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故里話濟源

2024-01-20     竹鶯說事

原標題:愚公故里話濟源

葛宏磊

那是多年前的一個清晨。陽光從我家老院那棵梧桐樹茂密的綠葉間穿過,將一片金黃灑在母親身上。一滴滴汗珠從母親的臉頰滾落,與地上的泥土融為一體。

瘦弱的母親將幾十袋沉重的化肥一袋袋搬上平板車,化肥袋上印著一位舉鎬挖石的老人,下書一行字:愚公移山,敢為人先。這是我年幼時記憶中的一個場景。平日裡,母親經常給我講愚公移山的故事,並告訴我,村後那片崇山峻岭,就是愚公要挖的兩座山之一的太行山。從那時起,我懵懂地知道了:家鄉河南濟源有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還有個敢與天爭的倔強老人。

上世紀90年代初,跟隨父母第一次來到濟源城區的我,終於見到了這個撼天動地的神話人物銅像。沿城的鐵軌旁,一座巨大的花崗岩石碑巍然屹立,「愚公移山」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碑前的愚公銅像高高矗立,愚公正高舉鐵鎬開山鑿石。

愚公銅像後,與鐵軌斜交的大街便是濟源城區。那時的濟源城區很小,集中在宣化街一帶。宣化街全長只有五六里,街道兩側梧桐樹相連,形成一條林蔭長廊。大街中段以南是園源廣場,承辦著濟源的各種大型賽事,也承載著孩子們的歡樂童年。

在成長的歲月里,我對濟源這座城的認識也由表及里。濟源因濟水發源而得名,坐擁太行之巍峨、王屋之靈秀。歷史上這片土地人傑地靈,孕育了俠客高義,也誕生了文儒風流。李白、韓愈、白居易、蘇軾等名家曾在此行走,留下傳世篇章。我在望春橋頭看一灣碧水掩映垂柳依依,在濟瀆廟龍亭感嘆濟水的百折不撓,在延慶寺舍利塔前仰望星空,遙想古時龍潭夜月……

春華秋實。進入新世紀後,我到濟源城區讀高中,從此更深入更真切地融入這座城。當時城區擴建正如火如荼,愚公的兒女們用勤勞與智慧讓舊城換新顏。昔日的宣化街已變為濟源幾十條街道中普通的一條。新修的道路寬闊暢通,高樓鱗次櫛比,商廈飯店隨處可見,文體場所一應俱全。每逢周末離校,我總會在城中踽步徐行,近距離感受這座古老而嶄新的城市。重修的湨河橋、蟒河橋恢弘大氣,如長虹橫亘在碧水之上,沿河兩岸綠樹成蔭;新落成的籃球城、世紀廣場、文化城,如三珠連星般橫貫在一起,成為城市的新景致與新地標。

一晃又是數載。濟源的變化沒有止步。這幅徐徐展開的城市畫卷上,繪寫著都市的繁華,也點綴著人文的靈韻。珠河、龍河等河流經過水域治理澄澈如昔,瀠洄於重新修繕的濟瀆廟、奉仙觀、龍潭寺等古蹟。為了一睹古籍上記載的「濟瀆晨霞」,我重遊濟瀆。晨暉斜照,北海池上水霧飄渺,霞光氤氳,那一刻,的確如古人所說:「靈泓一脈與天通,朝現榮光燦碧空。」蟒河公園、古軹公園、牡丹園、植物園等公園綠地於城中錯落分布,漫步小徑,隨處一隅便是芳草如茵,人們在鳥語花香中信步怡情。

大學畢業後,我回到家鄉工作,在濟源城紮下根來。我在濟源城區安了家。晴好的傍晚,我們一家人會到世紀廣場散步。夕陽西下,天邊的晚霞如錦緞般絢爛,忽而數隻飛鳥掠過,在餘暉中漸行漸遠,連同遠方的太行山脈一起消失在蒼茫的天際。夜幕四合,華燈初上,霓虹與星辰將廣場點亮。年幼的女兒在五光十色的地燈上蹦蹦跳跳,歡聲笑語在夜空中飄蕩。父母帶著盈盈笑意守護在孫女身旁,臉上滿是慈愛。這幅畫面,是千千萬萬個平凡的濟源家庭的縮影。

時光荏苒。濟源城的發展日新月異,唯有那座高高矗立的愚公像,無論風吹雨打、酷暑寒冬,始終堅毅地挺立在這片土地上,默默守護著萬千濟源兒女,向他們訴說那矢志不移、敢為人先的動人傳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2f048a98841ab93d85605d1b3dc15a2.html