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上海港 (資料圖片)
上海港地處中國18000公里大陸海岸線的中部,是一個世界級的大港口,100多年來,發生過滄桑巨變。
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被開闢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開港,對外開放。上海港一開放,資本主義國家的船舶就不斷湧來。到1858年,進港口的外籍船舶已達754艘。外國船隻橫行不法,罪行累累。英國商船帶頭不向清政府的海關交納關稅,其他國家的商船也有樣學樣,自由進出上海港,不交關稅。
因洋船停泊區沒有明確的管理機構和制度,黃浦江上外輪橫行,致使航道堵塞,撞船事故頻發。英、美、丹麥等五國領事提名,脅迫上海道台同意,於1851年9月底任命美國人貝萊士為上海港首任港務長,相當於現在的港務監督長,管理港內的船隻,維護港內秩序。也巧,貝萊士剛上任就遇到一艘英國商船違反港章停泊,他打算行使港務長職權,對違章的英國商船進行罰款。英國領事帶頭反對,其他國家的領事和船主也一道起鬨,要求撤換貝萊士。被任命的第二年,貝萊士就離任了。以後又陸續任用了好幾個外籍港務長,直到抗戰勝利。
碼頭的泊位、倉庫和堆場,是港口的重要設施,其中,深水泊位是列強爭奪的「肥肉」,資本主義國家利用特權瓜分,巧取豪奪。20世紀30年代,英、日、美在上海擁有的碼頭,占全港總長度的67.1%。因列強的欺凌,十四年抗戰和三年內戰,使上海港蕭條萎縮,貨物吞吐量急劇下降。1949年,上海港的吞吐量僅194萬噸,只是1931年吞吐量的七分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海是全國的經濟貿易中心,上海港經過三年恢復,生產迅速發展,1952年,貨物吞吐量達到560萬噸。中央領導對上海一直非常關心。1955年秋和1957年夏,毛主席兩次乘坐領航船,視察上海港。航行途中,他談論黃浦江的歷史,詢問碼頭、倉庫和企業的情況,關注著上海港的發展。周恩來總理更是時刻關心上海港的發展:1953年年初,周總理頂風冒雪視察上海港,囑咐港口的領導「要加強學習……更好地為人民服務」。1964年4月,周總理來到上海,視察上海港的張華浜碼頭和開平碼頭,研究上海港的航道和碼頭建設情況。1973年9月17日,周總理已身患癌症,還到上海港碼頭視察,他身穿灰色中山裝,登上「友誼」號。航行途中,他不時走出船廳,指點兩岸碼頭和過往船隻,詢問碼頭建設、黃浦江航道管理等情況,叮囑上海港的同志要搞好港口建設和管理。
1973年到1978年,上海港新建和改建24個泊位,占全港泊位的近四分之一。1978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為7955萬噸。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春風吹來,上海港生機一片:建成寶山、龍吳、 外高橋、羅涇、朱家門等多個大型新港,還投資近百億元,新建幾十個泊位,改造和擴建近百個老泊位,增加吞吐能力幾千萬噸。上海港的擴建改建,大大加快了港口的現代化步伐,讓老碼頭轉變為大型專業化碼頭,適應煤炭、糧食、化肥、木材、礦石的運輸業務,滿足了上海、華東和全國貨物運輸的需要。
貨櫃運輸是當今世界新型、便捷的運輸方式。上海港從1979年起,開闢首條貨櫃航線。1985年以來,共新建改建了數十個貨櫃泊位,使貨櫃吞吐量增加數百倍。1978年,上海港貨櫃吞吐量0.8萬個標準箱;2000年,貨櫃吞吐量500萬個標準箱;2011年實現3000萬個標準箱;2017年,上海港貨櫃吞吐量突破4000萬個標準箱。這不僅鞏固了世界貨櫃第一大港的地位,更體現了我國航運事業突飛猛進的發展。
上海港貨櫃運輸的迅猛發展,也得益於洋山深水港的建立,它改寫了上海沒有15米深度以上深水航道和深水碼頭、泊位的歷史。它的國際班輪航線遍及全球各主要航區,為確立上海的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推進我國由航運大國向航運強國邁進創造了條件。
上海洋山深水港位於杭州灣口外的崎嶇列島,面積25平方公里,由小洋山島域、東海大橋、洋山保稅港區組成,於2005年12月開港,業務由上海港區管理。從2002年到2020 年分四期建設。截至2018年,洋山港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貨櫃碼頭。2019年,它被評為第二屆優秀海洋工程。洋山港距上海市南匯蘆潮港大約32公里,距國際航線僅45海里,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已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新坐標。
2019年7月20日凌晨2時30分,世界上最大的貨櫃船「地中海古爾松」安全靠泊洋山深水港。這條船長399.9米,寬61.5米,載重量22萬噸,它在洋山港卸下2000多個貨櫃。上海港又創造了新紀錄。
回顧上海港的歷史,讓人感慨:國弱、城弱、港弱,國興、城興、港興,100多年來,上海港由屈辱凋零到繁榮昌盛,也從一個側面見證了中華民族從苦難到興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13515669_12016430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