者約翰·斯坦貝克在196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也曾說道:

「人類已被證明具有偉大的心靈和精神—— 面臨失敗的勇氣,勇敢無畏的精神,寬恕和仁愛之心。作為一名作家,必須宣揚和讚頌這些。」

誠然,在喬德一家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全部的精神,這些精神,值得每個身處泥濘之中的我們學習和借鑑。

帶著寬恕和仁愛之心,帶著勇敢無畏的勇氣,學會與生活中的苦難和解,才能在是非多舛的世間活得自然坦蕩。

共勉。

作者:周瑤,精讀原創作者。在塵埃里修煉,在俗世間求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758ba30f7a7fbd5e26851974c91d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