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候正寒增

2024-01-21     竹鶯說事

原標題:大寒節候正寒增

郇如啟

當大自然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之時,大寒便帶著冷峭的氣息而來。「大寒節候正寒增,添得寒衣又幾層」,凜冽的朔風和陰沉的天逼迫人們穿上寒衣,在時序里緩步前行。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曰:「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之寒。」寒冷的天氣使得自然界萬物蟄藏,天地之間一派肅殺景象。

「過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過後就是立春,因而處於農閒季節的大寒,在歡聲笑語裡又頗顯迎春的忙碌。

新雪又擁戶

一場大雪,為大寒時節增添了寒冷籌碼,皚皚白雪仿佛要把自然界的一切攬入懷中,在靜謐和冷漠裡上演著最後的透骨奇寒。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雪一場接著一場下,在北方人眼裡已屢見不鮮。雪花不分晝夜飄落著,像漫天飛舞的蒲公英,又像輕盈飄逸的玉蝴蝶,模糊了天地界限,在白茫茫的氛圍里,把人們帶入夢幻般的世界。

半天時間,風雪就填滿了溝壑,壓垮了松枝,迷失了路徑。好奇的遊客踏著沒膝的積雪,滿懷浪漫。環衛工人清掃著路面上的積雪,忙得汗流浹背。孩子們拿著小鏟子堆雪人,衣襟沾滿了白雪,遠遠看去也像雪人,唯有時時發出的笑聲,證明他們是堆雪人的孩子。他們和雪人一起進入了潔白無瑕的童話世界。

太陽懶洋洋地懸在冷空,發出的光也帶著寒冷的味道,沒有一絲融雪跡象。「該冷不冷,不成年景」「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大寒似乎在藉助大自然的規律,有意張揚著冷凍的力度。古人對冬雪滿懷好感,農諺曰:「瑞雪兆豐年。」

寒冬臘月,其實就該享受風雪,享受寒冷。身著羽絨服或棉衣,誰都期待著下一場大雪,期待著嚴寒的侵擾,也期待著凜冽的寒風來犯。

以前碳排放少的時候,每年降雪量是很大的。往往一夜之間積雪滿院,房門被封堵,道路被埋沒。所以每到降雪時,農戶都會把掃帚和鐵杴放在屋內,以便早上清掃積雪,拓出一條出門的路。

《紅樓夢》里的大雪動輒尺厚,給讀者大雪封門的印象。「賈寶玉起床,看見地上的雪有一尺多厚」,這場雪降得夠大夠厚了,為大觀園的才子才女增添了詩情。古時候降雪時,往往舊雪未消新雪又降,把大人孩子堵在家裡,只能圍著火爐度日。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歲尾的雪花常常誘發古代文人的詩情,他們或結伴踏雪,或室內賞雪,或獨步雪海,懷著冰清玉潔的胸襟,吟詠出讓人憐惜、感慨的詩句。但無論是「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的浪漫,還是「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的冷觀,或是「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的憂民,詩里都帶著溫度,散發著魅力,蓬勃著情懷。

大寒時節是南方沿海一帶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候。「大寒到極點,日後天漸暖」,此時南方人一邊忍受著冷颼颼的寒風,一邊期盼著像北方一樣降一場大雪,覆蓋田野、江河,以便體味白雪附綠葉的生趣。

虛檐水結冰

「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大寒時節的蟄蟲幾乎熬過了寒冬,縱使感知地下騰升的絲絲陽氣,依然沉浸在酣夢裡,享受著蟄藏的舒適和溫馨的時光。

羽類感觸到大寒訊息後,在生理上發生著變化,而水的形態同樣也在改變。古人在精細觀察的基礎上記載總結,形成大寒三候:「一候雞始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當極冷的天氣來臨,陽春也悄悄跟進,在冷與暖最初的交鋒中,羽類展現出極強的敏感度和高超的適應力。

此時母雞好像最先感受到了陽春的信息,早早攢積著雞蛋,醞釀孵化小雞的活兒。它用體溫驅趕襲來的寒冷,懷揣21天後的希望。似乎是經過了周密計算,小雞破殼之時已是立春後。「母雞孵卵心長記,雛鳥成行語自嬌」,小雞也喜歡春天。

大寒時節田野里一覽無餘,小動物失去了綠植的庇護,鷹隼之類的猛禽盤旋在空中到處尋找著獵物,以補充能量抵禦嚴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描述:「鷹隼之屬,殺氣盛極,故猛厲迅疾而善於擊也。」大自然弱肉強食的法則,使小動物成為鷹隼獵食的目標,只要被鷹隼發現,就會成為獵殺對象。

極冷的天氣使湖泊邊緣的冰層凍結到湖心,一夜之間整個湖面就被厚厚的冰層覆蓋。昨日還碧波蕩漾的湖面瞬間失去活力,變得神秘而呆板,卻成為滑冰愛好者的樂園,他們在厚厚的冰面上馳騁飛奔,展示著嫻熟優美的滑冰動作,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樂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詮釋了大寒第三候「水澤腹堅」的現象,「陽氣未達,東風未至,故水澤正結而堅……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則徹上下皆凝,故云腹堅,腹猶內也」。堅實的冰層是極冷的注釋,也是大寒的象徵。

嚴寒是大自然賜予人間的另一幅風景,此時我們可以走出家園,盡情領略「風泉盡結冰」的酷寒,意會「淵冰厚三尺」的凜冽,體驗「虛檐水結冰」的蒼涼,傾聽春陽來臨前的序曲,感悟春暖花開的前奏。

春發大寒初

大寒介於溫暖與寒冷之間,歲尾與年初的邊緣。在特殊時節閃爍著寒冷的光輝,飄散著馨香的味道,傳遞著人文的色彩。因而大寒在人們的潛意識裡顯得舉足輕重,因為大寒到了,春天的腳步也就近了。

「年光微雨後,春發大寒初」,當嚴寒成為強弩之末時,春意的回歸就勢不可擋。紛紛揚揚的雪花帶著春雨的夢幻,把一腔柔情融入沃土,傾訴給冷漠。厚厚的冰層下,魚兒意會著絲絲縷縷的春意,耳語著春的訊息。凍土下的草根漸漸舒展,懷揣著萌芽的希冀。它們在默默宣告,春意正在嚴寒里孕育。

「大寒已過臘來時,萬物那逃出入機」,臘月里的鳥兒陸續亮開嗓子,在冷瑟的樹枝上啼唱著。那些頑皮的貓兒、狗兒蹦著圈兒,在積雪上書寫著喚春的符號。小孩子逐漸走出溫室,走向廣場、樂園。一對對情侶攜手踏雪走向田野,尋找著那皚皚白雪裡冒出的一簇簇紅梅、黃梅。果農來到山坡,看著剪過枝的果樹出神,他是在盼望著枝頭綻綠嗎?

大寒為二十四節氣畫上了句號,像一位辛勤的農夫,駐足回首。節氣播過春的繁華,度過夏的火熱,收過秋的豐碩,在寒冬將萬物閉藏後,邁著臘月冷漠而熱鬧的步伐,完成了一輪循環。

如果把立春比作活潑的少年,那麼大寒就是持重的長者。大寒沒有了輕狂,沒有了蠻勁,僅存晶瑩剔透的幻想,在朔風裡慰藉著凍裂的大地,撫慰著露頭的綠意。

處於農閒時節的大寒,賦予了農村鼎旺的人氣。早飯後大人小孩出現在街頭巷尾,在清冷中尋找著樂趣,打梭子、打陀螺等遊戲無疑成為最佳選擇。上了年紀的人則聚在村頭,「悠然據石坐」,邊曬太陽邊諞傳。農閒歲月里,孩子們的轆轆飢腸在娛樂中被淡化,直到聽見家人的催叫聲,才抖落一身汗水回家。

嚴寒在娛樂和風趣中變得溫柔、溫存,暖陽照在人們身上,隱隱約約勾勒出一圈圈的春韻。

臘酒自盈樽

大寒不僅是時令節氣,同時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過了大寒又立春」「過了大寒便是年」,由於大寒臨近春節,因此多了些辭舊迎新的氣氛。

除塵是大寒時節的習俗。除塵通俗來說就是衛生大掃除,將院子、廚房、客廳、臥室等統統打掃一遍,把斑駁的牆壁粉刷一新。這種除舊布新活動,既美化了環境,又抑制了病菌滋生,為迎新春平添了新韻。

家庭除塵後,還要進行個人「除塵」,即理髮、剪指甲、洗熱水浴,其寓意是洗去一年的煩惱和晦氣,洗去一年的疲憊和不快。「有錢沒錢,洗澡過年」,家庭乾淨衛生了,個人心情舒暢了,年也過得愉快。

除塵一般選在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除塵時要求緘口不語,說是悶聲大發財,其實按科學來講是為了防止灰塵進入口鼻。除塵的當晚還要舉辦祭灶儀式,祈禱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保佑家人安康,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大寒時節「趁墟」時,「趁墟」就是趕集。大寒時節農村的集市開啟了「年集」模式,顯得格外熱鬧。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似潮水般涌動,攤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競相招攬著顧客,小攤前聚攏著討價還價的人。集市上兜售的大都是自家種植的土特產品,引誘著大人小孩前來品嘗購買。

做腊味是大寒時節的傳統風俗,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早在《周禮》與《周易》中就有「肉甫」和「腊味」的相關記載。臘月磨的麵粉稱為「臘面」,臘月自釀的米酒稱為「臘酒」。製作臘腸時要挑選臘月里的晴朗之日,把肉搗碎,加上鹽、醬、味精等調味品攪拌腌漬,然後填充到腸衣里,放在陰涼通風處風乾,就算製作完成。等到過年宴請賓客時,就是一道美味佳肴。

「臘酒自盈樽,金爐獸炭溫」,在寬敞明亮的房間裡,氤氳著絲絲芳香和快意。人們坐在火爐旁,斟滿自釀的臘酒,輕輕抿上一口,心裡便蕩漾著溫暖,臉上堆滿著笑意,整個房間充滿著溫馨。

「大寒豈可無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大寒時節人們閒來無事可以開懷暢飲。回家的遊子不必再生「愁心誰與託孤迥,且掩得簾自倒樽」的鄉愁,一家人圍在桌前,親情融融,暢所欲言,將所有的壓力拋棄,在舉杯中訴說著酸甜,在笑談里謀划著未來,還有比這更愜意的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3b70fb38a24182cc9bad88091acd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