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礦業投資風險概述

2022-08-30     走出去情報

原標題:海外礦業投資風險概述

"

日前,澳大利亞必和必拓集團——全球最大的礦業公司之一與亞洲管理公司(AMCOR,澳大利亞阿西林可礦業與賀曼礦業組成的財團)通過和解結束了在菲律賓長達15年的訴訟。

2007年,在AMCOR廢除了與必和必拓在東達沃省的普哈達灣礦業項目的合資合同之後,這兩家公司分別在菲律賓和新加坡提起訴訟。

當菲律賓和新加坡分別給出了兩種相反的判決意見後,雙方同意和解。

最終根據和解協議,AMCOR退還必和必拓在東達沃省鎳礦項目上投資的2000萬美金,同時必和必拓允許AMCOR單獨或與新的外國合作夥伴一起承擔在菲律賓東達沃省價值20億美元的礦業項目。

"

近年來,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鋰、銅、鈷等大宗產品價格持續波動,全球礦業巨頭、新能源民營企業以及相關國際工程企業紛紛加緊了產業上游的開發。

據IIR統計,全球目前在建的金屬和礦物項目近4800個,其總投資額為4430億美元,其他正在規劃和設計的項目超過1萬個,全球礦業項目投資額累計約為1.11萬億美元。

但海外礦業項目通常具有投資金額巨大、股權結構複雜、開發周期長、風險性高等特點,因而在投資過程中,諸如前述的糾紛案例比比皆是,中資企業投資失敗的經驗教訓也較為慘痛。

通過復盤相關投資案例,概述海外礦業投資主要風險如下:

政治風險

重點關註:政治環境、外交關係、國際環境、政策變化、徵收

礦產是每個國家的重要資源,礦產投資不僅需要考慮項目所在國的政治穩定性、中國與所在國的外交關係及政治敏感性,還需考慮地緣政治、域外國家的政治干擾等國際環境影響因素。同時,政權更迭易觸發政策變化風險,導致項目中斷或投資加大,給企業經營造成重大影響。

財務風險

重點關註:財政收支、外匯管制、匯率、稅率、投資收益

投資前除調研所在國的經濟狀況、通貨膨脹率、匯率穩定性等指標外,也應深入研究礦產品類的相關財稅政策,包括特定經濟區或特定行業的專項政策。部分發展中國家為了吸引海外投資,往往出台相關的稅收優惠或外匯寬鬆政策,但同時也存在由於礦產價格波動而頻繁調整稅收、外匯限制等政策的風險,進而確保所在國獲得更多收益。

法律風險

重點關註:法律環境、仲裁糾紛、合規、長臂管轄

在法律環境方面,需關注項目所在國的法律體系是否健全,法律救濟制度是否完善,司法機構的執法意識及腐敗程度,既往國際仲裁判決在所在國的執行情況以及國際投資爭端與爭議解決機制在所在國的適用程度。此外,對部分投資領域,仍需關注制裁及長臂管轄原則給項目帶來的間接影響。

環保風險

相較於其他投資領域,礦業項目更應充分重視環保風險。一方面,部分礦業項目在開採、冶煉過程中將產生污染源,觸發環保風險後易導致巨額罰款;另一方面,環保隱患易引起當地居民或環保組織抗議,嚴重時甚至會迫使項目中斷,給企業帶來重大經營風險。

其他風險

運營風險:重點關注礦產品質、自然災害、生產技術、本地勞工、社區關係、輿情等;

安全風險:重點關注社會安全、文化衝突、生產安全、醫療衛生、職業病危害等。

結語:

回顧中資企業海外礦業領域的投資歷程,「學費」沒少交,但投資項目開發過程中仍存在國際化經驗不足、法律觀念淡薄、風險應對能力不強、社會責任意識有待提升等問題,投資決策過程中仍面臨著規模or效益之間的權衡、風險與機會之間的考量等抉擇。

風險本身長期存在,無法消弭,建立風險管控體系也並不能消除風險,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通過回歸項目,從風險識別開始,審慎研判、量化評估,再輔以可實操的應對措施,部分規避、妥善轉移、合理消納風險,正視風險,攜風險同行,最終穿越寒冬,行穩致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34942b55866e25dabd9f5fc17068f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