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觀點丨王澍vs馬岩松:中國山水建築的未來在哪裡?

2023-03-26     UniDesignLab

原標題:百家觀點丨王澍vs馬岩松:中國山水建築的未來在哪裡?

"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山水」自古以來就頗受中國文人墨客的偏愛,在歷史的沉澱下, 「山水文化「幾乎成為了古代中國的代表。從文化到工藝,從詩畫到建築,處處都有山水文化的身影。

但在全球化浪潮席捲下,中國城市化迅速擴張,跨越式的發展割裂了城市和歷史文化的聯繫。過去十年,大量的高樓在中國城市拔地而起。一味的模仿造成了 中國本土建築師的思想和語言都極度匱乏。

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中國出現了兩位與眾不同的建築師—— 王澍和馬岩松,他們立足於傳統山水文化,不約而同的提出了 「山水建築「這一理念。

然而隨著一個個項目的落地,這二位建築師的作品從形態,材質,立意上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人們在對山水建築更加關注的同時,也對這二位建築師的風格差異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本文筆者將從二者的對比出發,探尋中國山水建築的未來之路。

01

建築造型:意象vs具象

山水建築的 造型語意源於中國傳統山水審美觀,即 崇尚山水的自由、虛實之美

中國美院象山校區/王澍

王澍傾向於將提煉的 地域文化以及 山水特徵作為建築造型的創作依據。以 中國美院象山校區為例,象山山聳水環,風景充滿詩性迷濛, 從中國傳統造園思想出發,對山水進行整理。校園整體保留了原有基地地形和自然生態,布局呈現出 山地聚落形態。

中國美院象山校區/王澍

建築的體量與造型採取隱退的姿態,錯疊的人字形屋頂 呼應了周邊起伏的山勢, 大小不一的立面窗洞模仿了山中洞穴。 通過極簡素雅的線條勾勒出建築的滄桑,藉助山、水景觀營造出江南水鄉的田園詩意。

南京證大喜瑪拉雅中心/馬岩松

相比之下,馬岩松的作品往往 直觀地演繹自然山水的具象形態。如 南京證大喜瑪拉雅中心項目,其整體以柔和有機的曲線造型展開,外圍的高層辦公綜合體似蜿蜒曲折的群山,純白的豎向遮陽百葉如瀑布流動於「山體」之上, 呼應了高山流水的自然形態

位於基地外側的塔樓宛如高山,豎條的遮陽玻璃百葉,遮陽又透光,為室內空間提供了怡人的光線和風,如瀑布般流動于山體上,讓整座建築充滿意境。塔樓扮演了高山流水的遠景,而基地內水池、瀑布、溪流、水潭等水景承接了意象並把隱喻具現化。

02

建造技術:傳統技藝革新vs新型建造技術

山水的理念不僅通過建築造型來表達,而且體現在建造技術上。 傳統建造工藝蘊含著山水文化的精神內核 ;而現代技術手段則可以強化山水造型的藝術表現

寧波博物館/王澍

王澍擅長 將傳統建造技術進行改良並與現代建造技術相結合,突破了傳統技術無法適用於現代建造要求的瓶頸, 在豐富建築形式的同時為現代建築注入了地域特徵

寧波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外牆由多達80幾種舊磚瓦混合砌築成牆體,這種材料名為「 瓦爿(pán)牆」,技藝高超,但因不再使用而面臨滅絕。

寧波博物館/王澍

王澍將其進行改良並與現代建造技術相結合,通過在內側增設混凝土襯牆和托梁,使外側 的「瓦爿牆」無須肩負承重作用,從而簡化為裝飾牆。兩牆之間形成的空腔起到保溫作用,有效地應對氣候環境。

但傳統建造技術很難完成一些複雜形體的表達,現代建造技術的革新發展則使極具未來感的山水形態能夠得以呈現

哈爾濱大劇院/馬岩松

馬岩松所崇尚的曲線造型往往就需要很高的技術要求,比如 哈爾濱大劇院項目就屬於異形結構建築,具有 大跨度、高空間、複雜鋼結構等難度特點,外觀造型屬於三維曲面,施工難度極大。

03

建築材料:回歸vs超越

材料是直接反映山水文化與建築之間關係的關鍵要素

寧波博物館/王澍

王澍憑藉對鄉土材料的巧妙把握使作品表現出山水文化的象徵性和延續性。在寧波博物館的設計中,王澍首次將鄉土材料多樣化地運用在建築實踐中。他採用毛竹作為特殊模板,澆築而成的牆體呈現出一種自然肌理,讓原本冰冷的混凝土發生了藝術質變。另外他還將村落中廢棄的舊磚舊瓦,加工之後重新砌築拼貼成外表皮。 體現了歷史的滄桑感,喚起當地人民對傳統文化的回憶。

哈爾濱大劇院/馬岩松

馬岩松則更擅長選用光滑的新型材料,來強化現代山水的有機形態。哈爾濱大劇院外表皮採用可彎曲的復合鋁板幕牆,來迎合建築的異形雙曲面造型。建築室內採用溫暖的水曲柳木材,曲面牆體以有機形態環繞劇場內外,散發出自然所蘊含的生命力。潔白的建築融入自然濕地風光中,與哈爾濱獨特的冰雪文化特徵交相呼應。

04

意境營造:

現代性的有機山水vs原生態的意境山水

水岸山居/王澍

王澍的水岸山居項目運用視覺與空間的營造,將二維山水畫卷轉化為三維立體空間。錯落起伏的巨大屋檐下, 建築內部呈傳統村落狀布局。入口空間低矮狹小且緊湊壓抑,繞過層疊深邃的夯土片牆,視線穿越異形洞口得以延伸。

水岸山居/王澍

曲折的廊道上下穿行,引至院落中心,景觀豁然開朗, 園林式的敘事表達取得「欲揚先抑」的空間效果。

王澍通過塑造傳統村落、古典園林、山水畫等意境作為空間體驗核心,傳達其心中的園林意象和山水畫意。

北京朝陽公園廣場建築群/馬岩松

在北京朝陽公園廣場設計中,馬岩松將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溪、石、谷、峰」等自然形態和空間轉化成大尺度的建築形式。建築形體以墨色光滑曲面依次展開,渲染出 一種平靜、神秘的超現實主義氛圍

結語

通過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同為山水建築的理念,但無論是從造型,技藝還是材料上,王澍與馬岩松的作品都有著巨大的不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們二人的思想是對立的

正如一千個讀者中有一個哈姆雷特一般,眾人對他們的作品褒貶不一。有人批判馬岩松的建築沒有文化內核,有人評價王澍為表皮建築師,也有人被這些作品深深的打動。人們熱衷於討論二者的「山水建築」哪個更勝一籌,我在這些討論中看到了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思考,有理智分析的,也有激烈擁護的,那一刻,我好像知道了山水建築的未來在哪裡。

澍與馬岩松,為我們展現了同一理念下不同的闡述方式,讓越來越多的建築師看到,原來建築還可以這樣做。我想這證實了一句話:「建築是一種世界觀」山水建築還有很多無限的可能,需要更多的建築師參與進來,表達他們的山水觀或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又置身於山水中,不是從前的山水,而是不斷發展著的,獨屬於中國特色的山水。

參考資料

1 金磊,從王澍與馬岩松的作品比較看中國山水建築的探索,城市建築,2020.17(6):126-127金磊

2 馬岩松 vs 王澍:誰的設計更能體現"山水自然"的概念?2021-08-16

3 馬岩松和王澍哪一個的「山水自然」更勝一籌?/知乎

編輯 雷卓鈺

責編劉泓璟

百家觀點丨設計是帶來種族歧視的最有力工具之一

百家觀點丨AI,不只是設計

百家觀點丨「極簡主義是對不同世界的渴望的表現」

百家觀點丨聽聽大家對建築學習的不同看法!

百家觀點丨令人心動的OFFER【建築專家】竟然是他......?

百家觀點丨空間有性別嗎?建築中的女性主義

百家觀點丨電影與建築,誰造就了誰?

百家觀點丨從紀念性聊到建築師的表達欲

百家觀點丨一場「完美」的建築師婚禮是怎樣的?

百家觀點丨改變建築的十幅畫

百家觀點丨建築理論真的「無用」?——再論埃森曼紙板住宅House X / 林婉嫕

百家觀點丨為什麼路易斯·康的畫作仍然重要?

百家觀點丨元宇宙,是建築師的烏托邦,還是就業新大陸?

百家觀點丨如果設計是一場雙向奔赴,那建築師的劇本就是保媒拉縴

百家觀點丨拆了,但沒完全拆:中銀膠囊塔重建權正在拍賣中

百家觀點丨從概念到技術深度剖析:火遍全網的《吉巴羅》為什麼這麼牛!

百家觀點丨我們將如何建立未來的圖書館?

百家觀點丨住宅樓像搭積木一樣整齊,高度統一!網友:「住在這裡會抑鬱,出門找不到家」!

百家觀點丨從BIG到Gensler,不同身段的建築事務所如何立於不敗之地?

百家觀點丨線性、編織、智慧...卸下「概念包裝」,明日城市有多遠?

百家觀點丨「古根海姆效應」後,地標建築真的能改變一座城市嗎?

百家觀點丨羅傑斯改名,扎哈砸1個億!大師事務所的成功全靠「好名字」?

百家觀點丨塗鴉中標、推翻任務書,Steven Holl為什麼總能搞定甲方?

百家觀點丨中國最長木拱橋被燒毀,900年萬安橋成遺蹟!古建築要怎樣防患於未「燃」 ?

百家觀點丨建築師如何硬核解壓:焦慮邪氣,通通散去!

百家觀點丨由「她」向「我」,設計之於女性最終是去性別

百家觀點丨動輒上億的利潤,玩元宇宙建築的人都贏麻了嗎?

百家觀點丨《安邸AD》魔都園林辦新展,如何探討「家」之永續?

百家觀點丨貓咪來當救世主?奧斯卡神作想不周全的,建築師接著想!

百家觀點丨如何用設計「預定」一款網紅展?

百家觀點丨當公共空間開始敵對「城市流浪者」,設計師真的「無罪」?

百家觀點丨阿賈耶「加納大教堂」被要求退設計費?5個項目3億美元,黨派之爭還是違規?

百家觀點丨新東方文化帶貨火出圈之後引發的建築idea浪潮

百家觀點丨7棵西湖柳樹引爭議!從秋水山莊到書院門,城市更新與文化保護百家觀點丨界線在哪兒?

百家觀點丨最能代表杭州的三個地標建築,網友最喜歡的原來是…

百家觀點丨會攝影的建築師才是好的建築師

百家觀點丨不做炮灰、不做卷王、如何拿捏專業的國際建築競賽?

百家觀點丨佐藤大在京都清水寺修了一條「天空之徑」,美到窒息卻頗受質疑?

百家觀點丨「令人心動的offer」要拍建築師?網友:看完勸退,請編劇放過我們!

百家觀點丨2026世界盃舉辦地公布,都不及卡達"2022"大樓出圈!建築遠比足球吸睛?

百家觀點丨帶個建築師一起上太空

百家觀點丨房子是居住的機器,嗎?

百家觀點丨 多薄,才算是薄?-Mark Wigley評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

百家觀點丨永別了,「食神」取景地!紅了46年的香港珍寶海鮮舫

百家觀點丨備受期待的蛇形畫廊惹熱議,這位藝術家創作的「黑色教堂」,為何只有2星評分?

百家觀點丨10家新生代建築事務所,會有30年後的普利茲克得主嗎?

百家觀點丨現代城市需要怎樣的停車場?在水泥地上畫框的時代該翻篇了!

百家觀點丨建築文學愛好者在長三角體制內的所思所想

百家觀點丨室內設計師待遇調研報告

百家觀點丨我在楠溪江芙蓉古村,體會鄉土溫情

百家觀點|2021年,值得細品的十大國內建築

百家觀點丨100年後的建築師會是啥樣?

百家觀點丨2021年國內外20大建築熱點

百家觀點丨四個關鍵詞看 2021 建築競賽

百家觀點丨2022最新互動設計趨勢

百家觀點丨10個懂生活的創意人,為何偏愛不一樣的「城市煙火」?

百家觀點丨現在的建築學,是否值得報考?

百家觀點丨建築師的社區微更新初體驗

百家觀點丨消費行為變遷下,快閃樂園模式如何為品牌IP賦能

百家觀點丨中國當代建築中的「非常」與「業餘」

百家觀點丨To建築師:你的故事感動了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e5021e7b250b1ed32dbd5cf113f39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