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大戰張郃的遺址,如今已成公園,就在四川渠縣東北

2021-10-09     蜀山筆俠

原標題:張飛大戰張郃的遺址,如今已成公園,就在四川渠縣東北

【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大家好,我是蜀山筆俠,國慶期間我去了一個地方,一個重要的遺址,就是當年蜀漢「五虎將」張飛大戰曹魏「五子良將」張郃的地方。

今天,我就給大家聊聊這處遺址,並重溫當初那場驚心動魄的大戰。

不知80後的渠縣人是否還記得這樣一句廣告詞:

濛山酒,喝一口,精神抖;單槍匹馬敗張郃,歸來再飲,濛山酒!

反正我是聽過,酒沒什麼印象了,但這句歌詞仍然記憶猶新。

既然有濛山酒,那麼就應該有濛山,濛山在哪裡呢?

搜一搜地圖,還真有濛山,就在渠縣縣城的東北,渠江邊上,三面環水,不過,地圖上叫八蒙山。如圖:

渠江從渠縣穿流而過,但並非一字穿過,而是在渠縣東面形成一個迴旋,就像一個太極。而濛山剛好處在迴旋中央,幾乎四面環水,由於水汽蒸發,濛山常年雲霧繚繞、朦朦朧朧,所以,當地人叫它——八濛山

上圖為八濛山之巔,兩側為渠江,山不高,但地形奇特

下面說說八濛山的故事:

渠縣在古蜀時期一度被巴國占據,巴人本生活在今湖北和重慶一帶,後來被楚國擠壓,才被迫遷徙到四川盆地,如今的巴中、大巴山就是巴人留下的印記。

而渠縣,自古住著賨人,後來屈服於巴人,這裡成為巴人、賨人的聚居區。

三國的時候,張天師的孫子張魯在漢中傳播五斗米道,吸納了眾多信徒,其中不乏巴人和賨人。

漢中和巴蜀並非隔絕,中間有一條米倉道,當年,蕭何就是利用這條道將巴蜀的糧草和兵源源源不斷地送到楚漢爭霸前線的。

所以,劉備入主益州後,把大將張飛留在閬中就是為了堵住米倉道這個缺口,並控制巴、賨部落。

閬中張飛廟

劉備的擔心果然應驗了,後來,張魯投降曹操後,果然派人來招降巴賨部落,巴賨部落也同意歸附。於是,曹操命「五子良將」張郃前來接應,戰事就這樣打響了。

名將張郃

張飛接到消息,立馬率軍前來堵張郃以及準備北遷的人口,而雙方遭遇的地點,就在今天的渠縣。

張郃南下的路線,應該是沿著渠江走的,張飛根據地形,決定在八濛山打伏擊。

具體的戰況我們不得而知了,結果是:張郃失敗,被迫向漢中撤退,而巴賨七部也隨之北遷。

人口雖受到些損失,但好歹將敵人拒於門外,張飛出色地完成了劉備交給他的任務。八濛山之戰後,據說,張飛橫矛立馬在山崖上刻下戰勝碑記,如圖:

我估計這是後人附會的,一場小勝不至於如此。而且現在除了拓本,現場也根本找不到一點兒蛛絲馬跡。

張飛堵住了米倉道,劉備得以專心攻打漢中,漢中終為劉備所得。

故事還沒完,張郃遷走的賨人部落中,有一個人來到了洛陽。後來,他又隨曹操來奪漢中,結果,曹操失敗,他又歸順了劉備,重回故鄉。

這個人後來得到諸葛亮的重用,在街亭一戰,主將馬謖失利的情況下,他獨立支撐,為諸葛亮撤退贏得時間,保住了蜀漢的命脈。

這個人就是,蜀漢「小五虎」——王平

王平遊戲圖

巧合的是:取得街亭之戰勝利的魏軍主將,正是當年將王平遷走的張郃。緣分耶?

故事到此就告一段落了。如今的八濛山已成公園,而它的故事,又有幾個渠縣人知道?

這是我在八濛山公園的留影

八濛山下有個八濛村,八濛村旁邊的渠江上面,有一座橋,它的名字是以張飛的字命名的,叫翼德橋,或許它在告訴人們,這裡曾經發生過值得大家銘記的故事。

八濛山公園規劃圖

濛山酒這個創意倒是不錯,可惜,濛山都沒出名,這個酒又怎能出名呢?或許,等到我們所有人都重拾中華歷史文化的那一天,我們會再一起唱那首——《濛山酒》。

如果您喜歡作者的文章和風格,請點贊和打賞,打賞金額將全部用作下期活動經費,並在作品開篇特別鳴謝,搞文化不易,謝謝!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94116579_467558-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