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讓產房仔豬成活率超過99%

2020-03-04   養豬通

這是發生在2011年的事,公司為推銷飼料,在得到場方允許後,派技術員到豬場進行試驗對比;當時徵求我意見,我告訴他們試驗是否成功,不在於飼料質量多好,而是能否把豬養好;然後制定了養好豬的一些技巧。

試驗結束時,產房的成績讓豬場老闆非常滿意,26頭母豬,斷奶280頭仔豬,期間無死亡;最讓他們高興的是出生時的弱仔,到斷奶轉群時不見了,整批豬非常均勻,35日齡平均體重達到9公斤以上。

在注重常規管理的基礎上,我又給他增加了三項任務:

1、弱小仔豬灌奶:對初生弱仔,如果按照常規辦法,斷奶是不可能趕上大個仔豬的,但豬有代償功能,前期生長慢的豬將營養補上,可以加快生長速度,而且即使是大個仔豬搶上奶水最多的奶頭,也不可能吃夠,生長也遠未達到極限;如果弱仔在吃奶的同時,人工補充奶水,那生長速度公比其它豬快,斷奶時趕上大個仔豬。補奶的辦法是將多餘奶頭的奶水擠出來,通過胃管投喂或灌服的辦法喂給弱仔,每次20毫升,一天四到五次。

2、增加飼喂次數:弱仔的形成,除了初生時的弱仔外,還有一部分就是吃奶不足形成的弱仔,這往往是母豬奶水不足造成的;當時場裡是一天兩次飼喂,這對經產母豬影響不大,但對初產母豬影響很大,因為初產母豬胃腸容積小,一次採食量有限,增加一次飼喂可加大母豬日採食量,奶水也會得到提高;奶水好了,小豬生長速度也就快了。

3、母豬疾病預判:母豬不健康,那仔豬的生長一定會受影響;但哺乳母豬的耐受力較強,輕微的病症難以看出,等發現時已經晚了,往往已到中期,即使治癒,也會對奶水有影響;所以,保持母豬健康是養好產房的關鍵。當時給大學生的辦法是三項,一是喂料時母豬站立的速度,二是母豬採食速度,三是飼料是否吃乾淨。如果這三項同時存在,那這個母豬就是重點觀察對象,需要測體溫;如體溫升高,及時注射抗生素進行預防。

上面三項,因大學生只是協助飼養員工作,相當於兩個人在工作,這些工作都順利做到了。

豬養好了,大學生把功勞歸到飼料品質上,飼料順利進入豬場,大學生也學到了養好豬的技術。

這裡提到了胃管投喂技術,這是本人從《養豬生產》上看到的一項新技術,又經過多次試驗和向老專家請教,現在認為是可行的。

啟示:付出總會有回報,天上不會掉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