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校建好了,都去看看」,一家三代見證母校70年變遷

2021-08-30     長江日報

原標題:「新學校建好了,都去看看」,一家三代見證母校70年變遷

「新學校建好了,都去看看」,一家三代見證母校70年變遷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8月29日訊 (記者楊幸慈 艾晨光)「聽說新校區要開了,特別想去看看。」周友珍一家三代人同為漢陽區玉龍小學校友,得知這個心愿,開學前,學校邀請他們參觀新建成的校園。孫女李雨萱即將讀四年級,孫子李雨澤是該校新生,兒子李鵬和她都曾是該校學生。漫步嶄新的校園,幾代人感慨70餘年的變化之大,也勾起了老校友對母校和老師的懷念。

漢陽區玉龍小學新校區的教師帶著三代同堂在學校參觀。記者彭年 攝

「你馬上就是小學生了,49年前,奶奶也在這裡上一年級。」8月28日上午,幾名特殊的「學生」一同坐進玉龍小學新校區的教室里,周友珍輕撫著李雨澤的額頭。她是永安堂小學(玉龍小學前身)1978屆畢業生,闊別40多年,這裡的一切都是新鮮的。踏進校園那一刻起,她的眼睛裡就閃著光,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以前的黑板時間久了會反光,老師的粉筆用到黃豆粒大小還捨不得丟。」看到智能化的電子黑板,物聯網控制的窗簾,還有看起來很高端的科創教室,她不禁感嘆,「現在的條件真是太好了,娃們真幸福。」

李鵬是該校2000屆畢業生,如今已是一名工程監理,得知玉龍小學在新改擴建名單中,他一直關注著學校的建設動態。「提前參觀新校,感覺特別有意義。」站在操場邊,李鵬回憶:「只要不下雨,我們都在天麻麻亮時出早操。沒有塑膠跑道,也沒有水泥抹平,一個面積不大的土操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他印象最深的是教學樓左側兩個用水泥砌築的桌球檯,體育課的「根據地」。「條件雖然不好,卻留下了很多童年回憶。你們在學校里不能老坐著,要常去操場上跑跑跳跳。」李鵬笑著對孩子說。

漢陽區玉龍小學新校區的教師帶著三代同堂在學校參觀。記者彭年 攝

李雨萱在一處水景區準備彎腰朝里看時,突然響起報警聲。陪同參觀的德育主任喻靜一邊安撫一邊介紹:「別怕,這是鷹眼報警系統啟動了。一旦有人靠近水景區、角落區,會在系統里推送報警提示,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處理。」

在學校大門口,李鵬特別注意到,這裡增設了震盪線、黃閃網格線、禁停標牌和學校提示標牌等交通標識。「我上學時,老校區在大馬路邊上,校門口沒有紅綠燈,也沒有人行天橋。每天放學,老師們手拉手站在馬路中間組成兩道『人牆』擋住車流,讓學生過馬路。我6年的小學時光都是在老師們的護送下度過的。」李鵬回憶,班主任徐玉文每次都是目送最後一名學生過馬路後才離開。

永安堂小學建於1950年,2019年更名為玉龍小學。校長李明芳說,這一家三代人見證了學校七十餘年的變遷,他們的求學故事也是武漢教育發展的時代縮影。

漢陽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玉龍小學位於漢陽西部偏遠地區,將新校打造集智慧、創新、特色於一體的新興未來學校,在硬體建設和軟體師資力量等方面都有質的提升。近年來,漢陽教育資源著重向偏遠地區、發展新區布局,今年9月,玉龍小學、玫瑰園潤澤小學、鍾家村明德小學、鍾家村小學三里坡西校區、西大至誠小學5所小學將正式投入使用,新增學位5940個,這是漢陽區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實現教育均衡化邁出的堅實一步,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滿足更多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

( 通訊員楊學工 肖兢)

【編輯:杜肖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86523056_12046134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