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治療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2022-06-16     丁香醫生

原標題:盆底肌治療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懷孕生產對媽媽身體的改變非常大,你在產後都做了哪些修復努力?

一起來聽聽丁香媽媽星球的寶媽 @是定心啊*^O^*的故事吧。

前情提要

先說一下我的情況。我是剖腹產,原因是疑似巨大兒 + 懸垂腹。定心生下來 3.95kg,但是產前胎兒估重已經超過 4kg;而我本人,雖然非常慶幸,在整個孕期都沒有孕吐,且胃口奇佳的狀態下,只增重了 13kg,但是腹壁鬆弛,產前宮高 38cm,腹圍 102cm。

孕晚期不得不利用托腹帶維持骨盆穩定

肚子大到什麼程度呢?從孕 6 個月開始,就已經是,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都是「雙胞胎嗎?」連 B 超室的醫師,在我進門的時候,都會這麼問我。我無數次地跟大家解釋,不是雙胎,甚至不是前壁,羊水也在正常範圍內。

懸垂腹還鬧出了一個經典誤會,幾乎所有在孕期見過我本人的人,都堅信我懷的是個兒子。因為懸垂腹就是從後腰看不出來,只有肚子很大,且肚子呈現「尖尖」的形狀,符合所謂的「男胎像」,嗯,果然毫無科學依據。

產後 42 天體檢,一應檢查結束後,我正打算收拾回家。醫生問我要不要查一下盆底肌,雖然我沒有漏尿等症狀,但還是秉承著查一下沒壞處,如果不行就儘早修復的原則,請醫生開單子去做了盆底肌功能評估。

盆底肌測試開始

盆底肌測試前需要先排空膀胱。躺平,脫掉一條褲腿,腳掌在床面上,雙腿彎曲。之後,和陰超有點類似,會有一個軟探頭插入,插入過程中有一點不適,護士會提示放鬆。插入後,就不會有不適的感覺了。雙腿伸直,膝蓋併攏,保證探頭不會脫落。

我做了兩個評估,分別是 臥位肌纖維綜合評估和臥位性功能評估

其實,流程都差不多,先是儘可能收縮肌肉,然後是儘可能放鬆,得到動態壓力和靜壓力值。接下來,就會在螢幕上,看到一個帶格子的圖,圖上有一條「通道」。有一隻小鳥帶著一條線,飛過螢幕,機器還會發出「收緊」「保持」「放鬆」 這樣的指令。 我需要做的,就是根據指令進行收緊、保持或放鬆盆底肌,使螢幕上的這隻小鳥飛高、保持高度或者下降,儘可能使飛行的軌跡保持在「通道」 內。這個「通道」的數值會在之前得到的動態壓力和靜壓力值之間,也就是保證我能夠達到的壓力值。不同的評估差異只是在於不同的「通道」 圖形。

螢幕上的圖形就像報告上這樣(第一次做得一塌糊塗)

實話說,我當時還挺自信的。因為孕期一直練瑜伽,關於盆底肌的練習也沒少做。盆底肌在什麼位置,如何發力,自認還是比其他人更熟悉的。沒想到,一上來我的動態壓力只有 40+cmH2O,而 80 才達到及格水平。兩套評估做下來,肌肉爆發力問題不大,即可以迅速收縮和放鬆,但是無法保持。結果就是 I 類肌纖維肌力 0 級,受損較重,活力值也不足,協同功能輕度受損,建議進行盆底肌功能訓練。

盆底肌康復治療來了

醫生看了評估報告之後,建議我做一個療程 10 次的康復治療。

後來,我才了解到, 初次評估和第一個療程的康復治療都屬於醫保範圍;第一個療程結束後,會進行再次評估,如果結果仍然不理想則需要更多療程, 再次評估和更多療程就都是自費項目了

治療之前,護士收集了一些信息,比如年齡、孕育情況,是否有漏尿、子宮膨出等症狀之類的。每次開始治療前,護士也會確認已經排空膀胱;治療後, 護士會囑咐回家後配合腹式呼吸進行凱格爾運動的練習。在康復之前,儘量不要坐低矮板凳或者蹲著,運動的時候也需要避免蹲馬步等增加腹壓的動作

在做康復治療的過程中,我諮詢過護士,一般配合自己的練習,一個療程都能夠達到康復標準。如果兩個療程下來還不行的話,那可能就需要通過其他方式進行治療了(具體沒再了解),她認識的做最多的病人也只做了 25 次。康復之後,如果不是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一般來說都不會出問題。

康復治療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功能訓練,另外一個是電刺激。前者與評估過程非常類似,只不過 「通道」的圖形不同,更多樣,有坡度不同的小山坡、一層層樓梯等等各種形狀;後者是在外陰旁邊,左右兩側各貼一個電極片,用電刺激的方式幫助肌肉激活和放鬆。前四次,我都是先做功能訓練,再做電刺激,電刺激以產生痛感為度;後六次,是先做電刺激,再做功能訓練,電刺激強度以剛剛好未達到痛感為宜。

本來以為沒通過盆底肌評估的人不會太多,真的開始做康復治療才發現,這家小小的二甲醫院同期就有 40 + 個人在做盆底肌治療,以至於我在評估之後兩周才排上了第一次治療。這 40 + 個人,既有像我一樣剛剛生產完的,也有看起來年紀不小的老阿姨。看來,盆底肌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視。

經過一個半月的治療,我的動態壓力能夠在 60 上下浮動,最高達到過 70+。重新評估後,我的 I 類和 II 類肌纖維肌力都達到了 5 級,雖然動態壓力仍然沒有及格,而且有一定疲勞度,但經過盆底肌專病主任醫生手診(即手指插入觸摸盆底肌),綜合評估下來,沒再建議繼續治療了。不過,護士仍然囑咐我回家後繼續進行腹式呼吸 + 凱格爾運動練習。

圖片來源: @是定心啊*^O^*

在醫院做盆底肌康復治療

的必要性和建議

前文也有說到,我在孕期和產後都有通過瑜伽進行鍛鍊,其 中也都有盆底肌練習,那麼二者有什麼區別呢?瑜伽練習是否能夠替代治療呢?我個人體驗下來,實際上 康復治療中功能訓練的部分和瑜伽練習是很像的,只不過通過探頭和螢幕上的圖形、數值,使其更加具體化了

舉個例子,手部肌肉是我們最常用到的肌肉,對於抓握的力度,我們會有非常清晰的感知,但是握力到底有多少,我們可能還是心裡沒數。當你已經抓得很緊了,還讓你保持力度甚至抓得更緊,我們嘗試去做,但到底有沒有做到,可能還是不確定,更不要說我們感知比較薄弱的盆底肌群了。

因此,如果經過醫生評估,建議進行盆底肌康復治療的,最好採納醫生的建議,而受損程度比較輕微,建議自己日常練習的,可以通過自己凱格爾運動或者在瑜伽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

盆底肌修復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這就意味著會在產後最忙的一段時間。如果進行盆底肌康復治療,建議選擇一家離家近的醫院,這樣比較便于堅持。喂完奶出門,每次治療 40-50min,回到家喂奶,一點不耽誤事兒,也不用一邊治療一邊惦記著寶寶,或者承受漲奶的不適。

策劃製作

策劃:漫漫 | 監製:漫漫

排版:寧寧

星球真實故事第二期開始了!5.16 ~ 6.20 之間,發布你真實難忘的經歷、分享中肯的心得建議、還有自己學習課程結合實際的經驗以及好物分享。被評為優質作品,還可獲得 200 元稿費。

掃描下方二維碼直達活動,期待看到你的故事。

也可直接參與活動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78fd255adb2c9d28488db4bde6bd3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