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這些名人竟然都是英國迷

2021-10-20     江團網

原標題:冷知識:這些名人竟然都是英國迷

在英語裡把外國人對於英國的喜愛分為三個等級:初級的英范兒(Englishness),指在穿衣打扮方面喜歡英國人格調;中級崇英者(Anglophilia),就是指對英國一切東西都很崇拜的人;最高級的是英國狂(Anglomania),對英國極端的喜歡。不知道你是哪個等級呢?

在歐洲歷史上,有很多鼎鼎大名的人物都是著名的英國迷。

英國著名迷弟

1. 伏爾泰

圖片來源於網絡

伏爾泰是家喻戶曉的法國作家,同時也是著名的崇英者。

「上帝啊,我真的熱愛英國人。如果我不是愛他們更甚於法國人,願上帝懲罰我!」

「為什麼世界不能都更像英國?」

這些言論都透露出他對英國的喜愛。

伏爾泰的喜歡並不是沒有原因的,1717年,他因寫諷刺詩影射宮廷的淫亂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獄關押了11個月。之後流亡到英國,英國自由而寬容的制度和法律深深吸引了他。他所說的「更像英國」是指世界上其他國家為什麼不能像英國一樣自由,讚揚英國作家和藝術家在英國受到的尊重是伏爾泰在關於英國的作品中永久的主題。

伏爾泰於1726~1729年寫下《哲學通信》便是他在英國的觀感和心得的總結,故而又稱《英國通信》,1733年在英國出版英文版。

伏爾泰經常向人吹噓,是他向法國引進了英式花園、莎士比亞戲劇和牛頓的科學思想。而且向別人誇耀他的花園「完全是英國的品味」,實際上他的花園造型太小、太整體、太勻稱,根本不像一座真正的18世紀的英國花園。

2. 歌德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德國作家歌德是英國文學巨匠莎士比亞的超級迷弟,他不遺餘力的讚揚莎士比亞的戲劇,愛屋及烏深深著迷於莎士比亞的故國。

他曾專門舉辦過一場讚譽莎士比亞的盛典,在演講上,他說:「自然!自然!沒有什麼比莎士比亞筆下的人物更自然。莎士比亞創造了自然的本身。」

而且還向莎士比亞表明忠心:「如果你今天和我們在一個時代,我非你莫屬,是你使我睜開了眼睛感受到了自由的空氣……」同時還將自己的作品貶低為「無用的散發著肥皂泡的小說」。完全一副迷弟的狀態。

3. 顧拜旦

圖片來源於網絡

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也是一位熱情的崇英者。顧拜旦的崇英啟蒙是泰納,一位心理學家、藝術史家和批評家,同時也是一名非常著名的教育學家,他寫的《英國札記》讓顧拜旦震驚,特別是教育那一章,他說「英國公學才是教育出主人而非奴隸的教育體系」。

他在參觀哈羅的時候,一幕奇觀讓他難以忘懷:一個貴族出生的孩子甘願跟在一個父親是雜貨商的學生後面,給這個學生做按摩,只因這個學生是學校的運動健將。這一幕正好符合顧拜旦的教育思想,他認為體育是整個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英國少年因為熱愛運動而陽光健康,而法國學校里全是蒼白羸弱的小可憐蟲。後來他就一直致力於在法國中學中推行採用英國運動,並組建了體育鍛鍊推廣委員會。

還有馬志尼、赫爾岑等歐陸大陸上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標誌性人物,都曾被英國的自由貿易、自由和理性的政治理念和社會制度、還有教育特產公學和英國的紳士文化所吸引……

英倫風範由始至終都是歐洲大陸乃至世界上一個說不盡的話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96111864_121088922-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