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本作家村松梢風根據自己在上海租界內外的見聞,出版《魔都》一書後,「魔都」一詞便成了上海的代名詞,出現在世界舞台上。
魔都產業
從2010年開始,中國房地產多了一個流行的口號「逃離北上廣」,迄今為止,這個口號已經喊了9年,上海的人口非但一點沒少,還從9年前的2303萬到今天的2418萬。
上海哪裡來的底氣,憑什麼可以吸引這麼多人?
它的角色:中國的窗口。成為一個國家的窗口,意味著要足夠創新、開放、先進、包容。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作為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城市,成為遠東重要的國際都市。當時歐美電影與上海電影同步上映,中國第一盞電燈,第一條自來水管道,眾多最先進的西方科技都是出自上海。內外兩個迥異的時空,在同一座城市裡同時上演。矛盾與衝突融合是這座城市最大的特色。
如今路過外灘,依然看得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十里洋場」的盛景。保險、銀行、商行、飯店、政府公署、俱樂部一應俱全,還依照著舊時的樣子排列著。
如今上海依然是外國人、外資企業、跨國企業首選的中國城市。
上海對標著國際城市紐約,現在它已經是是中國最好的對外窗口,它的任務是為中國吸引更多的外資、外企,輻射整個長三角經濟圈。作為國際化的一線大都市,上海吸引著外企、跨國企業、大企業、高端職業人才留在這裡。
上海的包容性不僅是對人的包容,這座多元化的城市不僅能容納工業企業,更是對外資企業、高新科技產業敞開了懷抱。
寶山拔地而起的巨型鋼廠,陸家嘴繁華的金融區,張江高新技術園區的落成。從技術工到時尚弄潮兒,再到IT宅都在扎堆往上海這座城市擠。
魔都樓市
上海的定位和發展決定了它不俗的房價。隨著上海的規劃,進一步建成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上海會提供越來越多這樣的高端職位。
而隨著這些高收入人群的增加,其他一切的生活成本隨著這群有強大購買力的人出現而水漲船高,上海的月嫂已經月入過萬,就連新型的垃圾分類管理員都月收入過萬,上海的房價勢必呈上漲趨勢。
內環靜安區以及以內的新盤價格無一例外均在10萬/平以上,內中環之間的房價基本上都保持在6-8萬/平。內環的房價可能讓打拚了很多年的人望而生畏,但中環至外環會更低,僅5萬/平,甚至低至3萬/平。這樣的價格對於白領階層是可以承擔的。
以一套100平左右的中等戶型為例,按7萬/平的均價來算,總價需700萬/套,首付35%即月供不到2萬,白領階層是有可能在上海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的。
與同樣高不可攀的深圳房價相比,上海的房子性價比更高。廣東的一本錄取率只有10%左右,而上海的錄取率高達29%。購買一套上海的學位房,孩子接受的教育水平遠超過同等價位的深圳,考入一本大學的幾率也遠高於深圳。
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上海又比北京適合生存。北京的房租對一個零積蓄的畢業生來說就是天文數字。相比於北京毫無人情的押一付三,上海的中介可以允許你押一付二,甚至押一付一。
魔都中介
每年的七八月份,上海會迎來一次人口高峰期,這個時段會有一批剛剛走出象牙塔的人擠到上海尋求夢想。
你可能在死亡2號線里擠到頭禿,你可能會被心儀的公司一次次拒之門外。但這個夏日,早就有一群人做好了準備,迎接你的到來,他們會為了你四處奔波,傾盡全力。
在38度暴曬的上海街頭奔波,只為幫你找到合適的落腳地。穿爛了好幾雙皮鞋,腳上磨出了好些個水泡,在太陽的暴曬下開始蛻皮,磨破嘴皮跟房東協議......
雖然只是房屋中介,但是他們比誰都懂得,想要在上海實現夢想,第一步就是找個可以落腳的地方,雖然第一步很難,但是他們拼盡全力幫你,是因為他們和你一樣,相信上海是一個可以實現夢想的地方。
不管外面多熱,他們會用自己的電動車載著你駛過上海的街道,不管走了多久,已經看了多少房子,他們都不會不耐煩,反而一臉微笑的跟你說:沒關係,我這裡還有幾套房子,都是適合你這種剛畢業的大學生住的,房租不貴,交通便利,離你上班的地方也很近。
這可能不是你最浪漫的邂逅,但是這個夏日上海給你的第一份溫暖。
上海不是你的故鄉,卻是你夢想的主場。即使生活殘忍,但總有讓你在堅持的理由。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優勢和角色。上海,只負責高大上!
一直堅持的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決定了上海的力量會一直加強,上海的國際化地位,目前中國還沒任何一個城市可取代。而你,總有一個理由繼續留在這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