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李莫愁:問世間,情為何物?

2022-01-27     旅行中的小吃貨

原標題:《神鵰俠侶》李莫愁:問世間,情為何物?

文/獨孤

原創所有,抄襲必究

01

李莫愁當真是恨毒了陸展元&何沅君夫婦,連他們的屍首都不放過,掘墳挖墓,燒成灰後,一個散在華山之巔,一個倒入了東海。

叫他二人永生永世不得聚首。

其怨毒之深,可謂錐心刺骨,沉浸肺腑,旁人的震驚簡直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李莫愁為何這麼仇恨陸展元,自有前因後果(具體詳情請看拙作《陸展元辜負李莫愁:風月無情人暗換》)。

我慨嘆她的際遇,但,我也始終認為她一念成魔,心狠手辣,大開殺戒,惹一身血債,是大錯特錯。

要報仇發泄,衝著罪魁禍首陸展元一個人去就行了,濫殺無辜只會引起江湖公憤,最終斬斷的是自己的後路,得不償失。

何苦呢?

不過,對於哀莫大於心死,以恨為生的人來講,恐怕早就不在意什麼後路不後路的,反正漂泊無定,獨步武林的每一天都是麻木苟活。

只有不問青紅皂白的殺人,親手染上無數的鮮血淋漓,孤單而漫長的餘生才算有意義。

可就是這樣一個兇狠歹毒惡名昭彰的女魔頭,她的結局卻著實沒法讓人拍手稱快。

不僅讀者、觀眾覺得她雖可恨但更可憐,甚至連環伺著她的一眾仇敵,也不禁惻然生憫。

02

是的,李莫愁死得很慘烈。

身中情花劇毒奇痛難忍,本已飽受折磨,烈火焚燒更是一番致命摧殘,但即便撕心裂肺,她也是站直了身子,挺立在熊熊大火之中,動也不動。

任憑紅焰火舌,飛舞四周,霎時便將她全身裹住。

這場景,所見者無不駭然。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李莫愁還不忘用悽厲的歌聲苦苦表達來自靈魂深處的拷問:「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

唱到這裡,聲若遊絲,悄然而絕。

沒人能給到李莫愁情為何物的準確答案,因為情之一字實在難解,每個人的感受都不盡相同。

紅塵滾滾,緣起緣滅,花開花謝,天道自然,強求不來,自己的情關無論有多少苦楚與劫難,只能靠自己承擔、醒悟、堪破,他人愛莫能助。

可惜李莫愁始終掙不脫為情所困的束縛。

愛到盡頭恨悠悠,有多傷,便有多狠,有多狠,行事作風便有多偏激、扭曲、瘋狂,以至於佛擋殺佛,魔擋殺魔。

如此造孽萬端,不管怎麼個死法都實屬死有餘辜,但,她天生就這般兇惡嗎?

非也。

03

想當年,誰還不是一枚溫柔善良的小姐姐呢?

只因陸展元許下承諾之後,一去不回,毫無交代,辜負盟約,無情地將李莫愁的芳心碾碎了一地,才以致她誤於情障,步入歧途。

由不諳世事的單純古墓少女,搖身變為令人聞風喪膽的赤練仙子,要飲下怎樣的無助、心酸和委屈,要忍受怎樣肝膽俱裂的絕望和痛不欲生?

天下之大,名門正派也好,邪魔外道也罷,從來無一人能與她感同身受。

此去經年,自毀+毀人,便成了李莫愁唯一的人生主題。

她用十五年的時間奮發圖強,精進武藝,將拂塵功、冰魄銀針、赤練神掌這三門絕技修煉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所到之處,殺人如麻。

外界視她毒如蛇蠍,而她則被心底的滔天恨意所裹挾,嗜血成性,愈演愈烈。

十五年後,陸展元寧願自刎身亡,與何沅君共赴黃泉,也不肯獨自偷生,跟隨李莫愁遠走。

唉——我一聲長嘆,真是彼之蜜糖,汝之砒霜。

就算李莫愁將陸家上下趕盡殺絕,仍舊未能得償所願,反被陸展元痛斥不懂情為何物。

好吧,陸展元確實對不起李莫愁,但不可否認,他對何沅君卻是恩愛甚篤,情深義重。

04

為了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硬是將自己活成一場盛大的悲劇。

值得嗎?

不知李莫愁在午夜夢回時,有沒有這樣捫心自問過,其實,最需要反思的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假如傷害無計可消除,該如何避免成為情感世界裡的李莫愁。

首先,你要明白,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期待固然美好,但從一而終只能用來要求自己,無法約束對方,因為人性的詭譎善變,利益的權衡盤算,所以永遠別指望對方為你的未來負全責。

當中途遭到背叛,對對方最狠的報復不是歇斯底里的大動干戈,而是風輕雲淡的離開,緊咬牙關利用內心的怨恨和恥辱,不斷鞭策自我快速成長,變優秀,變出眾,變得讓對方高攀不起。

畢竟,人都是慕強的,沒有誰會為曾經虧欠過一個毫無價值的舊愛而深感抱歉,但總會為錯失一顆珍貴的明珠而遺憾叢生。

事實上,等你真正置身頂峰,海闊天空,你根本就不屑再去與彼時的爛人糾纏計較,你會認為對方完全不配被你提起。

至於情為何物?早已不是問題。

2022.01.26深夜23:3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19428105_12125004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