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愛情神話》,我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

2022-01-11     最新動態科技趙晉

原標題:看完《愛情神話》,我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

《愛情神話》從類別上分,應該算是一部都市愛情電影。

上一次在電影院看這種片子,是幾年前伊能靜導了一部《我是女王》,開場兩分鐘,我開始尷尬得看不下去,過分浮誇的造型和場景,熟得能背出來的三流台詞,都市愛情怎麼拍來拍去都是一群女人搶男人?

我就是從那年開始寫都市愛情小說的,寫小說的這幾年,收到了很多善意的建議,比如一個朋友說,你要想賣版權,就不要寫媽媽的故事,現在女演員都不想演媽,怕被定型。還有一個朋友說,年紀不要太大,一定要35歲以下,不然沒人看,現在看電視劇的都是年輕人。一個不太熟的業內人士說,現在最火的就是大女主,必須是女性找到自我的故事。

啊?那要是這個女的本來就有自我,不用找呢?

那還有什麼看頭啦?!那就沒有轉折啦,影視劇麼要講究低開高走的呀。

她最推崇的一部戲是馬伊琍演的《我的前半生》,你看看,改編得多好啊,中國這種女人不要太多哦。

我哦了一聲,心想我果然是不能變成賺大錢的作家了。

寫不出來這種故事,都21世紀了,為什麼電視上女人還要靠老公出軌才會覺醒?

看完《愛情神話》後,我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了,並且很多都市愛情小說作者都走進了一個誤區,大家都在拚命寫職業女性的掙扎,家庭婦女受到的摧殘,簡單點講,雖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好多女人還是活得很苦,在豪宅里掉眼淚,背不上愛馬仕包就哭泣。

《愛情神話》里馬伊琍演的女主角已經44歲了,接好小孩還跟男朋友一起喝咖啡呢!

本來看片名絕對是爛片無疑,看完了才發現,這部片最好的地方是,它是一個若隱若現若有若無的愛情故事,愛情就是淡淡淺淺不怎麼出挑的兩三筆,愛情不重要,看起來反而不彆扭了。

影片稍微提到了那麼一點上海文藝圈,在上海文藝圈混,十年前我就悟到了一點,你最好是在國外短暫或者長久地停留過,美國那種大農村是不行的,最高級的巴黎,其次是倫敦,紐約,一定要在藝術人文指數爆表的地方浸染過,才算開過世面了,可以互相聊聊天了。

當年有個朋友很好心帶我進文藝圈,那時我最遠只到過土耳其,聽到滿座都在聊,某某要去紐約學電影,去英國學藝術,我羞愧地低下了頭。

《愛情神話》講述了一種很好,很靈,很嗲的生活,一種我曾經無比嚮往現在也無比想要的生活,你住在梧桐樹下一個街區里,有幾個好朋友,往來無白丁,隨時都可以任性地聊聊哲學,藝術。

電影里五原路上連鞋匠都是開過眼的人,知道jimmy choo,還知道是一萬多的jimmy choo,這個連我都不知道,我以為jimmy Choo最多幾千塊錢,怎麼會貴到毛兩萬?

我有一個同學,有天跟我分享說,上海的老爺叔都深藏不露,她有次去停車,保安手抬起來一指,露出一隻卡地亞的螺絲釘手鐲,保安也戴卡地亞,叫人怎麼不肅然起敬?

這就是上海呀,你吃的穿的用的,稍微放了那麼一點心思上去,自己正在感覺良好的時候,已經有人懂了,識貨了,瞬間覺得更加值得。

影片男主角老白,展現出了上海男人最優良的一種特質,懂生活,會生活。上海話的喜歡,是歡喜,歡喜做菜,就透露著一種喜滋滋的美妙情調。他去準備夜點心,做早餐,買蝴蝶酥,都是高高興興去的,他歡喜呀,歡喜讓生活變得更講究一點。

老白是男主角,引來了三個女人,女朋友,女學生,前妻。這三個女人湊在一起,最大的好處是,她們擺脫了原來國產電影,最喜歡給女人增加的使命感。

一個女人,好像一定要過一種有目的有終點的生活。很早以前有部台灣電視劇,裡面四個女人四種標籤,結婚狂,男人婆,萬人迷,哈妹,之後電視劇里的女人沒有標籤就像沒辦法演下去一樣,一有標籤,日子就會變得很苦。

因為你要把這個標籤從一而終地貫徹下去,只能從頭到尾都在雞飛狗跳,最後勉強來個美好結局。

看《愛情神話》最輕鬆的一點就是,女人不需要解決她身上的問題,跟問題共存,也挺好的嘛,不耽誤她們享受生活啊。

老白前妻出軌,兩人離婚,出軌怎麼了?男人都出軌,女人就不能出軌啦?我出軌就要對你有愧疚心啦?就不能開開心心活啦?

這些都是世俗的偏見嘛。

李小姐有個上小學的混血女兒,44歲跟媽媽住在老破小房子裡,那又怎麼啦?妨礙她穿一萬多一雙的jimmy Choo啦?妨礙她跟男朋友一起去看話劇啦?

生活未必需要一個結尾,只有死亡是真正的結尾。

這種生活多麼靈啊,看完《愛情神話》覺得過了很開心的兩小時,不尷尬,輕飄飄,導致我又生出了一種幻想,我是多麼想過老白的生活。

以前電視劇的眼界也是開得很小的,一說到好生活,繞不過豪宅豪車。

其實開心還是老白開心,他住在梧桐樹下,不用朝九晚五上班,兒子大了前妻跑了,每天只要一門心思搞搞藝術,看話劇,步行到安福路藝術中心去看,看展覽,騎輛共享單車去外灘看,小弄堂里開出一家書店,馬路邊隨時能買到最正宗的咖啡。

嫉妒得我兩眼一黑,誰不想過這種生活?連停車的煩惱都沒有。

上一次在建國西路住酒店,朋友說那個地方好是好,就是到處停不到車子,酒店停車一小時三十塊。

沖頭(冤大頭)都是我們這種鄉下人做的。

但電影畢竟不是現實,電影是好電影,現實更殘酷,想要過上老白的生活,他那套雙開間新里洋房,至少五千萬起。

李小姐那套破得不得了的單開間新里,因為沿街,市價也已經過了20萬一平方。

其實他們都可以把房子一賣,拿著幾千萬來郊區過有錢人生活。

但來了,就不好玩了,有啥去白相的地方,出門只看見一個菜場,一個全國哪裡都有的萬達廣場。

看完電影,我又開始思考,我離五千萬的差距到底是什麼?

可能就是在朋友們說那些意見時,我內心雖然不同意,但卻點著頭,覺得人家說得挺有道理。

現在一部電影卻殺出來證明,不拍那些蠢得要命的故事,其實是可行的。

作者|毛利,作家,《Vista看天下》長期撰稿人,寫出多篇10w+,感謝全網百萬讀者信任,歡迎加入^_^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15702661_121019901-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