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看到一段喝茶小視頻。
「剛試了一款今年的『馬肉』,其實火功還沒焙到特別滿意的狀態,還打算再焙一道火再存起來。」
「這款茶今年明年不打算亮出了分享了,這倒不是藏私貨,是因為這批茶的做青方面有些小毛病,剛從做青機里下來時,就悶出來了雜味。」
「現在已經焙了第一道火進去,情況沒有好轉多少,打算再繼續焙一遍後,陳放3年,用漫漫時光來等待這款好茶的自動修復。」
「只要確保乾燥保存,岩茶自帶的部分雜味和悶味是能夠『救』回來的。」
偶買噶,麻花沒看錯吧。
為了進一步確認,再次將那段視頻點開,循環播放了兩遍。
結果得到的信息,確認無誤。
將對方的這番話翻譯過來,如果麻花沒理解錯,意思是,現在買回來不好喝的岩茶,放3年就能自動修復?
天底下,這種驚天逆轉的消息,其實沒有可信度。
《2》
做青不到位帶給岩茶的傷害是終身制的。
聊到岩茶的工藝,很多人會將重點盯在焙火上。
是不是焙足火?是不是傳統炭焙?是不是焙火3道?是不是文火慢燉?
諸如此類,大有文章。
但很多茶友會在買茶時,不經意間忽略前期做青的重要性。
從武夷山很多茶農朋友那,都聽過一個相同的打比方。
武夷岩茶的加工,好比是蓋房子,前期初製做青就像打地基,後期精製焙火是逐層起高樓。
不知內情的人,看待岩茶工藝時,只盯在顯眼「起高樓」,殊不知前提打好地基更為重要。
加工岩茶時,做青環節對岩茶品質成型有不少重要影響。
做青期間,搖青力度與頻率控制,影響岩茶發酵度;
初制環節包括揉捻,能初步定下岩茶條索狀雛形;
做青的全過程,都圍繞「走水」二字展開,走水不暢岩茶苦澀不好喝;
岩茶在做青時,發酵程度不同帶來的花香、果香、熟果香等,是岩茶香型的一大組成……
所以,某種意義上可以這麼理解,做青工藝不到位對岩茶品質的傷害是終身制的。
沒法彌補,沒法修復,沒有那麼多後悔藥可信。
當茶青鮮葉採回來後,沒有得到及時加工,遲遲沒有攤晾吹風,初期走水嚴重不順暢,會讓岩茶悶壞,悶出系列怪味道。
這種悶悶的氣息,會一直附著在岩茶身上。
哪怕後期經歷了焙火,也改變不了多少。
類似不新鮮的豬肉,哪怕按照食譜,將其炒熟之後,那股怪味本質不變。
所以,對於開篇提到的那泡做青存在問題的「馬肉」,麻花覺得,它後期沒有修復改善的可能性。
所謂放一放就會好喝的說法,除了心理安慰外,實質意義不大。
《3》
在此之前,也有聽到不少類似說法。
故事模板很相似,換湯不換藥。
連細節套路都一模一樣。
「現階段泡開不好喝的岩茶,放上兩、三年就會變好喝。」
偶買噶,3年時間也太長了。
對一款茶來說,期間會發生很多變數。
客觀理智來看,沒人能保障,一款茶存滿3年就一定好喝。
至於說,有人覺得這與岩茶的焙火加工相關,焙火之後自然要等一段時間褪火。
但在這裡,麻花要把話給大家說明白了。
武夷岩茶的褪火,不是懷哪吒。
岩茶的最長褪火時間,用不著3年。
哪怕焙火到極致的傳統足火茶,按過去的說法,放到隔年也綽綽有餘了。
放滿3年才能喝的茶,簡直不敢想像。
如果是,一款岩茶水仙、肉桂或者其餘名叢,放了三年、四年再打開,裡面還是很嗆的炭火味,火氣感覺依舊很旺。
這時已經不用糾結它是不是沒褪火了,而是與焙火焙死相關。
武夷岩茶的高溫焙茶,從本質上,是利用高溫讓岩茶內部的系列物質(包括植物蛋白)發生轉化。
然而,蛋白變質是不可逆的,類似熟雞蛋沒法再變回生雞蛋。
所以,烤焦成炭的病火茶,哪怕放再長時間都不會好轉。
《4》
盲目放3年後,要正視返青問題。
不誇張地說,現在市面上有不少岩茶,堅持不到3年。
放了3年之後,綜合品質開始走下坡路。
狀態稍微好一些的,還沒開始返青。
但香氣逐漸淡了,很多以香著名的新品種茶,馥郁花香很難維持。而不少焙火足一些的茶,在中間沒有復焙前提下,那股子馨香濃郁的焦糖香、烤堅果香等,也開始轉淡。
狀態稍微糟糕的,就是直接「擺爛」。
剛剛拆開干茶的第一時間,就能讓你知道,這泡茶已經不能再喝。
因為從干茶上,能聞出明顯的悶味。
沸水沖泡激發下,一股子青味+酸味,齊齊湧現。
哪怕壯著膽子,喝下一小口。
這種變質岩茶的茶水,茶味很薄。
湯水薄,有怪味,一點也不好喝。
之前文章里就分享過,岩茶的儲存,僅限資深級玩家嘗試。
對於沒有岩茶收藏經驗的普通茶客來說,不要隨隨便便將一款岩茶放這麼長時間。
萬一到最後整盒茶變質變味,那就太可惜了。
《5》
當心遇上商家的「緩兵之計」。
買了新茶回家,興沖沖地燒水泡茶試喝。
這時要是試喝到的結果,一言難盡,特別糟糕,異常難喝。
絕大多數茶友的第一想法,肯定是及時售後,找出原因。
是茶葉品質不對。
山場不正,做青與焙火不到位?存壞跑氣返青?
還是自己的泡茶方法沒用對?
用了自來水泡?第一衝開始悶泡時間就超過半分鐘?每次泡茶只放半泡,大量加水去稀釋?
亦或者,其它原因影響……
總之,找對問題苗頭,才能知道怎麼解決。
如果這時候,收到一番搪塞話術,建議放一放再喝。
假設說是剛焙火的新茶,額外預留一、兩個月的褪火期,無可厚非。
但是,當商家勸你,要放足3年之後再去喝時,建議多謹慎。
萬一到時候,售後無門,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6》
前些年有段時間喜歡在網上買花種。
各種新品種的玫瑰,商家拍出來的圖片都很誘人。
於是忍不住衝動消費下單。
但養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好不容易等到種子發芽,育出幼苗,再細心照料,堅持等到它開花。
結果等了這麼久,最終開出來的,只是尋常小白花。
這種糟心的心情,別提有多難受了。
喝岩茶也是如此,品質沒有硬傷的岩茶,新茶時期就會很好喝。
褪火後,能正式迎來茶味巔峰。
放滿3年之後才能喝的岩茶,一開始的希望有多大,到時候的失望就會有多大!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