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芒種丨芒種時節到 收穫喜悅笑

2024-06-05     博物館世界

二十四節氣

2024.06.05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干支歷午月的起始。斗指丙,太陽黃經達75°,於每年公曆6月5-7日交節。

「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芒種」含義是「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這個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適宜晚稻等穀類作物種植。農事耕種以「芒種」節氣為界,過此之後種植成活率就越來越低。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芒種是一個耕種忙碌的節氣,民間也稱其為「忙種」。這個時節,正是南方種稻與北方收麥之時。

芒/種/知/多/少

「芒種」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兩漢時期的著作《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元代文人吳澄編著的《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通緯·孝經援神契》中說:「小滿後十五日,斗指丙,為芒種,五月節。言有芒之谷可播種也。芒種是「有芒的稻穀類作物可以播種」的意思。明代學者陳三謨的《歲序總考》也解釋道:「芒,草端也;種,稼種也;言有芒之谷此時皆可稼種,故謂之芒種,乃五月之節氣也!」意思是說,芒是草頂端的針狀物,種,播種的意思;芒種即是有芒的穀物這個時候都可以播種了。水稻種植一般是在以水田為主的南方地區。北方地區是旱地農業,糧食作物以種植小麥為主。對於北方地區而言,「芒種」是麥子成熟的時節,因此亦有對「芒種」的含義解釋為「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增添了麥子收穫,既涉及南方的水稻播種,也涉及北方的麥子收穫。

1

送花神

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此俗今已不存,但從著名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可窺見一斑:「(大觀園中)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繡帶飄飄……」「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頂端綴有氂牛尾的旗,旌與旄相似,但不同之處在於它由五彩折羽裝飾,幢的形狀為傘狀。由此可見大戶人家芒種節為花神餞行的熱鬧場面。

2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3

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4

煮梅

青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5

吃君踏菜

吃君踏菜在寧波地區,芒種時節還有吃君踏菜的習俗。君踏菜是南方地區芒種節氣前後的一種季節性蔬菜。當地人認為君踏菜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夏季吃君踏菜後不會出痱子。

芒/種/諺/語

芒種不種,再種無用。

端陽好插秧(晚稻),家家谷滿倉。

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粵)

芒種夏至,水浸禾田。(粵)

芒種落雨,端午漲水。(湘)

芒種夏至常雨,颱風遲來;芒種夏至少雨,颱風早來。(閩)[17]芒種插秧谷滿尖,夏至插的結半邊。

芒種打火(掌燈)夜插秧,搶好火色多打糧。

栽秧割麥兩頭忙,芒種打火夜插秧。

老鄉種西瓜,頭刀不結瓜,二刀結小瓜,三刀結大瓜。

芒種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丟。

麥子去了頭,高粱沒了牛。

五月栽薯(夏地瓜)盤大墩,六月栽薯一把根。

麥收前後澆棉花,十年就有九不差。

麥收前後澆棉花,促棵健長把架搭。

棉花灌在麥收時,十年就有九適宜。

麥前蹲苗,麥口澆花。得不得,麥芒水。

供稿:社會教育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86c72433d158c3636df065fd0fe9f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