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人抗疫姿勢奇葩?看看他們確診數據,我笑不出來了

2020-03-29   木棉說


今天在網上看到兩張圖:


一個泰國的爸爸,為了防止自己的兒子在疫情期間跑出門,親自給他來了個洗剪吹全套,整了一個新髮型。



顯然,這個丑髮型對兒子的「約束」作用非常有效:


「這下爸爸再也不用擔心我出門了!」



看著小朋友難過的淚水,人們既心疼又有點想笑...



不過,有一說一:


強行給孩子剪了個丑髮型,的確是家長太霸道武斷了。


但泰國人民對疫情的態度,是真的要比歐美國家嚴謹多了。


兩種態度背後的差異,可能就註定了今天各國疫情的不同局面....


1月13日,泰國出現第一例新冠確診患者,到今天已經快兩個半月了。


但不管是從確診人數、新增人數來看,還是從死亡率來看,泰國都比絕大部分歐美國家好,疫情發展得也不算迅猛。



這一切,和泰國民眾對抗疫措施的積極響應,是分不開的。


光是「如何保持距離的同時,維持日常生活」這一條,就想出了各種姿勢...


比如,出門辦事兒,交錢的同時拉伸一下四肢:



簽字的時候鍛鍊一下平衡感:



踮起的腳尖、翹起的小手,顯示泰國人民特有的優雅嬌俏:



手實在不夠長的,網兜杆來湊:



奶茶要喝,但安全距離更重要。


店鋪在櫃檯和客人之間搭起了傳送帶...



布施的時候也不忘避免傳染:


信佛,更信科學...



「遠距離」布施,姿態更顯信徒的誠懇:



即便是從來都要親密接觸的摩的,只要抓的穩,也可以保持一米的距離:



家裡口罩沒了,戴上自製「海綿過濾面罩」出門:



回家後,停車前,接受消毒水的洗禮:



摩托車也不能例外:



坐電梯的時候,不僅規定了荷載人數,還劃定了站位、站的方向...



營業的餐廳們也接受安排,派出了各自前台,在空曠的大廳里各自守著自家的站台接單:



和餐店前台同意重新排版對應的,是等待接單的外賣員們:


像是一場嚴格防作弊的考試現場,杜絕等單時候「交頭接耳」...



就連警察安保人員們,在執法時也換上了全套防護服,保持了「安全距離」...



可以說,在「保持社交距離」這一點,泰國人民真的是很努力了。


雖然有人調侃他們姿態妖嬈,畫面好笑。


但只要有用,姿態奇怪一點又有何妨?


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不過,疫情這事兒,到了後期,不是自己搞好了,就能高枕無憂的。


泰國疫情整體數據看起來不錯,但也在三月中旬,出現了快速上升的趨勢。


對於小心翼翼的泰國人民來說,這個鍋,就是那些不戴口罩來旅遊的外國人的。


政府明明在給公眾發口罩,但他們就是不肯收、不肯戴,不當回事。


泰國衛生部長更是怒斥歐美遊客:


「今天我在清邁,在這裡基本就沒有中國遊客,只有(西方)外國人。


90%的泰國人都是戴著口罩的,但是沒有一個外國人戴了口罩。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國家感染這麼嚴重!」



26號在曼谷即將封城隔離前,還有人在機場排隊時拍了個視頻:


左邊這一溜,都是歐美遊客。


基本都是輕鬆度假的姿態,戴口罩的人不足十一:



距離他們不遠處,是亞洲(主要是中國)遊客:


每個人都戴了口罩,有條件的把雨衣都穿上了,抗疫裝備和態度相差甚遠。



這一幕也讓很多泰國人著急:


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為了抗疫小心翼翼,無比謹慎,


你們卻不把疫情當回事,最後疫情爆發了受傷的還是所有人。


怪不得急了的泰國衛生部長,會說出泰國新增「就怪髒髒的西方遊客」這樣的話...



抗疫難,和放蕩不羈的人一起抗疫更難。


這一點,泰國這次也算是深刻地體會到了,我們張文宏醫生也早就看透。


昨天,他在線上解答海外留學生如何抗疫的視頻里,就提到一個觀點:


為什麼美國年輕人感染的那麼多?


說白了,就是因為太愛瞎混,疫情來了不當回事。


平時該怎麼玩,繼續怎麼玩。


聚在一起還不戴口罩,傳染的機率自然就高了。



平時自由散漫慣了,聽到疫情嚴重要封禁了,


第一反應不是回家去宅著,而是趁著夜店被強行關門前出去再嗨一次。



趁著所有酒吧都關之前再喝醉一回:



就是無所畏懼,無論如何都不會讓新冠阻止自己開Party...



果然是年輕,頭鐵,不見棺材不掉淚...



所以,對於在海外的留學生來說:


出門遇到到處亂竄、可能感染了病毒自己卻不知道的年輕人,機率太高了。


聽張文宏醫生一句勸:


老老實實在家裡待著,比囤藥啥的都管用。


如果真的在美國感染新冠了,80%的人都不會太嚴重:


多吃水果、雞蛋、牛奶、補充維生素C、吃得多、喝得多、拉得多,都可以熬過去。


剩下的20%,如果真的到了要去醫院的程度,又住不進去醫院。


這時候,一定要記得求助大使館。



中國駐美大使館崔天凱,昨天也通過親筆信對留學生們保證:


「只要留學生在這裡,我絕不會離開」。


果然,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只有大使館背後的祖國,才是華人最堅強的依靠。



其實,再奇怪好笑的隔離姿勢,都不會比偏見自大更讓人嘲諷。


如果在疫情開始之初,西方國家能放下對中國人、亞洲人的偏見,或許疫情就不會發展到今天這個局面。


如今,我們自己也要做好新一輪的防控。


就像鍾南山在最新的採訪中,回答國內是否會有「第二波疫情」時所說:


「我不相信在這麼強有力的措施下,會出現大的爆發。」



讓我們記住自由散漫會帶來的後果,


也記住張文宏醫生的話,記住鍾南山的告誡:


嚴防嚴控,不要放鬆,不讓國內疫情出現第二次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