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180,姐姐147,後天如何管理,能讓身高超越遺傳?

2021-12-17   紅衣育兒

原標題:弟弟180,姐姐147,後天如何管理,能讓身高超越遺傳?

在門診遇到了這樣一個家庭:爸爸174厘米,媽媽160厘米,父母都屬於中等身高。15歲的兒子卻已經180了,可是17歲的姐姐,只有147厘米。

根據遺傳身高公式:

男生=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女生=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計算出,兒子遺傳身高在173.5厘米,女兒遺傳身高在160.5厘米。

兩個孩子,一個是超越了遺傳身高,一個是遠遠低於遺傳身高。

可見遺傳對身高的影響,不是百分之百的。也有研究顯示,遺傳對孩子身高的占比大概在60%-70%,那我們就可以抓住這剩下的30%-40%,後天管理身高,讓孩子突破遺傳身高!

如何後天管理身高?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生長規律。

剛出生的嬰兒,平均身高在50厘米左右。出生第一年,平均長25-28厘米,長得好的孩子能長30厘米。

1-2歲的孩子,至少長10厘米。

2-3歲的孩子,生長速度放慢了一些,但也能長8-10厘米。

值得注意的是,0-3歲是孩子的生長黃金期,這個期間,孩子的成長基本不受遺傳影響!如果孩子身高落後其他小朋友太多,家長一定要查明原因,對症調理。

3歲-青春期,孩子的生長速度進入緩慢且平穩的生長期,平均每年生長5-7厘米。如果連續2年,年生長低於5厘米,考慮是否有生長激素缺乏的問題,可以帶孩子做生長激素激發試驗。

青春期,孩子迎來了又一個生長高峰,平均每年生長8-10厘米。青春期是孩子最後的生長期,如果孩子身高低於平均值,或者不太理想,這也是最後的干預時機,如果再錯過,孩子青春期結束、骨骺線閉合,那就再沒有生長空間!

了解孩子的生長規律後,就要抓住生長機會。

每3個月為孩子檢測身高,正確的測量身高方式是:每天晨起,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測量人。

下圖是我國0-18歲孩子的身高百分位表,可以查看一下孩子的身高,處於什麼水平。

男生

女生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生下來就要兩套年齡,一個是時間年齡,一個是骨齡。而孩子的生長水平,需要根據骨齡來判斷!有的孩子骨齡比實際年齡大,有的孩子骨齡比實際年齡小。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晚長,盲目等待。但孩子是不是晚長,不是看年齡,而是看這個骨齡。很多家長就因此錯過了孩子最後的生長機會,非常可惜!

如何拍骨齡片?

一般可以拍X光的醫院都可以拍。拍完骨齡片還需要做評估,有些地方是不給做評估的,有需要的家長可以發給我,我為孩子做下評估。

建議3歲的孩子每年測一次骨齡,把它列入正常的體檢內容。這樣可以及時檢測到孩子是否存在生長發育遲緩、骨齡偏大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