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蘇華
圖:來自網絡
早上走過街道,忽然聞到一股清新的豆腐的味道,手工磨豆腐,似乎很久沒有吃到過這種新鮮放心的豆腐了,特別是正吃香椿的時節,香椿拌豆腐,爽口香!
「豆腐——,打豆腐——」,鄉村的早晨,總是能聽到這樣親切的吆喝聲,賣豆腐的騎著三輪車,車上平放著豆腐框,用乾淨的籠布蓋著剛做好的豆腐。
吆喝聲一喊出,左鄰右舍端著盤子紛紛圍著豆腐框,說說笑笑,一個挨著一個打豆腐,很少有問價錢的,也很少有看稱的,因為幾乎天天買豆腐,都是老主顧了,大家都信得過。有時候賣豆腐的先用刀子劃一塊豆腐分給大家嘗一嘗,一邊吃著一邊等。
賣豆腐的喜歡遛熟鄉,一邊賣豆腐,一邊家長里短地說著話。先前遛村的是賈老頭,賈老頭一停下車子就夸自己的豆腐好,天天幾乎都是說著同樣的話,天天還是說的那樣動情:
「別看我不是從小學做豆腐,我的豆腐就是做的比別人的好吃,涼拌嫩,燉著吃不爛塊」
「看你老頭吹的,老布希如果沒吃過你的豆腐就死了,他一輩子就算沒吃過啥?」
「瞎吹不會,好歹俺也是供銷社退休的」。
「供銷社退休還賣豆腐,退休金還不夠花嗎?你這老頭真是有福不會享。」大家七嘴八舌地說他。
賈老頭一邊稱豆腐一邊說自己的心酸事:
原來賈老頭有三個兒子,老婆死的早,他帶著三個兒過活,大兒子長得又黑又矮,老說不上媳婦,他愁的吃不下睡不著,於是就花錢給大兒子娶了一位別人領來的四川媳婦,媳婦又高又俊像電影明星。就是不愛幹活。
大兒子娶媳婦欠下了債,還有二兒子上大學,三兒子上初三,都需要花錢,於是賈老頭就開始做豆腐賣,早起賣完一個豆腐再去供銷社上班。大兒子看著爹太緊張,決定早起跟著爹賣豆腐,多賺點錢快點把債還上。
但是天不明就遛鄉去了,留著媳婦一個人在房裡怕她跑了,她可是四川人,如果跑了錢就白花了。於是賈老頭想出一個好辦法,讓三兒子早起讀書,替大哥看著,這樣爺兒倆就可以放心去賣豆腐了。
小兒子和他嫂子越聊越熟悉,知道嫂子是被人販子騙來的,跟著他大哥耽誤了一輩子的幸福,這小兒子背著爹和哥把四川的嫂子送回去了,一直送到成都才給家裡來信,賈老頭落了個人財兩空。別人勸說賈老頭別再懲罰小兒子了,不能再出事了。
「現在都說上媳婦了嗎?」人們同情地問。
「好歹都說上了,哪一樣不用錢啊?」
賈老頭騎上車子,「唉」了一聲走遠了。
有賈老頭天天來賣豆腐已經成了鄉村生活的一部分,可是到了一年的冬天,賈老頭就好久不來賣豆腐了,大家想豆腐也想他。
……
「豆腐——打豆腐——」
聽到吆喝聲,大家丟下手裡的活,刷乾淨盤子出來,這次來的賣豆腐的是位中年男子,高個子,說話口吃,滿臉是笑。
「我的……豆……豆……腐都都是送超市,萬家超市都是訂……訂……我的豆腐」
別看口吃,還是沒忘做廣告。
這人姓蔣,我們背地裡都喊他蔣豆腐,蔣豆腐的豆腐確實很好吃,比賈老頭的豆腐還好吃,又白還薄,吃起來口感也爽滑清香。大家誇獎他的豆腐好,醬豆腐高興,天天來賣豆腐,還說我們村是他的豆腐特區,要特價供我們豆腐。
一來二去熟悉起來,大家和蔣豆腐歡快地聊天:
「你結巴能很,找對象第一次談話咋說的?」有人想取笑一下,有意問。大家都笑著看蔣豆腐。
「當……當時是……緊張,她問我是幹啥工作的,我一……一想,不……能說是賣豆腐的,就說是……是……搞食品加工的」
大笑之餘大家都夸蔣豆腐腦子轉的快。
「最後願意了嗎?」大家著急地問。
「她說我啥都……好,就,就是有點……結巴,我就說,結……巴咋啦,又不礙……吃……又不礙喝的」。
「最後嫁給你了嗎,看你不說正題,光瞎扯」。
「俺兒子都……都……快娶媳婦了」蔣豆腐自豪地說。
不知道時候開始蔣豆腐不來吆喝了,也沒有其他遛鄉賣豆腐的人了,鄉村缺少了吆喝聲,也缺少了人氣,買東西都習慣了去超市。
去超市賣豆腐沒有了新鮮的感覺,有時候看來看去還是沒有買,那又大又厚的全脂豆腐怎麼能吃出手工豆腐的味道?再說進貨渠道不明白,放的時間不明白,心情就沒了,搖頭走開。
鄉村的凋敝,連帶著失去的東西太多了,多想能天天吃上鄉村的手工磨豆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