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人,這些美食絕對承包了你們的整個人生!

2022-05-05     劉小蔥

原標題:甘肅人,這些美食絕對承包了你們的整個人生!

1

芽面角子

芽面角子是甘肅人尤其是黃河以西地區的人們喜食的一種風味獨特的食品。芽面是用發了芽的小麥磨的面。

芽面角子的外形與普通包子的區別在於無皺褶,呈三角形,芽面角(ge)子其獨特之處在餡料與麵皮均為小麥粉製成,里外都是糧食,惠而不費。

2

燙麵蒸餃

常言道:「好吃不過餃子」。餃子是大眾美食,與普通水餃相比,風味獨特的「燙麵」餃子,是以燙麵包制,吃起來口感筋道,表面光潔,富有特色。

3

馬蹄子

馬蹄子,也叫「磚包城」,是一種形似馬蹄的蒸饃,故名。有白面馬蹄子,卷著清油苦豆子粉或薑黃粉;由黑面和白面相間捲成;也有白面裹糜面或玉米面的馬蹄子,均為發麵,施鹼後蒸製。

過去白面稀缺,農民主要以玉米等粗糧為主,玉米面發甜,吃多了容易胃酸,心靈手巧的主婦們嘗試著在玉米面外包裹一層白面,這樣一來,粗細搭配,不但好吃而且富於營養。

4

花饃饃

花饃饃的做法比較複雜費時。第一天,將面發酵,次日,把發酵好的麵糰加鹼揉好,然後擀成一個個碗口大的麵餅,並在每張麵餅上塗抹清油和薑黃粉,疊在一起,用筷子擰捲成長條花狀,最後放入蒸籠蒸熟,出籠後點上小紅花作點綴。

蒸熟的花饃饃看起來像一層層的黃色花瓣,不僅好看,而且口感好,吃起來有獨特的面香味。誰家辦喜事,親戚就會做花饃饃饋贈,表達賀喜之意,一般送八個,稱為禧餅。

5

韭菜角角

韭菜角角子也叫「韭菜角子」(角讀「ge」),是一種以韭菜為餡料、形狀呈半圓的餡餅。做法是先把洗凈的韭菜切碎,再調入花椒、菜油、鹽等佐料,有時加上碎肉末或炒熟的雞蛋,用發酵好的薄麵餅包成半圓狀,在平底鍋內塗抹上食油用溫火烙熟即可。現在甘肅大多餐館都有韭菜角子售賣。

6

燙麵餅

燙麵餅也叫「破布衫子」,做法簡單,用沸水和面,麵粉用純白面,和面時加入適量鹽(也可拌入熟洋芋末),揉勻後擀成薄餅。在平底的鍋里倒入適量清油,待油燒熱後放入薄餅,翻轉幾下,烙熟後即可食用。燙麵餅因面未發酵,餅子表皮留有一層油,所以又叫「死麵餅」或「油糊卷」。

7

甜饃饃

甜饃饃是深受甘肅人喜愛的一種雜糧麵食,一般用玉米面、谷面或糜面製作。做甜饃饃時還喜歡放入煮熟的紅棗,叫棗兒甜饃饃,是甜饃饃中的佳品。因面酥軟,做熟後多呈不規則形狀,有的地方也叫「破皮襖」。民諺說:「鄉下人進城,轅門上一蹲;甜饃饃就蔥,一嘴一根。」

8

疙瘩

疙瘩是一種製作簡便的雜糧麵食,主要以糜面為主,也有「苞谷面」、雜麵做的。

9

臊子麵

臊子麵是西北民間常見的一種麵食。甘肅臊子麵做法特別,風味獨特。臊子麵的味道主要取決於臊子湯的調製,甘肅各地的臊子湯大同小異,一般用肉臊子配以洋芋丁、豆腐丁、胡蘿蔔丁、木耳、黃花菜、海帶絲、西紅柿、菠菜以及澱粉、蔥花,出鍋時調入香菜和佐料,澆至煮好的麵條後食用。

臊子湯製作時,將肉、紅蘿蔔、豆腐切成丁,先將蘿蔔、豆腐丁放入開水鍋里汆一下,去其異味;再將肉炒至八分熟後,倒入清水,然後將切好的蘿蔔丁等放入鍋中燒開,加入花椒、五香粉、食鹽、醬油等佐料。起鍋時再加入適量食醋,撒上香菜、燈盞花瓣、紅辣椒末,一鍋青、白、綠、黃、紅五色俱全、香氣四溢的湯就算做出了;然後將面撈入碗中,澆上湯汁,再配上紅綠菜碟就可食用。

10

漿水面

漿水是將白菜、蓮花菜、芹菜、蘿蔔條、白蓮或是苦苦菜、蒲公英等多汁野菜,用開水沖燙後加入麵湯發酵而成的消暑飲料。漿水分「菜漿」和「清漿水」。「清漿水」是用漿水湯汁,將菜類剔除,菜漿水則混用。

早在先秦時期,引車賣漿已成一種行業,其中的「漿」即指西北一帶的「漿水」。在漿水中加入薑片、花椒粒、鹽,煮沸晾涼後再放油,加入蔥花、香菜,即可澆入煮熟的麵條內,作成漿水面,配上咸韭菜、虎皮辣椒或其他菜肴食用。

11

拌面

拌面也稱「灰面」,因和面時加入蓬灰而得名。拌面講究的是麵條的手工擀制。在和面時加入適量蓬灰,用力揉和,用擀杖擀成薄狀,根據需要,切成寬細不一的麵條。麵條煮熟後,可在涼開水中漂一遍(俗稱過水),拌入蒜泥、醋、辣椒、芥末、麻醬,與炒菜拌在一起,即可食用。

吃過拌面後,再喝一碗溫熱的麵湯,原湯化原食,很是舒服。以前細糧少,農家拌面大多用雜糧和細糧混合做麵條,別有風味。

12

涼麵

涼麵是夏季里的一種大眾化麵食,其中麵條的做法與拌面一樣,煮熟後,在涼開水中漂一遍,再調拌適量食油、鹽,散晾在案板上。食用時調入蒜泥、醋、辣椒、芥末、麻醬,有的地方還可以澆上專門調製的滷子湯,也可配菜肴食用。

涼麵不僅味道鮮美,存放較一般熱麵食時間長,製作也十分簡易方便,是甘肅人喜食的特色麵食之一。

13

酸湯麵

酸湯做法簡單,先將蔥花梗炒一下,倒入開水,調入適量的醋、醬油、胡椒麵、鹽酸湯麵等。待麵條煮熟後,撈入碗中,澆上酸湯即可食用。酸湯麵的特點是製作簡便,味道清淡微酸,不油膩,易消化。

14

揪面片

揪面片,和面時不放蓬灰和食用鹼,只加入少量精鹽。面和勻後,拉成皮帶形,快速揪成拇指蓋大薄片,投入沸水鍋里煮熟,起鍋時打上雞蛋,調入西紅柿、油蔥花、醬油、味精、鹽、菠菜,也可根據個人口味調入臊子和綠蘿蔔片,配各類腌鹹菜食用。

甘肅各地餐館中都有「羊肉麵片」、「燴麵片」、「炒麵片」。

15

拉條子

拉條子做法同揪面片相似,面和好以後,拉成或圓或扁的細長麵條,放進沸水鍋內,煮熟後撈入碗里,調入醋、辣子、蒜泥、醬油,也可澆上臊子或滷子湯,或與熱菜乾拌食用,叫「干拌拉條」,味道獨特。

16

攪團

攪團,是一種易消化的雜糧麵食,做法與糝飯相似,不過比糝飯稠而硬。攪團中最為典型的是洋芋攪團。做法是,先將煮熟的洋芋趁熱剝皮,冷卻後倒進木槽,再用木槌砸成糊團狀,澆上食醋、油潑辣子、蒜泥勾兌成的酸湯即可食用。

17

破布衫

用黑面或三毛(產)面和面,揉面、擀麵工序和一鍋子面一樣,面擀好不用刀切,而是用手撕成不規則的薄小片(形似碎布塊),下鍋煮熟後,調入食鹽、酸菜或漿水,熱油熗蔥花,即可食用。破布衫麵食中所含維生素多,又易消化,更適合於脾胃虛弱的人食用。

18

晶糕

晶糕,是甘肅及其周邊農家過端午節的一種風味食品,做法和味道與粽子類似。把糯米淘凈後用棕葉或菜花葉子包裹,中間加入紅棗、葡萄乾等,長時間蒸熟晾涼後放上白糖、蜂蜜即可食用。有的用大塊紗布包裹後,在蒸籠里蒸熟後,切塊食用。

19

油果子

用發酵好的麵糰,加入白糖,擀成薄餅,層疊後捲成各種花樣,在沸油中炸熟後即可食用,還可根據口味加入雞蛋、蜂蜜等食材,使油果子味道更加鮮美。

20

碗拔子

用小米麵、玉米面、穀子面等做的類似窩頭的食品,因為做是將和好並經發酵的面放在碗里顛成扁圓狀,所以叫碗拔子。(一般做時好像都和洋芋一起蒸的,鍋底放洋芋周邊放碗把子,蒸焦了的那個黃瓜瓜更好吃)

21

油餅子

用白面或是其他面發好後,放好鹼擀成圓餅,中間用刀劃開兩個眼放油鍋里炸熟的食品。

22

烤鍋子

用發酵好的白面,放在爐子上的烤鍋子裡面烤制而成的饃饃,一般比鍋里烙的饃饃勻稱也厚,饃饃成凹凸行,烤鍋子成平面行。

23

炒麵(熟面)

不是飯館裡那種炒麵,是將小麥或者油麥等炒熟後再磨成的面,上等的炒麵在製作時加入白糖等。

24

米和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df1f097e5f189cd5a4ff774598bac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