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須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在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事,當我們選擇去面對而不是逃避,往往就會有所好的轉變。可是遭逢人生的大難時,又有幾個人還能保持鎮靜呢?能走出陰霾已是不易,在走出陰霾後還能保持善良的本心,那便能稱得上是一個擁有偉大人格的人。
郜艷敏,1976年出生於河南許昌市襄城縣雙廟鄉化行村,郜艷敏從小就是一個很喜歡讀書的人,上學那會成績從來沒有拉下過。可是因為家裡窮,郜艷敏並沒有能繼續升學,1993年初中畢業後,便來到了河北一家毛線廠打工。
1994年5月,年僅18歲的郜艷敏準備河南老家探親,郜艷敏正在火車站排隊買票,突然有兩個陌生的婦女和她搭訕,問她是不是自己出來打工的。郜艷敏說是,於是這兩名婦女又說他們認識一個很好的工廠,工資要比郜艷敏在毛線廠高多了。
郜艷敏沒有什麼社會經驗,她便相信了兩名婦女說的話,跟著到了唐縣,她這才知道這兩名婦女是人販子,可是已經上了賊船,回頭無岸了。
郜艷敏到了唐縣後又被轉賣給了3名男性人販子,其中一種人販子還侵犯了郜艷敏。並以2700元的嫁給賣給了河北曲陽縣一個偏遠的農村。
買下郜艷敏的是當地一個名叫羊倌的光棍,其實羊倌的年齡也不大才24歲。當時在他們老家,24歲還沒有成家的男子已經入「光棍」之流了。
羊倌家在一個無比偏僻的山村,這裡連條正經的公路都沒有,要繞很遠的山路才能走出去,就和電影《盲山》里女主被拐賣的深山差不多,村子裡很多婦女都是拐賣進來的。不過郜艷敏在不幸中唯一的幸運是,羊倌對她還比較好。
在郜艷敏被賣到羊倌家後,曾前後3次自殺,但都被人發現救了回來。最終在羊倌的撫慰下,郜艷敏終於放棄了自殺的念頭,並接受了眼前的一切。
一年後,羊倌帶郜艷敏回河南老家「省親」,父母覺得郜艷敏就是留在老家恐怕也難以找到好的對象了,因此只能讓郜艷敏回到羊倌,和這個對她還算不錯的男人過日子。
返回曲陽縣後,郜艷敏原本打算務農度過一生,後來因為村子裡開辦小學,但村子裡的人文化程度都不高有的甚至沒有上過學,而有著初中文化的郜艷敏就推為了學校的代課老師。
後來女兒和兒子相繼出生,郜艷敏在這裡徹底的紮下了根。2015年7月下旬,「被拐女成鄉村教師」的故事傳遍了網絡,很多這才認識到了這位已經教了近20年書的老師,還有著如此曲折的人生經歷。
很多任呼籲,必須要抓到人販子嚴懲不貸。並且買主也就是郜艷敏的丈夫也應該要追究責任。對於這件事,郜艷敏寫過一份信寄到曲陽縣宣傳部新聞科,她說:「想平靜的生活,希望家人不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