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萬物生長,也是野菜最為茂盛的好時節。而藜蒿作為南方人特別偏愛的一道野味家常菜,自是不能被大廚們忽略。
作者:陳蘭
編輯:大凡
又到一年吃野菜的好時節。
每年春天,都是野菜生長最旺盛的時節,也是味道最好的時候。作為春天的饋贈,很多食客都希望在春天嘗一口鮮,這時候大廚們就會應時節出一些野菜來滿足食客的味蕾。
而藜蒿作為大家「嘗春」的首選,也在眾多野菜之中,脫穎而出。
野蔬上品,春季的藜蒿
藜蒿是什麼?
藜蒿又叫蘆蒿、柳蒿、水蒿、青艾等,是一種野生植物,一般長在湖泊草灘岸邊附近,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較多。它的長相和艾草比較相似,所以也叫水艾。
作為一種野生的蔬菜,藜蒿因吃起來清香可口,清脆爽口而出名,它的嫩莖、蘆芽和地下肥大的肉莖均可食用,並且有一種特殊濃烈的異香。
吃藜蒿是有季節限定的,那就是春季,因為春季的藜蒿最是爽脆可口。雖然目前藜蒿已經可以人工養殖,但還是得野生的才最夠味兒。
有歌謠云:正月藜,二月蒿,三月作柴燒,這裡的月份指的是農曆,說的是吃藜蒿要看時節,過了這個時節就只能是當柴燒的杆子了。
目前,市面上野生的藜蒿價格都快趕超肉類了,一斤要20-30元左右,大家紛紛稱「真是菜比肉貴了。」
其實,藜蒿之所以賣那麼貴也是有原因的,一是野生藜蒿本來就不如人工養殖的那麼普遍,所以物依稀為貴。
二是,藜蒿主要以吃莖為主,吃的時候需要先摘去根莖上的小葉子,再留下嫩莖掐成一小段一小段,採摘起來也會比較麻煩,人工成本也更高。
三是,藜蒿一般生長在湖泊等有水的岸邊,採摘時還要預防感染血吸蟲(一種寄生蟲)。
但儘管價格高,也不影響食客們對它的喜愛,在南昌地區,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鄱陽湖裡的草,南昌城裡的寶」,這就足以說明藜蒿在食客們心中的分量。
而古代的文人墨客們也曾花大量文墨描寫過藜蒿,如蘇軾的「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黃庭堅的「蔞蒿芽甜草頭辣」,以及陸遊的「舊知石芥真尤物,晚得蔞蒿又一家」等。
而且古代先民們對藜蒿的喜愛也一點不比現代人少。在《神農本草經》中,藜蒿就被列為野蔬上品。而描寫過藜蒿的蘇東坡更是作詩云:「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把吃藜蒿和韭黃當為「嘗春」的首位。
他還有首詩,「三年京國厭藜蒿,長羨淮魚壓楚糟」說的是在京城裡吃藜蒿都吃厭了,可見藜蒿在宋代已經是極為常見的蔬菜,明代的時候藜蒿還被作為貢品送給朱元璋享用。
那藜蒿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引得大家如此趨之若鶩呢?
藜蒿,藥食同源的野菜
首先,藜蒿的口感很特別。藜蒿吃起來有一種濃郁的清香味,而且外脆里糯,很少有纖維感,既可做主食亦可做配料,可熟食,亦可涼拌,色味極佳。
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是它是一種高鈣食物,其鈣含量比牛奶還要豐富,據調查得知,平均100克的藜蒿鈣含量是牛奶的7倍,多吃一些對人的身體有極大的好處,當然它是否真的如此,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證明其確實存在一定的營養價值。
而且作為一種純野生的野菜 ,它們吸收天地日月之精華,經大自然雨露的滋養而長大,都是真正的純綠色無污染的保健型蔬菜,有很好的養生效果。
在吃多了油膩的食物之後,腸胃容易堆積一些脂肪,而藜蒿粗纖維更高,這時候吃點也能順便清一清腸胃。
當然除了被當成蔬菜來吃之外,藜蒿還可以用來入藥。
據本草綱目記載:藜蒿氣味甘甜無毒,主治五脹邪氣,風寒濕脾,補中益氣,長毛髮,久食輕身,耳聰目明,防衰。中醫認為其除食用之外還有清熱、利濕、殺蟲之功能。
對有高血脂、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也有很好的食療效果,是很好的保健蔬菜。同時還能解魚蟹毒,大家在享用魚蟹時也可以點一盤藜蒿。也可用於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
但藜蒿也有自己的食用禁忌,藜蒿性稍寒,纖維素含量高。正常人吃了它可以促進消化,但是胃腸功能障礙和脾胃虛弱的人吃了會患腹瀉。所以,脾胃虛弱的人在食用時需格外注意。
藜蒿這樣做,才能更吸客?
藜蒿雖然好吃,但挑選也是重中之重,如果不會挑選的話,那麼吃起來就和吃草沒什麼區別。
關於如何挑藜蒿,經常買菜的老手們一定早就掌握了其中的訣竅。買藜蒿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它的莖,因為藜蒿主要是吃莖,如果莖很粗,這樣的藜蒿基本就已經老了。
所以在挑選的時候儘量選擇細一些的,然後注意掐一下它的莖,看看脆不脆。如果易斷,水分足,氣味又比較濃,那就是鮮嫩夠味的好藜蒿。
在處理時也要注意,摘葉子要順著捏住藜蒿上部,從嫩尖往根部倒著捋,小心翼翼地摘,別傷了嫩尖。而且在處理莖時,絕對不能用菜刀切,因為會沾上鐵腥味,影響口感,一定要用手摺掐成寸許長的段。
藜蒿在中國雖然有著幾千年的食用傳統,但在製作方面花樣卻太多,其中最廣為流傳的就是藜蒿炒臘肉。
藜蒿炒臘肉是每個江西人都愛吃的一道家常野菜,一直享有「登盤香脆嫩,風味冠春蔬」的美譽。而且江西人吃藜蒿的歷史也已逾千年,「下到三歲剛會走,上到老人九十九」都愛吃藜蒿炒臘肉。有人還笑稱,如果正宗的贛菜館沒有「藜蒿炒臘肉」,那就是不正宗的。
而藜蒿炒臘肉這道菜的名字一看就知道,是以藜蒿為主,臘肉為輔炒制出來的菜肴,其做法也很簡單。將藜蒿去根後的嫩莖切成段,臘肉切成絲,先炒臘肉,後加入藜蒿和蔥段煸炒,加入湯料,片刻起鍋即成。
根據飲食行業人的說法,在所有蔬菜與臘肉的組合中,數藜蒿達到了最高境界。咸香柔軟的臘肉,襯著藜蒿特立獨行的香氣,吃一口就足以讓人難以忘懷,而臘肉金紅微白的顏色搭配藜蒿黃綠相間的顏色,也會讓人食慾大開。
當然,如果沒有臘肉也可以用香腸或者五花肉代替,重點是帶葷油,才更香。
除了和肉類搭配之外,還可以素炒藜蒿。做法也很簡單,只需將藜蒿洗乾淨,切成段焯水,然後加油翻炒即可。當然,還可以涼拌藜蒿,將藜蒿莖切成長短一致的小段,焯水、冰鎮,把原料與調味品撈勻讓其入味即可。涼拌藜蒿這道菜是最能體現藜蒿鮮美的,而且清爽開胃。
此外,一些地方還有藜蒿炒香乾,藜蒿粑粑的吃法,這樣做又是不一樣的美味。
如今,春天已來,正是藜蒿好時節,各位大廚趕緊抓緊時間為自己的菜單添置一道「嘗春」菜吧。
那關於藜蒿,各位大廚還知道哪些做法,歡迎留言分享。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