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真三國」又有新高度:壞了,這群玩家開始結盟了

2024-06-13     觸樂

提起三國,不少人的第一反應都是「亂世」——很多時候,這甚至不是一個負面評價。動盪的時代給了無數人建功立業的機會,群雄輩出,憑藉智力、武力乃至運氣書寫著屬於自己和時代的傳奇。這些傳奇又在眾多歷史文藝作品裡詮釋了無數次,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羅貫中老先生在《三國演義》第一回就寫道:「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這種「與人斗」的底色下,哪怕是相互合作,也少不了勾心鬥角、計策權謀。其中,最經典的正面例子無疑是赤壁之戰孫劉聯合抗曹,真實歷史上,這是一次經典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演義中更是留下了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等經典橋段。

相比之下,「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看起來更像是個反例——雖然師出有名,卻因為各人心懷鬼胎、無法真誠合作而失敗。儘管根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三國志·吳書·孫堅傳》《後漢書·袁紹傳》等史料記載,真正討伐董卓的聯軍應該只有13家左右,但他們之間的關係的確盤根錯節,繁雜程度不輸《三國演義》的描寫。

這樣錯綜複雜的故事,往往能夠成為歷史、戰爭題材遊戲的重要參考。比如《率土之濱》即將在6月19日開啟的第一賽季「討逆建功」,就以諸侯征討董卓這段既有合作、又不乏博弈的故事為核心,為戰爭帶來了新的變數。

6月19日,《率土之濱》將開啟「討逆建功」新主題賽季

想「討董卓」不容易

以三國為背景的遊戲中,董卓的出場頻率其實非常高,可謂是三國初代Boss,出「新手村」的第一關。沒有他,許多在後續故事中聲名遠揚的角色和事件就難以出現。像是籌謀連環計的王允、為數不多的女性角色之一貂蟬、堪稱最強武將的呂布,甚至獻刀的曹操、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都會錯過不少高光時刻。

因此,不少遊戲里的董卓往往「出場即巔峰」,是個昏聵、肥碩、自帶酒池肉林特效的角色。他的「功能」往往也十分明確:襯托其他角色的智謀、忠義和勇武。正因如此,玩家心目中的董太師形象也逐漸固化了下來——一個背景板型Boss,只有他死了,後續故事才能展開。

然而,《率土之濱》新賽季「討逆建功」里的董卓不太一樣。在6月8日發布的「率土人物誌」董卓動畫短片《折箭攢鋒》中,玩家可以了解到董卓從年少立志為國立功,到擊敗叛軍、封侯拜將,再到控制獻帝、獨掌朝綱的過程。面對諸侯聯軍征討,他仍然毫無懼色,「莫謂我刀劍不利」——一段既完整又複雜的成長曲線。

「率土人物誌」董卓動畫短片《折箭攢鋒》

這顯然更加貼近歷史上的董卓形象。就像此前為曹操、孫權、靈帝等角色製作「人物誌」動畫短片一樣,《率土之濱》項目組在對董卓的塑造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根據考證,董卓並非完全不懂權術的莽夫,進入洛陽時,他拉攏大將軍何進及其部屬,又招攬呂布,壯大了自身的軍事實力。掌握朝政後,他通過啟用被黨錮牽連的名士,收買了不少人心,許多州郡因此以服從天子的名義,接受他的調遣。總的來說,董卓雖然多行不義,卻也是毋庸置疑的強敵,如果沒有王允等人的計謀,即使討董聯軍並未大肆內訌、互相征伐,也未必能戰勝這位太師。

遊戲中,董卓也能帶給玩家相當大的震撼

全新主題賽季「討逆建功」中的董卓,擁有與歷史相符的實力。賽季開始時,董卓和他麾下的九大軍團將占領司隸、雍州、兗州、豫州的城池和關卡,同時還在其他九州都擁有城池。這些城池雖然暫時不會直接受到董卓勢力的支配,但隨著時間推移,或當董卓完全占領司隸、雍、兗、豫四州,它們就會成為董卓勢力迅速擴張的重要據點。這就要求玩家必須儘早清除所屬州的董卓勢力,才能遏制對方的擴張。

「清除董卓勢力」是玩家的重要目標

不僅董卓軍團強大,本賽季的城池守軍亦非常強大。

董卓陣營的初始城池擁有專屬的守衛武將和護衛營地,護衛營地實力與城池守軍大致相當,且專職守城,幾乎不會受到外界條件的干擾。而守衛武將擁有犄角、護主、離間、奮勇、心機技能,一旦玩家發起進攻,必將觸發反擊,讓玩家部隊暴走、怯戰或者猶豫,降低戰鬥力,大幅提升城池攻取難度。對此,實力強勁的盟或許可以單打獨鬥,但各盟之間團結一致,共同應對,或許是個更優的解法。

城池守將里也有不少名人

與真實歷史和更為人熟知的演義有所不同,「討逆建功」中沒有王允設計誅除董卓的故事。也就是說,是剿滅所有董卓勢力、匡扶漢室,還是如真實歷史上的討董聯盟一般功虧一簣,全看玩家的表現。

事實上,搭建起一個既還原歷史、又足夠複雜的舞台,再把筆交給玩家,讓他們用戰鬥與博弈書寫自己的故事,《率土之濱》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不論是「甲子狼煙」的黃巾之亂、「官渡爭鋒」的兵系軍備,還是「赤壁鏖兵」的水戰火攻,它們與活躍在十三州里的玩家一起,共同構成了一個更加真實、生動,又隨著時代不斷發展的「率土」世界。

每個版本都有獨特的故事和玩法

在SLG里,「同心協力」意味著什麼

不論正史還是演義,討董之戰最大的「看點」不是失敗的結果,而是諸侯內鬥、漢室名存實亡,最終導致群雄割據、戰亂四起的過程。此前,還能有人打著正義的旗號,指望「一戰而天下定」;此後,群雄誰也不服誰,直截了當的利益紛爭拉開帷幕。

某種意義上,這反而很符合《率土之濱》的氛圍。一直以來,《率土之濱》玩家中都流傳著「在率土裡玩到真三國」的說法,而它們所指的大多是些玩心眼、搞計謀的段子。比如流傳頗廣的「白衣渡江」——一位盟主「詐死」偷襲敵對盟的關隘,卻因為對方「肝帝」率軍對抗而功敗垂成,反倒讓自己成了樂子。除了與敵人鬥智斗勇,「友軍」也不可不防,內線、反間、背刺等操作,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不過,「討逆建功」略有不同。在董卓勢力的強大實力震懾下,玩家與玩家、盟與盟之間的合作變得十分重要。而這也使得「討逆建功」成為《率土之濱》的首個GVE賽季。

GVE將為《率土之濱》帶來更多變化

具體來說,在新賽季中,玩家將以自己的主城為據點,通過參與攻城、討伐董卓軍團營地、提升自身勢力值等方式獲取功勳,功勳達到一定程度即可獲封頭銜,每天可以領到與頭銜相應的「俸祿」,獲取額外資源。

與此同時,「討逆建功」賽季取消了玩家打敗玩家獲得武勛的設定,攻擊其他玩家不會獲得武勛。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內鬥,鼓勵合作。賽季結算時,玩家們只有剿滅十三州所有董卓勢力,才能獲得勝利,贏取更多獎勵;如果董卓勢力未被徹底清除,獎勵也會相應縮減。

玩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討董」,獲得功勳,一路晉升

不過,這畢竟是《率土之濱》,鼓勵合作並不意味著降低策略度。事實上,不論是否擊敗董卓,各同盟都需要根據最終占領值和排名,來分配不同的結算獎勵。從這個角度說,「討董卓」和GVE更像是設置了一個新的、變數更多的框架,玩家們則需針對這個條件制定新的對策和博弈思路——勝利是要爭取的,蛋糕也要最大的。對於擅長謀略的玩家來說,是一家做大、單挑全州的討董大任,還是合縱連橫、在多方勢力之間追求利益最大化,抑或韜光養晦、趁他人內鬥時坐享漁翁之利,情勢瞬息萬變,一切思路都可能在戰場上為我所用。

值得一提的是,玩家在「討逆建功」中的頭銜成長分為8級:大庶長、關內侯、都亭侯、亭侯、都鄉侯、鄉侯、縣侯、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了遊戲設計而稍作修改,但大體上也符合東漢後期賜爵的真實歷史。玩家若想在賽季結算時獲得獎勵,一個基本條件是個人爵位至少達到「鄉侯」——略高於關羽的「漢壽亭侯」,低於諸葛亮的「武鄉侯」(武鄉是一個地名,實際為縣侯)。在賽季征伐中,這或許不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但從這個小小的細節里,玩家仍可自然而然地窺見歷史的韻味。

結語

雖然不乏調侃,但玩家口中的「玩到真三國」無疑是對《率土之濱》極高的評價。一方面,人們能在《率土之濱》里感受到更多真實的三國要素;另一方面,他們還能憑藉不斷更新的玩法系統,體驗到符合當下時代的三國題材內容,講出屬於自己的三國故事。

也就是說,對於當下的玩家——尤其是年輕玩家——而言,在《率土之濱》里,三國已經不僅限於書中、螢幕中的觀賞對象,而是一種可體驗、可投入的內容。在這個前提下,《率土之濱》也努力將三國的種種細節設計到每個賽季中,讓它們更多地觸達玩家。這些細節既包括「率土人物誌」等還原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方向,也包括「百業爭鳴」「四序天象」等尋常作品中容易被忽略的要素。

支撐著這個核心的,是《率土之濱》一以貫之的態度:既有嚴謹考據,又有原創能力,同時為玩家提供發揮創意的舞台。這或許正是《率土之濱》9年以來保持著不錯的成績、又能讓人對它抱以期待的原因——在「討逆建功」之後,還會有更多人、事、物,登上《率土之濱》的舞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4434b84a3e7b4c4ca97579f7fd879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