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與明朝最後的大決戰:30萬蒙古軍隊為何一敗塗地?

2021-10-18   解說知識歷史

原標題:蒙元與明朝最後的大決戰:30萬蒙古軍隊為何一敗塗地?

明朝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大事。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之時,徐達正在率領大軍北伐,很快攻下了元大都。其實在攻打元大都的時候,元朝軍隊並沒有做多少抵抗,而是捲走了許多財富主動撤退到了蒙古草原,實力依然相當強大。

在明朝建立兩年後,蒙古軍隊大將王保保率領30多萬大軍南下,和徐達的十多萬人進行了一場大決戰。但詭異的是蒙古軍隊卻被不到自己兵力一半的徐達打得一敗塗地,光被俘虜的人就超過了8萬,從此再也沒有對明朝發起大規模進攻的實力。

蒙古和明朝這場最後的大決戰的結果,實在讓人感到有些意外。

說起王保保,此人實際上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大將,並非徒有虛名之人。當時明朝軍隊打下元大都之後,又馬不停蹄地開始收復陝西、甘肅等西北地區,兵力比較分散而且很勞累。在這種情況下,頗具戰略眼光的王保保計劃發起一場大戰役,一舉殲滅明朝軍隊的北方主力,重新拿回北方地區。在時機把握上,王保保做得已經相當不錯。

在戰役前期,王保保的確憑藉兵力優勢和自己的指揮擊敗了明朝幾路軍隊,最後將明軍包圍在蘭州城內。一旦王保保占領了蘭州,整個西北就將面臨滅頂之災。面對危機,大將徐達再一次出馬,帶領十餘萬部隊迎戰王保保大軍(也有說法是50多萬,但筆者更傾向於前者)。

王保保大軍的最終潰退,實際上是北方游牧民族在上千年來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前期強勢,卻不夠持久,換句話說就是糧草問題。徐達對此相當了解,抵達戰場後,徐達建立了強大的防禦工事,以守勢為主,同時派遣小股部隊不斷襲擾王保保。讓蒙古軍隊空耗糧草,消耗他們的精力。等時機成熟的時候,徐達在定西的沈兒峪對王保保發起了總攻,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對此,王保保也是沒有任何辦法,因為畢竟場面上自己是優勢,撤退了也不好對上面交代。

後來,蒙古軍隊雖然繼續對明朝北方地區進行襲擾,但再也無力發起大規模決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