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其他兒子明明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

2022-08-27     羲和奇談

原標題:雍正其他兒子明明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

福宜、福惠和福沛這三個孩子是年羹堯的妹妹、雍正的年貴妃所生,但是這三個孩子的名字都是乳名。

清朝的皇帝出身是東北的建州女真,屬於少數民族,他們的的命名和漢族不一樣,比如努爾哈赤,這個名字在女真族的語言中是「野豬皮」的意思,也許是為了表現努爾哈赤的強壯和堅韌才取這樣的名字的,或者是野豬皮在當時就是很珍貴的物資。

到了清朝統治者入關稱帝以後,就開始逐漸漢化,在對皇子的命名上也表現比較明顯,康熙皇帝在位61年,他的25個皇子其中24個寫入玉牒,取名就有一些規則了,第一個字都是「胤」,第二個字都是示字邊,所以雍正皇帝的名字就叫胤禛。

雍正即位後,要求他的弟兄都改名,不能用這個「胤」,而只能用「允」字。怡親王允祥因與雍正皇帝關係非比尋常,在死後得到雍正的允許,採用「胤」字,這是唯一一個,這個做法就是為了突出皇帝的唯我獨尊。

雍正皇帝的兒子只有10個,寫入玉牒的更少,只有6個,比康熙的少多了。玉牒就是皇家的家譜,也叫金絲玉牒,按照清朝的規矩,皇子出生後先起個乳名,待滿一周歲之後才正式賜名,這個賜名的過程就是皇帝自己想的,或者在宗仁府和內務府擬定的名字里挑一個。

不巧的是,福宜和福沛都是在賜名之前就夭折了,所以他們沒有寫進玉牒,這個福惠倒是正式被賜名叫弘晟,但是雍正的三哥的孩子也叫這個名字,後來雍正和三阿哥衝突,把三阿哥圈禁了,於是這個名字就歸了福惠。

後來雍正覺得這個名字不好,又把名字改回福惠了,然後準備慢慢給這個孩子想個好名字,結果,福惠也病死了,所以就等於沒有正式賜名,這三個孩子的名字就是這樣一個來龍去脈。

雍正當時很寵信的是年羹堯,後來又殺了年羹堯,這件事情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懷疑,認為這三個孩子的夭折與年羹堯被殺有關,這也是值得關注的一個疑點,畢竟這些孩子和雍正有血海深仇,萬一這三個孩子長大成人了,要報仇,很不好處理。

除了福惠,另外兩個孩子早夭,沒有機會被賜名,福惠確實長到賜名的時候了,但是賜名的時候,年羹堯已經被處置了。有沒有可能,因為雍正殺了年羹堯而把福惠也殺了呢?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雍正是皇帝而且還是福惠的父親,年羹堯只是福惠的舅舅,即使將來年貴妃教福惠報仇,福惠殺雍正的可能性也不大。

但是歷史還是有一些驚人的巧合,雍正三年十一月,弘晟改名福惠,年貴妃死亡也是雍正三年十一月,次年年羹堯被賜死獄中,這或多或少地透露出一些信息。

為了處置年羹堯,雍正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先除掉了年貴妃,同時把弘晟的名字改回福惠,第二年年羹堯就死了,這是一系列措施,環環相扣。兩年後,福惠病死,雍正以親王禮下葬。

從改名為福惠到病死,兩年多時間,為什麼不改回弘字輩的名字?解釋只有一個,雍正不想承認這個有年家血統的孩子是皇族近支,不想承認這個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這也算是對年羹堯的報復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6e29b5dc89c8561359881fe4456c8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