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恢復中國的市場,澳大利亞官員又喊話:不會給中國任何立足點

2024-08-27   軍武觀察

據悉,中澳關係恢復後,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一段時間內曾對中國非常釋放善意。澳政府表示澳大利亞與中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繫,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在資源、農產品等領域的貿易往來十分頻繁,中澳之間的貿易往來對雙方都至關重要。過去的一段時間裡,由於關係緊張,澳大利亞的一些產品在中國市場面臨困境,這給澳大利亞的企業和農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現在他們決定和中國「和好」。

消息提到,中澳關係好轉本來是好事情。在貿易領域澳大利亞豐富的礦產資源可以繼續滿足中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同時也為澳大利亞帶來豐厚的經濟收益。農業方面,澳大利亞的優質農產品在中國市場備受歡迎,雙方的貿易合作有助於促進澳大利亞農業的發展。《雪梨時報》報道稱,中國學生一直是澳大利亞國際留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恢復關係將有助於吸引更多的中國學生前往澳大利亞學習,為澳大利亞的教育產業注入新的動力。總而言之,如果關係能一直穩固,對雙方來說都是好的出路。

然而澳大利亞媒體日前表示,澳總理阿爾巴尼斯在太平洋島國會議期間表示,自己將會簽署一份阻止中國的新的協議。報道稱,澳官員希望這項倡議能夠阻止「北京在該地區獲得安全立足點」。 倡議內容包括在布里斯班給太平洋各個國家進行「集體訓練」,幫助他們培訓警察等等。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稱,澳大利亞必須要搶奪影響力,這被認為是向美國靠攏的一大步,畢竟美方一直希望他們如此做。

有分析認為,澳大利亞和美國又來了一次「雙向奔赴」,對中國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情。因為澳方地處亞太地區,對地區安全格局的變化高度敏感。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澳大利亞一些人對中國的發展感到不安,認為中國的崛起可能會改變地區的權力平衡。澳官員稱在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選擇加強與美國的戰略同盟關係,試圖藉助美國的力量來制衡中國。美國也積極拉攏澳大利亞,將其納入自己的亞太戰略布局中,共同應對所謂的「中國威脅」,雙方一拍即合。

值得一提的還有,澳前總理基廷等人痛批阿爾巴尼斯的政策,認為澳大利亞的政治決策過程中存在短視和偏見的因素,部分政客為了獲取政治資本,不惜犧牲國家的長遠利益,通過指責中國來迎合國內某些特定群體的需求。對此有評論稱:「地緣政治競爭的加劇也使得澳大利亞感到壓力,認為自己需要在大國之間選邊站隊。在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選擇傾向美國,他們的本性就是如此,沒什麼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