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館車違停風波:專橫引發公眾憤怒,外交豁免權不是特權護身符

2024-06-19     小陳言社會

近日,北京一位自稱擁有「外交豁免權」的大媽因使館車違章停車並態度蠻橫而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這位大媽被網友查出是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的秘書長余琦,副司級幹部,曾擔任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無論其身份如何,她的行為和態度都引起了公眾的強烈不滿。

余琦因將使館車違章停在馬路中間,影響了其他車輛的正常通行,而被一名男子勸阻。然而,余琦不僅拒絕挪車,還以「外交豁免權」為理由,惡言相向,甚至讓對方「滾蛋」。這種蠻橫無理的態度引起了網友的憤怒和批評。

事件曝光後,網友們迅速展開調查,發現余琦的背景不凡。儘管她是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的秘書長,享有一定的特權,但她的行為和態度明顯與其身份不符。網友們紛紛表示,余琦的行為展示了她的專橫跋扈和對他人的蔑視。

使館車是否可以隨意違章停車?答案是否定的。外交豁免權主要是針對外交人員的刑事責任,並不包括對交通法規的豁免。《出境入境管理法》和《刑法》明確規定,任何人在中國境內都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維護公共秩序和社會利益。

余琦作為一名高級幹部,理應成為遵守法律法規的模範,但她的行為卻嚴重損害了國家幹部的形象。她利用特權蠻橫對待普通市民,違反了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基本原則。

面對公眾的憤怒和批評,余琦需要正視自己的錯誤,公開道歉,並接受相應的處理。任何人,無論其職位多高,都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外交豁免權不是濫用特權的護身符,而是需要被合理使用的國際禮儀。

這次風波提醒我們,特權不應成為凌駕於法律之上的藉口。每個人,無論其身份如何,都應遵守法律法規,尊重他人。對於余琦來說,她需要深刻反思自己的行為,並以實際行動恢復公眾的信任。希望此次事件能引起更多人對公平正義的關注,推動社會的進步和法治的完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038bd6d11056292ed14be98bc526a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