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本月下旬韓國總統尹錫悅即將訪問美國,臨行前為拜登政府帶來了一個「大禮」。在18日尹錫悅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未來俄烏戰場出現「針對平民的大規模襲擊或屠殺等情況」,韓國願意將援烏範圍擴大到人道主義和經濟之外,也就是直接對烏提供軍援。這種說法一改之前韓政府宣稱的「不會對烏克蘭提供武器」的立場,也讓俄韓關係發生更多變數。當天韓聯社的報道迅速找補稱,尹錫悅說的只是一種「可能性情況」,這不意味著他們一定會對烏軍事支持,韓方會充分考慮國際關係等問題再做決定。
消息提到,由於半島形勢不穩定等問題,韓國自冷戰時期軍工業發展水平一直維持著「高產出」的模式,是美國東亞駐軍的重要補給站,在2022年韓方軍貿出口數額更是打出了「趕超中國」的旗號,預估超200億美元。所以如果韓方態度鬆動願意對烏提供軍事支援的話,能很大程度上幫助北約解決烏克蘭的燃眉之急——當前北約各國對烏援助彈藥水平已經到了產能極限,歐盟計劃出資20億歐元「全球採購」彈藥輸送基輔,他們急需新增軍援國家的加入。
19日,獲悉此事的俄政府對此事立刻做出反應,多名官員對韓國的立場提出警告。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表示:「韓國此前剛承諾拒絕對烏軍援,但現在又出爾反爾,俄方認為又有一個企圖對我們的敵國提供武器的國家要來了」。他還意味深長地強調一句話:「假如說韓國人如果看到俄羅斯的先進武器出現在他們的北方鄰國,也就是朝鮮的境內,他們會如何認為?」俄駐韓大使館則警告韓國:任何此類的嘗試都會讓俄韓30年的關係發展毀於一旦,也會對朝鮮半島局勢產生不利影響,希望韓國能做出負責的舉動。
有分析則認為,梅德韋傑夫和俄大使館的表態均指向了一個國家——朝鮮。且俄方暗示的也很明顯,即如果韓國真的對烏提供了軍援就必須要考慮到後果,俄方會推動半島問題發生變化;梅德韋傑夫的言論則更是直白地暗示「俄羅斯也會對朝鮮提供先進武器」,所以這一舉動是相互性的。考慮到半島問題一直是困擾韓國的最核心因素,俄方的施壓猜測會對尹錫悅政府產生不小的決策影響。
值得一提的還有,20日當天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再次提醒韓國,稱向基輔送武器就是對俄公開敵對行動,將會對俄羅斯和軍援國的關係產生很大影響,俄方會「充分考慮有關國家核心安全利益問題」的立場定位。對此有評論稱:「毫無疑問俄羅斯已經抓住了尹錫悅政府的『小辮子』,多次回應都將矛頭轉移向朝韓問題,警告他們輕舉妄動必將付出代價;而另一個國家日本則現在還在被俄羅斯卡住能源供應的『喉嚨』,兩國如果沒有把柄在俄羅斯的手裡,現在估計很多武器已經運往基輔了,這再度證明了地緣政治問題是相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