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本知名演員三浦春馬去世一周年紀念日,不知不覺他已經離開我們一年了,今天就通過回顧他的幾部作品,來記住他。
出生於日本茨城縣土浦市,在4歲時就進入藝能學校學習歌舞和表演。
1997年,7歲時參演講述女髮型師一生的NHK電視劇《亞久里》而出道。
演藝生涯超過20年的三浦春馬給觀眾留下了60多部的作品。
其實在去年春馬去世之後,部屋君就想著寫一篇春馬作品的回顧和安利作為紀念,但發現工程量巨大。
我也不想只是單純的羅列堆砌劇名(這個大家百度即可有完整的作品列表,單純發資源也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
部屋君更喜歡給大家做作品相關介紹,和自己的看法和推薦,以及春馬在作品的幕後故事,對大家來說是更有補劇的參考價值的。
因此,我就選擇幾部自己喜歡的,或者比較有意義的來安利。
《現在,很想見你》(2005年)
《現在,很想見你》是一部非常溫情的高分日劇,之後還被兩度拍成電影版(其中一部是韓國電影)。
男主是成宮寬貴,三浦春馬演的是男主年輕時的對手,戲份並不多,但你可以看到當年15歲的春馬,重溫青澀模樣的他。
這是部屋君最早看的春馬的作品,早年下載的劇,畫質也比較差,但捨不得刪。
三浦春馬和成宮寬貴,一個已經不在了,另一個退圈了,現在想想真的很讓人唏噓。
《那年夏天的第一次》(2006年)
這也是春馬在15歲時拍攝完成的作品,除了主演,整部電影的製作班底都堪稱「青春風暴」。
根據豐田和真在16歲時寫的小說改編,講述他在高一時與朋友一起去海邊度過暑假的故事,導演高橋伸之當時27歲,這是他作為主導演拍的第一部電影,負責配樂的澤野弘之當年也才26歲。
關於衝浪與愛情的電影,春馬為了拍這部劇,特意學習了衝浪,衝浪也成為了他的興趣。
附上幾張他衝浪的圖
《戀空》(2007年)
這部電影是春馬最被中國觀眾知道的一部作品,十幾年前 誰高中時期沒看過《戀空》呢?
《戀空》在日本也有39億日元的票房,這在純愛片中屬於超級爆的票房,如今看來故事相當狗血,但在當時打動了無數觀眾。
在春馬去世後,《戀空》的拍攝地設定了獻花台,不少影迷前往悼念春馬了。
《血色星期一》(2008年)
《血色星期一》是部屋君比較推薦的一部日劇,十多年前 日劇就拍了黑客題材。
這是春馬18周歲之後拍的第一部電視劇,他演的是一位天才駭客,和最兇惡的病毒恐怖組織血色星期一展開正面對抗。
他喜歡用黑客技術惡懲壞蛋,被稱作「獵鷹」的天才駭客,同時又性格溫柔總是先為他人著想。
在春馬去世後,劇中演妹妹的川島海荷紀念他:「哥哥一樣的存在,非常溫柔且坦率。不想相信,卻在寫著這些文字的時候止不住淚流,還想再共演啊……」
《好想告訴你》(2010年)
《戀空》之後,春馬的又一部校園純愛電影,不過與《戀空》里弘樹是完全不同的角色。
三浦春馬長了一張典型的日本帥哥臉,瘦削精緻,笑起來靦腆可愛,整個人看起來清秀文弱,相當契合男主角風早君的形象。
導演盛讚他身上散發一種純潔無瑕的氣質。
《好想告訴你》開啟了他和多部未華子每4年合作一次的「奧運熒幕情侶」,可惜我們再也看不到他們的合作了。
春馬去世當天,flumpool在直播的音樂節目中演唱春馬主演的電影《好想告訴你》的主題曲
《深夜前的5分鐘》(2014年)
行定勛導演的這部愛情懸疑片《深夜前的五分鐘》口碑一般,但對春馬來說比較特殊,這是他第一次出演中國電影。
他為了演這部中國電影,在日本提前三個月請老師一對一學中文,到了上海後更是跟著上海戲劇學院的一位台詞老師對了一周的台詞。
不僅攻克語言上的障礙,因為片中演的是修表匠角色,他還在來中國前,就跟著修理老師學習鐘錶修理技術,到了中國後,在一家鐘錶修理店每天學習2小時,大概學了2個多星期的修理技術。
春馬表示「描繪角色工作的時候不能讓人覺得是個生手,為了鍛鍊手感,我每天會握著螺絲刀和吹塵球,當然一方面是握的手感,另一方面是我看到鐘錶修理匠手心會有老繭,我希望更接近角色,但不希望用化妝,而是真的有老繭,不管電影里會不會拍到,我還是希望儘可能讓自己接近角色」
為了貼近角色,他還和片中角色一樣每天去游泳,他說「並不是為了去練習游泳,而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體驗角色的內心,走進這個角色」。
片中角色的匠人屬性也體現在了作為演員的三浦春馬自己身上,能如此認真對待每一個角色的演員,我覺得不多了。
日本演員矢野浩二在春馬去世後,說過「聽說他有想在中國發展的念頭,聽他的中文就會明白有這樣的念頭。我覺得之前經常參加中國的作品,就不會產生這樣想不開的想法」。
《我存在的時間》(2014年)
這是春馬的作品中,部屋君覺得最感人的一部。
在當年的冰桶挑戰流行之前,三浦春馬就關注到了這個罕見病,他看了一個講漸凍人故事的紀錄節目,深有感觸的他便希望能讓更多人對漸凍人的人生有所認知,因此有了這部《我存在的時間》。
男主角拓人就像我們身邊的很多人一樣,剛畢業時找工作頻頻碰壁,有三兩好友,相互鼓勵的愛人。
可惜他迎來了不幸,確診了ALS。他只能在輪椅上獨自哭泣了,而且連給自己擦眼淚都做不到——他的手已經完全不能動了。
劇中的拓人說:「我不想死,只是害怕活著。」、「我要全力以赴活在當下」,只是,現實中的三浦春馬離開了我們。
《別讓我走》(2016年)
這部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石黑一雄的原作, 編劇是寫過《仁醫》、《白夜行》、《繼母與女兒的藍調》、《天皇的御廚》的森下佳子。
講述了為「奉獻」而被製造出的複製人之間的感情,以及他們迎接註定悲慘的宿命的故事,值得深思的一部劇。
《錢斷情始》(2020年)
這是春馬所拍攝的最後一部作品。拋開是三浦春馬遺作,本身劇本也相當出彩,當時這部劇還沒有拍完,最終以4集的形式播出,留下了太多的遺憾。
劇中他演的是一位有錢公子哥,揮霍無度,但本質是個性格溫柔,總是為他人著想的人。
在春馬去世後所拍的第4集,也就是本劇的大結局,多少有點是對他致敬與懷念的意味。
「他有與生俱來的,能讓人綻放笑容的天賦」,這說的就是春馬本人啊。
「那孩子做好自己就好了」
」媽媽永遠都是你的頭號粉絲「
」他總是如此溫柔「
現實虛幻交織的一瞬間讓人想要流淚
最後劇組全體工作人員打出了「春馬,我們永遠喜歡你哦」。
春馬的笑容很治癒,誰能想到如此像孩子般愛笑的人,心裡不知背負了怎樣的故事,才導致他選擇了用自殺的方式離開人世。
明明想喜劇,竟讓人看得如此心疼,尤其是在我們知曉春馬是以怎樣一種心理狀態置身片場。
無論是以演員的身份,還是作為三浦春馬本人存在的時間裡,永遠會有人記得,他曾絢爛而溫柔的活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78111216_120081320-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