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鍾南山院士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病例已經在一些地區出現下滑,預計峰值將在2月中下旬出現,希望疫情能在4月前結束。
昨天下午,在家上班的超模君忙裡偷閒,刷了下朋友圈,居然看到了大家都在立掃把!
微博截圖
甚至還有模友發自己立掃把的圖向超模君發起挑戰......
看來大家在家宅久了,閒得無聊,居然連這種鬼話都信了......
不過,超模君也是可以理解這種行為的,畢竟疫情把好多人「困」在了家中,不能隨便出門,又沒別的事做,也就只能立下掃把玩玩了。
疫情啥時候能結束?
疫情啥時候能結束,我們的生活到底啥時候才能回歸正常,相信是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
圖源@丁香醫生
而目前,情況也確實出現了好轉,2月10日,全國疑似病例首次明顯下降,這會不會是大家期盼的「拐點」?
在一番探究後,發現造成疑似病例下降的原因,可能有兩個。
首先是檢測能力的提升。讓部分疑似病例由「疑似」轉為「確診」。
還有一個原因是,從2月5日開始,疑似病例的診斷標準變得更加寬泛,導致更多的人成為疑似病例,經過幾天的檢測,這部分人被排除感染的可能後,造成疑似病例的快速下降。
那問題還在,「拐點」到底來了沒。
2月11日晚,鍾南山院士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目前拐點的到來仍需要一段時間,無法預測,但預計峰值將在2月中下旬出現,希望疫情能在4月份結束。
然而,微博的熱搜卻是這樣子的......
鍾老在英文採訪中用到了「hope」一詞,即表達個人的希望。但是,「希望」和「有望」,不是一個意思吧?(劃個考點,這可能是個聽力題)
圖源@燃新聞
我們都希望疫情趕緊結束,但殘酷的事實是,這場戰「疫」還在繼續。
病毒成精了?冷熱都不怕?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7年前SARS的突然消失,靠的主要是氣溫因素。
事實上,非典並沒有被攻克或者治癒,甚至到現在,都沒有特效藥和疫苗......
換句話說,人類並沒有真正的戰勝非典。
然而就在近日,WHO菲律賓分部在推特上回復網友疑問:新冠病毒不怕炎熱濕潤天氣。
也就是說,夏天一到,病毒很有可能不會自己走。
消息一出,大家紛紛表示:「這病毒進化的也太厲害了」、「新冠病毒真是逆天了呀」......
事實上,我們對於新冠病毒的認知,還處於加深的過程中,按照鍾南山院士的話來說,目前對於新冠病毒,人們仍有很多未知,「我們還不知道病毒為何有如此大的傳染性,這是最大的問題。」
回想一下,這一個月以來,新冠病毒是不是一直在刷新我們的認知?
從未發現人傳人,到確認可以通過飛沫傳播,再到接觸傳播和有可能存在的糞口傳播和氣溶膠傳播;
從14天的潛伏期,到發現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讓我們在家裡宅半個月就沒啥事兒了的想法成為了笑話;
從和近親SARS有相同的天敵「高溫」,到確認炎熱地區存在傳染,熬到夏天把病毒熱死的願望也化成了泡影......
甚至有網友開玩笑說:新冠病毒不怕炎熱天氣,一定是非典走的時候交代了什麼!
2003年的非典,SARS病毒似乎真的是怕熱的。
五月份剛來沒幾天,病毒就神奇的開始消失了。
對於病毒是如何消失的,當時有人說:「它是自然消失的。」
而世界醫學界的判斷是,夏天的高溫殺死了病毒,而且人體產生了這種病毒的抗體。
到了5月中旬,每天的新增確診病例大幅下降;到了6月20日,小湯山醫院的最後18名患者出院了。
短短的一個多月,SARS病毒從肆虐到消失不見,確實離不開氣溫升高的功勞。
然而,我們看一下海外病例就會知道,作為SARS病毒的近親,新冠病毒對高溫似乎一點都不「忌憚」。
圖源@丁香醫生
在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澳大利亞等天氣炎熱濕潤的國家,目前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是除了中國和日韓之外最高的。
在這些國家,也發現了本地的病例,換句話說,在高溫濕熱地區,新冠病毒非常可能是存在人傳人的現象的。
17年前的SARS病毒放過了人類,17年後的新冠病毒會不會和它的近親一樣?我們現在還不得而知。
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病毒比我們想像的要「狡猾」的多,指望著天氣把它徹底消除,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或許,夏天之前我們就勝利了
事實上,如果把疫情的結束完全歸功於夏天的高溫,那對一線醫護人員的努力無疑是一種不尊重。
17年前的小湯山,17年後的火神山雷神山,沒有每一位參與者的奉獻與犧牲,就不會有戰「疫」的最終勝利。
他們寫下滾燙的誓言,剪去烏黑的長辮,沒日沒夜的奮戰在一線。
我們盼望著疫情的結束,期盼著與最愛的親人、最好的朋友見面,渴望生活重新回到正軌,而他們,又何嘗不是如此?
我們宅在家的無聊與度日如年,卻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
我們相信,在無數專家學者、醫護人員和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下,戰勝病毒的那一天,不會再遙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