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親自找上門,明確告誡德國外長:濫征關稅,對誰後果都不會好

2024-09-26     軍武觀察

據悉,7月4日歐盟決定對中國加征臨時電動汽車關稅,到目前為止談判一直沒有太多推進。德國作為中國在歐盟的最大貿易夥伴,在第一次表決(無強制力)中投下棄權票,引發了多方關注。原本都認為德國會投反對票,但德方聲稱為了「團結」他們不得不採取棄權的策略。但如果沒有德方的幫助,對中國的關稅加征幾乎確鑿無疑會通過,這也是中方「詬病」的地方:如果換做是默克爾時代,那麼這件事不存在任何疑問。

中國和德國的商量還沒有完全停止,目前處於「難以推進」的狀態。儘管德國汽車企業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多次警告政府對華加征電動汽車關稅是一種短視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不僅不符合全球經濟發展的潮流和各國的共同利益,也會給德國招來報復。德國大眾、奧迪、奔馳等企業已經決定使用中國技術,所以未來中德「分道揚鑣」的話,德方勢必虧損嚴重。但朔爾茨政府對這些充耳不聞,看起來也並不關注德企的態度。

24日,在聯合國會議期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紐約會見了德國外長貝爾伯克。 王毅先強調中德過去的關係非常好,雙方經濟高度互補,未來的前途可期,所以期待能好好合作。然後話鋒一轉,提醒德國「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濫征關稅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不利於世界的綠色轉型」,希望德國未來能和歐盟堅持開放的手段。中國這次罕見地和德國直接攤牌這個問題,也表明了我方的關注,以及在這件事上所下的決心。

在電動汽車問題上,中國和德國合作的空間還很大。我方當前之所以還對德國「抱有希望」是因為正式投票還沒有開始,還有回頭的餘地。加上德國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方面也有著較高的目標和追求,加征關稅將阻礙中國電動汽車進入德國市場,那麼德國電動汽車產業將失去與中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機會。現在歐洲國家都知道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和經驗,對此德國政府部門更是心知肚明,但不願意改變。

對於王毅外長的關切,貝爾伯克沒有正面回應,而是表態強調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兩國合作互利共贏,領域廣闊;但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日前表示他們「不願意徵稅」的決心。現在即使德國決定關上大門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多元化布局,中國企業已經加大對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市場的開拓力度,完全不會因為歐洲的排斥而倒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2200a96146204bb6eca17fd7838a7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