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石頭》中靠洗頭髮搶戲,老戲骨黃渤是怎麼煉成的?

2019-09-28     浪潮電影

關於黃渤,這位從最底層的龍套成長為影帝的男人,我們對他的成長史已經非常了解。

也許是因為長相比較老成,45歲正值壯年的他和徐崢、王寶強、沈騰等人已經被人稱為老戲骨

我想大家對於老戲骨的理解應該大致相同:演技精湛、德藝雙馨、專注表演

符合這三個條件的便是「老戲骨」,我們熟悉的李雪健、王志文、陳道明等等都是老戲骨。

即使年齡沒那麼老,但是因為長時間保持高水平的表演,也可以納入此範疇,如張譯、徐崢、黃渤

在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上,無論是從演技還是商業影響力來劃分優質男演員時,黃渤始終是無法輕易繞過的名字。

論榮譽,他已經榮獲各大電影節十數項影帝桂冠;

論票房,他主演的電影總票房已經超過100億元。

當我們仰望他如今的成就時,往往會忘了他的生活也曾是一片狼藉。

他曾北漂十年,做酒吧駐唱,做舞蹈教練,只要是跟藝術沾邊的他都去做。

有時為生活所迫,跟藝術無關的也要硬著頭皮去做,比如擺地攤。

大家已經看膩了黃渤的奮鬥史,浪潮電影今天另闢蹊徑,為大家進行新鮮的更精彩的剖析。

本文以他參演的2部電影為例,為大家詳解他是如何一步步邁向成功,成為老戲骨。

拋開他聲名顯赫的表面浮華,讓我們一探黃渤真實的演員生涯。

《瘋狂的石頭》:出名靠搶戲,演戲靠努力

談論黃渤始終繞不開這部《瘋狂的石頭》,就像談論姜文,就無法忽視《陽光燦爛的日子》。

他們的成名作中,如果我們仔細理解,往往會發現其中暗藏著他們成功的鑰匙。

寧浩在電影開拍之前,曾經想隨便找個人演騙子黑皮,正好有人把黃渤推薦過去,簡單試鏡之後,兩人一拍即合。

但是親兄弟明算帳,雖然寧浩十分看好黃渤,但是並沒有給他提高片酬,還是之前談好的一萬塊,這在2006年已經算是演員中的「底薪」了。

黃渤在試鏡的時候,曾經問過寧浩要不要用普通話表演,寧浩隨之拒絕。

最終呈現的這部《瘋狂的石頭》中,黃渤一口海蠣子味的青島話,似乎他每次一說話,就將觀眾的注意力全吸引過去了,頓時給角色注入了活力和靈魂。

此時距離他第一次觸電影視劇已經過去6年時間,從管虎的知遇之作《上車,走吧》,到《瘋狂的石頭》,黃渤在這期間從未有過台詞超過20句的角色。

說不珍惜這次機會,是假的。

黃渤深知這個角色來之不易,所以在拍攝現場滿足導演一切要求。

說髒話?沒問題!

泡在下水道里?沒問題!

被電動車追著跑?沒問題!

當導演寧浩嘗試著提出讓他真的待在下水道中的時候,黃渤二話不說,掀起井蓋就往下跳。正因為對待演戲的職業態度,才讓寧浩對這個小演員刮目相看,直到現在二人都是最親密的合作夥伴。

黃渤正因為太過珍惜這次機會,在電影中有很多給自己加戲的情節,雖然是自己的小心機,但是並沒有影響到畫面的和諧,甚至會注入一種特殊的幽默感,所以寧浩最終也留下了這些畫面。

舉個例子,當劉樺打電話的時候,黃渤在啃梨,當畫面焦點轉移到劉樺身上的時候,作為背景的黃渤應該知道保持安靜,以免擾亂鏡頭整體的動靜和諧。

但是黃渤是怎麼做的呢?

黃渤一邊啃著梨,一邊單手扔接一根天線杆。甚至當他處於畫面邊緣的時候,他本應該淡出觀眾視野,但是他卻向前一步,繼續自己的耍寶。

甚至蹲下身子,和腳下的貓貓狗狗們玩耍,直到攝影師都覺得有些過分了,直接將黃渤切出畫面之外。

在這短短几十秒過程中,就靠著十分之一畫面,劉樺的戲被黃渤搶個乾淨。沒人在乎劉樺說什麼不痛不癢的台詞,注意力全被黃渤吸引過去了。

大家是不是沒看夠?

那就再舉個例子,黃渤、劉樺、岳小軍等三人的浴池戲份直到今天仍被稱作經典,在這個經典段落中,黃渤是怎麼完成搶戲的呢?

第一次浴池戲份:此時導演捧黃渤的意圖十分明顯,其餘二人的靜,凸顯襯託了黃渤的動。

黃渤自己傳神的演繹,用洗髮水的泡沫抹遍全身,讓我們看到了電影貼近生活的真實。

真實,就是電影的質感。

當他的嘮叨惹急了劉樺時,一臉得意的樣子頓時蔫了下來,讓我們體驗了一把什麼叫大驚失色。

第二次浴池戲份:此時劉樺飾演的道哥被綠,應該是戲劇矛盾的中心,他的表演本應是畫面的焦點。

但是有黃渤在,導演的意圖被完全打破。

黃渤在自己的頭上和臉上全都抹上了泡沫,和其餘二人形成強烈對比,視覺上先拔頭籌。

演戲不搶戲不行,就像成龍說過的那樣「就算演死屍,我也要演最有戲的那個死屍」。但是只靠這些小聰明也不行,更多的還是靠演員的努力。

對於演員來說,什麼是努力?

在現在這個小鮮肉橫行的時代,努力這個詞語變得太過空洞,也變得越來越不值錢。

每當大家吐槽明星的演技時,自家的「粉絲」總會第一時間衝出來,大叫「你憑什麼這麼說?你知道她有多努力嗎?」

對不起,我真的不知道。

當鄭爽因為表演態度不端正,惹得章子怡當場發火時,我沒看到鄭爽有多努力,只看到了她對待自己職業的玩笑;

當楊穎因為摳圖表演被發現,全網聲討她高薪低能時,我沒看到楊穎有多努力,只看到了她對於片酬的洋洋得意。

但是當黃渤真的跳進下水道,抹得滿身是污泥,熏得渾身是臭味的時候,我看到了他的努力。

當他一邊塞麵包一邊拚命奔跑時,導演說夠了,黃渤卻為了表現人物餓極的感覺,還是不停往嘴裡塞的時候,我看到了他的努力。

《鬥牛》:表情包下隱藏的演員初心

這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經典電影,豆瓣評分7.9分,幫助黃渤斬獲了重要的金馬獎影帝獎項。

黃渤在電影中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和一頭牛對戲,極大地考驗了他演技的實力。

用導演管虎的話說,「我覺得有些對不起黃渤,他在這部電影中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導演管虎不得不提一句,他既是黃渤的朋友,更是黃渤的伯樂。

黃渤第一部電視劇《上車,走吧》,導演便是管虎,他們是鐵打的兄弟,過命的搭檔。

他懂得黃渤的優勢,更懂得如何利用黃渤的優勢,他也是和黃渤合作最多次數的導演之一。

《鬥牛》是管虎一直心心念念的電影劇本,直到2009年時機成熟,才正式啟動立項。

對於男主角的選擇,管虎幾乎沒有任何思考,脫口而出:「黃渤」。

當時的黃渤還沒有今日的氣勢,《瘋狂的石頭》之後事業並沒有達成質的飛躍。《鬥牛》的到來,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是金子總會發光。

這部電影對黃渤有兩大考驗:拍攝苦,表演累。

第一,拍攝苦。

《鬥牛》的開機時間正是寒冬臘月,地處沂蒙山的取景地更是清冷至極。在一處破落的小村莊,到處是斷壁殘垣,他們身上穿著的棉襖看著很暖和,其實遠遠不足以幫助他們抵禦寒冷。

在拍戲過程中,黃渤的身子多半時候是冷的,在拍攝期間多次感冒。

但是他卻拒絕了貼暖寶寶的建議,他反問道:「當年他們有暖寶寶嗎?」

我們所看到的他嘴上爆皮,臉上乾燥,並不是化妝師的手法有多麼高明,只不過一切都是真實的。

他一直是在跟自己較勁。

電影中黃渤灰頭土臉的樣子已經成為表情包的常客,但是我們並不知道他為了那些看著很好玩的表情包付出了多少。

頭髮不夠髒的時候,黃渤隨手抓起一把泥土就撒上去。衣服不夠破爛的時候,為了有真實的觀感,他挨著土牆頭不停摩擦。

黃渤自從到北京之後,已經遠離了泥土般的鄉村生活,但是在電影中他卻能夠比泥土更土,比布景更真實。

第二,表演累。

在《瘋狂的石頭》中他需要靠搶戲打開知名度,《鬥牛》則給了他充足的表演空間,讓他一展拳腳。

黃渤在《鬥牛》中的表演,代表了他對演員這個職業的理解,細細剖析會發現美不勝收。

舉個例子,當他回到村子裡,發現全村人都已經遭遇不測,屍橫遍野的時候,他的表演尤為深刻。

如果讓現在的小鮮肉們演,大概會是這樣一個過程:大聲喊叫,目瞪口呆,露出驚恐的表情;繼而抱著一具屍體痛哭流涕,哭天搶地。

黃渤是這樣演的:

首先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接著腿腳變軟,他拚命想逃離,但是因為腿腳不聽使喚摔了個大跟頭。

他緊張地站立在屍體之間,站得筆直。

緊接著他看到了自己心愛女人的屍體,頓時就失魂落魄般大喊大叫,口中沒有具體的聲字,只是像夢魘一樣吼叫,他沒有靠近去看,而是慌不擇路地逃跑。

他跑到鐘樓的高處希望得到一絲回應,得到的只有風聲。他無助地靠在牆角,臉部的肌肉已經痛苦地扭曲。

黃渤的表演全程處於高壓狀態,全片的任何一個時刻,他都處於崩潰的邊緣。

要演出90分鐘的緊張,可想而知會有多累。

要想讓觀眾產生共情,表演會更走心、更賣力,也會更累。

黃渤擅長把情緒釋放到臉上,這是天賦。觀眾只要看到他的臉,便能領會他要傳達的情感。

表面上看是表現派,本質上是體驗派。黃渤用一個又一個的表情包,刷新著我們對演員的認識,也提高了我們對表演的理解。

對於那些做個表情都嫌累的小鮮肉們,黃渤的表情包更像是對偶像派的嘲諷。

《擇天記》中的鹿晗,全程高冷臉,他以為這樣才叫表演,沒有表情才叫高級。

沒有表情,沒有眼神,沒有肢體動作,請問你在用什麼表演?用意念嗎?

回首那些經典的影視瞬間,有哪一個演員在故作高冷呢?

《英雄本色》中的周潤發滿臉不服氣地說出「我失去的一定要親手拿回來」;

《戰狼2》中的吳京高舉國旗穿過戰爭區時,表現出堅毅的眼神,驕傲的表情。

什麼叫高級?能夠演出人物角色的狀態和心理,就叫高級。

周潤發和吳京做到了,黃渤也做到了。

結語:黃渤的成名史,老戲骨的養成記

本文用黃渤主演的《瘋狂的石頭》和《鬥牛》兩部電影,為大家簡單剖析了黃渤的表演蛻變之路。

出名靠技巧,演技還是要看實力。名氣不能一輩子當飯吃,演技可以。

現在的演員太過浮躁,演藝圈太過浮躁,觀眾太過浮躁了。所以才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流量明星,為什麼沒有演技也能當演員?還不是怪我們慣的?

回想起馮小剛的一句話不無道理:「中國有垃圾電影,是因為有垃圾觀眾」。

舉一反三,中國有流量明星,也是因為有流量觀眾。

黃渤能夠在流量王道的時候,用自己的演技獲得一席之地,從跑龍套成長為黃老師,本身就是在弘揚正能量。

黃渤能夠成為老戲骨,不是靠長相和流量,也不是靠賣慘和雞湯。靠的是一個個鏡頭的努力,一點點經驗的積累,一處處表演的釋放。

小鮮肉們,你們學會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S_KfG0BJleJMoPMPv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